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郝建美通讯员刘焕 15年前的6月29日,为纪念克拉玛依市引水工程完工,继承和发扬石油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定“水节”为克拉玛依市地方节日。 从此,每年8月,克拉玛依都要举行“水节”系列庆祝活动,经典的龙舟大赛、“水水水”夺标大赛、社区文艺展演、“千名老人游油城”等系列活动接连举办,油城市民共襄盛举,整座城市因为水节置身于“欢乐”的海洋中。 内容丰富,参与度高 15年来,由政企联合打造、全民积极参与的“水节”庆典已经融入油城人民的心中,成为了这座城市最具影响力的百姓节庆活动和本地文化品牌,水节带给人们的欢乐让市民更爱这座城市。 克拉玛依“水节”在市、油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组委会成员为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石油石化企业相关单位,包括市文广局、经贸委、旅游局、体育局、工会、团委以及企业的供水供电公司、企业的工青团组织、克拉玛依日报社等媒体、民办文化组织以及各区、各街道、社区等几十家单位,其中的综艺节目全部来自街道、社区和企业艺术团体,企业的井下职工艺术团、钻井公司女子军乐队、离退休管理中心艺术团、少年宫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木卡姆艺术团等队伍的英姿长久地闪耀在水节的历史画册中。 如今,“水节”庆典已被油城百姓广泛知晓并参与。每年上百项的活动从来不需要组织观众,全城的男女老少就会纷纷参与到活动中,观展览、听音乐、看比赛、欣赏文艺演出,每年活动参与群众多达几十万人次,观众上百万人次。 水节魅力,闪耀油城 “水节快到了,我要参加‘水水水’夺标大赛,赢得头筹”、“赛瓜会要开始了,全家一起去大农业品尝美味多汁的西瓜”、“水节临近,一大波的文艺晚会来袭,能大饱眼福了”…… 2015年“水节”庆典还未启动,油城市民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 7月8日晚上,南湖社区的刘龙一家在餐桌上就参加哪项“水节”活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喜欢游泳的小孙子叫嚷着要去参加“百人横渡阿依库勒”大赛,儿子也说要去畅游一番。喜欢文艺的儿媳想去世纪公园看“水节”文艺表演。而刘龙的心里一直挂念着要报名参加“千名老人游油城”活动,和老友们一起看如今美丽富饶的克拉玛依。 自从2000年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定“水节”为克拉玛依市地方节日后,每年的8月成为百姓的期待,克拉玛依“水节”系列庆祝活动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为油城人民提供了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每一个绚丽的傍晚,广场是涌动的热潮,水边是徜徉的人群,油城市民倾城出动,欢度克拉玛依“水节”。 截至2014年,“水节”庆典已连续举办了15届,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科学合理的三层框架结构、老百姓广泛参与的大型节日庆典。不论是较高艺术水准的晚会、专业部门举办的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活动,还是社区展演、狂欢夜、美食节等密度大、参演群众多、大众水平类的活动都已十分成熟,并拥有了大批油城水节“粉丝”踊跃参与。 而根据活动内容划分,“水节”则分为水上竞技、群众文艺、高雅晚会、精品展览、旅游文化和体育竞技六大版块,这六大板块均十分受市民欢迎。其中,群众文艺版块由于采取层级比赛、竞级入围的活动机制,其所带动的基层群众活动成倍增长。 仅2012年,活动总场次达到1277场,总计观众人次128.9万,参与人次48.11万人,市民参与率达120%。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水节”的全民参与程度,也充分证明“水节”这项克拉玛依建市60年来唯一的地方节日,已在油城市民心中生根开花。 活跃文化,带动经济 “一二三四,走起”、“大家胳膊下压,腿跳得高一些”…… 炎热的夏日夜晚,风华社区小广场上却每天都热闹非常。五十多人的“合和风华”舞蹈队正在认真地排练着民族舞蹈节目“黑走马”。 为了在今年8月“水节”庆典展演活动中取得好效果,队员们已经训练了近一个月,每天晚上不排练到23时都不愿回家休息。 除了风华社区的“合和风华”舞蹈队,克拉玛依各个街道、社区也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水节”庆典演出,吹拉弹唱,戏剧、舞蹈、小品各色节目样样不落。而表演这些节目的,多数是普通社区居民和在职职工。 经过15年的发展沉淀,“水节”庆典成为了这座城市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同时,“水节”期间举办的各类社区文艺展演也为群众艺术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极大推动了城市文化发展。 在“水节”系列活动带动下,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乡村文化、民族文化活动在我市广泛开展,促进了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深植于市民中的文化创造热情空前高涨。 