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剧院带动人气,还是人气带动剧院?如何将剧院培育为城市文化品牌?作为“十艺节”重要内容之一的“首届剧院建设与综合运营高峰论坛”近日在山东济南举行,来自海内外的演艺界人士围绕剧院建设及运营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选址决定发展方向 近20年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国外演艺机构将目光投向中国演出市场。为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剧院建设,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大剧院成为城市建设和人们文化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纵观全国50多座大剧院,建在市中心的寥寥可数,大多数的剧院都存在选址远、交通不便等问题。”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总裁张哲指出,到底是剧院需要人气,还是剧院带动人气,如果对两者的关系没有清晰的认识,剧院未来经营会很困难。 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泽斌认为,演艺建筑的建设必须按规律办事,应对剧院的功能系统、运管系统以及市场资源做出科学规划后,再本着集约型的原则建设。他建议我国剧院可以尝试向小型化、社区化发展,在政府把控投资方向和坚守传播文化与价值观的原则下,以市场运作推动行业发展。 来自美国的剧院建设咨询管理专家邓肯·韦伯分享了北美剧院建设和运行的经验教训。他说:“剧院选址必须充分考虑观众需求、长期使用稳定性和资金筹措模式等问题。” 人性化设置是关键 目前,剧院建设存在功能性、综合性、灵活性等方面的不足,有些剧院内部所设的“票务中心”都很难找到,周边几乎没有任何商业配套设施。张哲认为,除了剧院选址的问题,新建剧场还应该注重内部设施服务功能的建设。 “剧院吸引观众的特质是什么?”邓肯·韦伯指出,观剧是很复杂的活动,剧院管理者要让剧院富有人性化和社交化等功能。他建议把剧院划分为多个小区域或小音乐厅,这些既可以提供音乐产品服务比如灌制唱片,又可以作为周围社区居民的公共场所,比如用来做演讲和举办宴会。 “美国的剧院建设采取的是‘航母战斗群’模式,即每座大剧院周围会建设很多专业小剧院,小剧院可以为大剧院提供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谭泽斌说,美国自下而上的剧院建设和运营模式可以借鉴。 培养观众走进剧院 在硬件、软件不断完善的同时,如何将大剧院自身的品牌建设做好,与会专家也提出了不少建议。 美国百老汇亚洲公司总裁马克·路什以百老汇品牌为纽约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例进行了介绍。他说,纽约旅游收入的2/3来自看百老汇音乐剧的旅客,这些收入包括在当地餐厅、购物中心、旅社的消费。 有关专家表示,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院,剧院应不定期举办一些学术交流、剧目创作交流、团体聚会等活动。“千万不能以为建好一个剧院后,有演出团队进入就好,一定要让观众从多角度慢慢地认识剧院的特色,这才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马克·路什表示。 在培养观众兴趣的同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包括制定合理的演出票价。专家表示,近几年,各地大剧院在逐渐下调票价,但即便如此,对很多工薪阶层来说,到剧院看演出仍是件奢侈的事情。中国目前平均的演出票价超过居民平均月收入的5%,而国外基本上是在2%以下。“剧院定位决定了剧目有赢利性和非赢利性。尤其是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应该调整公益性演出机构的税收政策,让大剧院在日常运行当中能够减少运营成本。”在张哲看来,这不单纯是剧院的问题,还应该得到政府的扶持,尤其是对公益性剧院要有明确的扶持政策。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