北京,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为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古城。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面积16800多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为1381.9万人。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2%;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山地有煤、铁等多种矿物和花岗石、大理石等优良建筑材料。
市树:国槐、侧柏
市花:月季、菊花
地理地貌:北京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综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土地面积: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90.3平方公里,占38%。山区面积10417.5平方公里,占62%。城区面积87.1平方公里。近郊区面积1282.8平方公里,远郊区面积3198平方公里。县的面积12239.9平方公里。市区规划范围:东至定福庄、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清河,面积750平方公里。市中心地区(即旧城区,东西以二环路中心线为界,南北以护城河中心线为界)面积62.5平方公里。
气候特点: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1月-7~-4摄氏度,7月25~26摄氏度。极端最低-27.4摄氏度,极端最高42摄氏度以上。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山前迎风坡可达700毫米以上。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
人口与行政区划:截止2002末,北京有常住人口1423万人,全市的北京户籍人口1136.3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口密度为847人/平方公里,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的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6.7岁。全市人口中拥有全国所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回、满、蒙古、朝鲜族均超过万人。其中市辖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 宣武区 房山区 崇文区 海淀区 朝阳区 丰台区 门头沟区 石景山区 通州区 顺义区 昌平区 大兴区 怀柔区 平谷区。县包括:延庆县(延庆镇) 密云县(密云镇)
行政机构: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北京市的国家权力机关。选民直接选举区、县人民代表,区、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人民代表,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作为常设机构,同时选举市长、副市长。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是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和北京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受国务院领导,主要职权是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国务院的决议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的工作,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优育、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宗教与民族:北京地区的宗教有:佛教(其分支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它们对各自的信教群众产生不同的作用。特别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还对北京的历史、文化、艺术的发展有过深远的影响。北京市有56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为480384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3.84%。人口在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此外,人口在千人以上的还有朝鲜族、壮族、维吾尔族、苗族、土家族、藏族。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