看,油城民间民族手工艺、吹拉弹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发展,剪纸工艺、铁艺、木偶,刺绣、木卡姆艺术、秦腔、京剧等各种艺术协会遍地开花。油城涌现出了一大批群众文艺名人和社会各界文艺知名文艺团队,如离退休管理中心艺术团、少年宫青少年管弦乐队、木卡姆艺术团及各街道社区的艺术表演团队……这些团队在“水节”中不断成长、壮大,最大限度地带动了群众文化的繁荣和交流,丰富和活跃了油城文化。 利用“水节”的品牌效应和人群聚集效应,我市加强了经济交流,促进合作,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是历届“水节”的主打戏。每年“水节”活动期间,我市都要举办经贸活动洽谈会,邀请疆内外多家知名企业代表及克拉玛依市地方骨干企业参加会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年提高,成效十分显著。 如今,“水节”文化活动已发展成为集文化、体育、旅游、经贸于一体、社会反响强烈、内涵丰富的克拉玛依重大文化节庆活动,成为令人瞩目的城市文化品牌,不仅受到了油城市民的喜爱,也吸引了周边地区、四地五师的游客。“水节”期间,我市各大酒店、宾馆全部爆满,带来了可观的旅游业收入,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生命力与新的活力,也增强了旅游业中的文化内涵。 据统计,截至2013年,克拉玛依“水节”共举办大型系列活动220余项,受众人次达1600多万,参与人次630余万,创造经济价值约五十多亿元。 政企共建,全民共享 确定瓜熟时间、策划分项活动、制定自行车赛道的制定、路口的引导监督…… 今年5月开始,绿成公司党群工作(企业文化)科就开始忙碌了。作为克拉玛依第十六届水节系列活动之一——“甜蜜夏日相约林海”赛瓜会的承办单位,绿成公司要与农业开发区管委会经贸科技局共同筹备水节活动。尽管工作多而繁琐,绿城公司上至领导班子、下至基层员工却十分有干劲儿,以服务水节为荣。 绿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朱环元说:“水节是面向全市人民服务的,我们通过参与‘水节’文化活动,不仅服务了油城市民,也能推进企业文化和形象建设。” 众人划桨开大船,“水节”庆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在这样大型、深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和城市文化品牌,并非靠政府一力完成,而是政企合作,全民参与,共同培育的硕果。每年“水节”庆典的筹办,都有众多像绿成公司一样的企业,主动配合政府做好节庆服务。 “水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常锋英介绍,克拉玛依市“水节”的举办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特点。其经费保障措施以及由政府采购公共文化产品、面向最基层的广大群众,都充分体现了政府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和责任。同时,“水节”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对一些高端的艺术演出通过政府补贴,采取了低价商业运作方式,二者相辅相成,在保障公益性为主的基础上,达到了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的目的。 每届“水节”庆典,当“水节”组委会成员单位论证过框架结构、活动主体方案、安全预案后,都会召集企、事业单位参加“水节”活动项目推介会,争取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赞助。“水节”活动项目除部分由企业支持和提供外,其余由市、区两级财政分担,市财政每年投入150万,区财政根据各自活动开展情况配套投入。这种制度安排,即为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活动提供了机会,又从资源配置上确保了公众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均等,从而形成普惠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在这种政企共建,共同提供文化服务的模式下“水节”文化活动得到了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因此,越办越好,越办越大,也感染了如克拉玛依日报社、广电中心、绿成公司等诸多企、事业单位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据统计,目前已经有近百家企、事业单位主动参与筹建过“水节”活动。 对于“水节”庆典这种政企共建,共同提供文化服务的模式,自治区文化厅以及国家示范区创建专家委员会给予了很高评价。 专家认为,这种模式充分将政企有效衔接,给“水节”活动注入了活力、增加了保障,为全市居民群众提供了均等化、优质化的公共文化活动。同时,政企共建模式也推动了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克拉玛依市带来极大的经济效应和品牌效应。
克拉玛依市文广局、克拉玛依日报社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