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纵贯黔江全境的渝怀铁路开通,从此,全国铁路版图上有了黔江的位置; 2009年,渝湘高速的开通,使黔江纳入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络; 2010年,黔江武陵山机场的开通,使黔江直通京沪有了最为快捷的通道…… 作为重庆“一圈两翼”发展战略中渝东南“一翼”中心的黔江,近年来强力实施“大通道”战略,随着“铁、公、机”的建成投用,黔江的区位条件极大改善,已然成为武陵山区开放条件最为优越的城市。 如何利用优越的开放条件在发展中抢得先机? “利用大通道建设的契机,以大开放的气魄吸纳更多更大的产业来支撑黔江城市大发展。”黔江区委书记杨宏伟表示,将通过拓宽思想大通道、交通大通道和引资大通道,进一步奠定黔江作为武陵山区中心城市的基础。 思想大通道: 以大开放的举措,建设大开放的武陵山中心城市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黔江区累计引进资金101亿元,入驻1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98个。雨润集团、东方希望集团、重啤集团、碧桂园等全国、全市知名企业纷纷抢滩黔江,全区外贸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实现“零”突破,外经贸经营主体从无到有…… 黔江如何引发对外开放大突破的燃点? “源自于全区上下积极解放思想,拓宽思想上的大通道,深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区域合作,强力推进大开放战略。”杨宏伟表示,全区将以大开放的举措,建设大开放的武陵山中心城市,以开放的胸怀吸纳更多更大的产业来支撑黔江城市发展,冲破黔江行政区划约束,规划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思路决定出路。 随着近年来黔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提速,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已然跃然纸上:黔江已经成为了整个大武陵地区为数不多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都具备的城市。昔日的劣势如今变为了优势,正在形成以公路、铁路和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枢纽的黔江,再也不是那座遥远和充满颠簸的山区小城。 如何利用交通瓶颈的突破,抢夺武陵山区的发展先机? 随着“铁、公、机”的突破,制约经济发展最大的瓶颈——交通从以往的劣势转变为优势,黔江商机凸显。 “黔江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重庆、湖南、湖北、贵州4个省市交界的武陵山区的中心,区域面积广达12万平方米公里,区域总人口达2500万人。”杨宏伟说,大通道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基础,通道布局将引导优势资源要素的流动,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产业发展比较性竞争优势,随着交通瓶颈的突破,将使黔江对周边的辐射带动力凸显。 黔江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利用交通大环境的改善,搭建思想开放的大通道,以开放思维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城市品质提升以及农产品深度加工,加快建立市场聚集力引入要素资源,强力推动外向型经济突破发展,连续多年实际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取得明显成效。 据悉,黔江区围绕建设武陵山区产业发展高地,引入江苏雨润集团、浙江桐乡茧丝绸等企业,着力打造“五百亿工业”;围绕发展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引进中科集团建设万亩濯水现代花卉苗木博览园,湖北三磊集团建设5000亩仰头山米后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朵朵润尔有限公司建设阿蓬江沿线10万吨鲜银耳原料基地;为使城市环境提档升级,引进力帆集团投资50亿元实施新城综合开发项目,引进中科集团投资55亿元实施新城综合体项目,引进基业集团投资38亿元,实施老成拓展区综合开发项目等。 正是黔江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打通了思想大通道,在工业贸易、农产品加工、城市建设等多领域实行观念大开放,促进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提速奠定了思想动力和发展基础。 交通大通道: 立体交通枢纽打破发展瓶颈 从8小时以上到4小时再到3小时、1小时,黔江与主城的距离逐年“缩短”,交通大通道建设记录了黔江交通发展史上的一次次飞跃。 过去,黔江区只有公路交通及少量内河航运,运输方式单一,道路等级低,路网布局不完善,无对外快速通道,路面质量差,抗灾能力弱,管养难度大,黔江发展苦在交通、累在交通。 穷则思变。“铁、公、机”的建设成为黔江大通道建设的里程碑。 2007年,全长625公里、投资近200亿元的渝怀铁路全线通车,是我国目前设计时速最高的山区铁路,更是重庆及西南地区通江达海的运输大动脉,实现了黔江3.5小时到重庆主城,24小时通达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目标。目前,渝怀铁路每天停靠黔江的列车达30对,年客运量达到150万人次,年货运量达到72万吨。渝怀铁路像腾飞于武陵山脉崇山峻岭间的巨龙,搭建起黔江人民致富的大通道,托起了黔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希望。 2009年,被誉为“重庆最美丽的高速公路”的渝湘高速公路重庆至黔江段建成通车,这不仅改写了渝东南地区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还把黔江到主城的时空距离缩短为3小时。 2010年,黔江武陵山机场竣工通航,圆了黔江人的蓝天梦,并辐射至整个武陵山区。目前,武陵山机场开通了重庆、上海、北京、昆明航线,即将开通广州、成都航线,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航线网络布局,搭建起了机场航线网络主骨架。 2011年,黔(江)恩(施)高速公路黔江段实质性开工建设。 未来,黔(江)梁(平)高速公路、渝怀铁路二线、黔(江)张(家界)常(德)铁路、武陵山机场扩建等对外通道项目将陆续上马。 外部交通的改善,让黔江区位交通优势凸显。而内部交通环境的改善,让道路的毛细血管延伸到了城市和乡村。 近年来,正青隧道、正阳大道、迎宾大道、黔永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相继建成投用,依托于 “二环十干线”的黔江城市路网骨架逐渐成型,极大地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延伸了产业承载平台,为构建武陵山中心城市奠定了基础。 同时,随着319国道、202省道完成升级改造,209省道黔小二级路开工建设,黔江近年来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075公里,全面实现了“乡乡通畅、村村通达”目标,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资源从山区走向了市场,同时,农产品加工要素也深入到了山区腹地。 目前,黔江已基本打破了交通瓶颈,武陵山综合交通枢纽雏形初现,区位条件明显改善,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为建设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和率先在渝东南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引资大通道: 内引外联招大商,优化环境建高地 国发3号文件使黔江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给黔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是面对周边各地市州县的你追我赶,黔江如何把握机遇,实现全力破发? “作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地区,黔江不仅仅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更拥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和重庆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等多种优惠政策的叠加优势。巧用政策打组合拳,内引外联招大商,优化发展环境,将产生‘1+1大于2’的效能。”黔江区长吴忠表示,借助国家支持,黔江深入体制创新,打好中心牌、民族牌、扶贫牌,构建政策洼地,拓宽引资大通道。 “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有来黔江投资兴业的客商评价,原以为像黔江这样身居内陆的城市在办理手续上很拖沓繁琐,但没想到行政部门办事效率之高、服务之热情,让人大出意料。投资时涉及的立项、注册、规划、供地、供电、供水等部门,都主动和投资商建立密切合作,积极为其排忧解难,效果明显。 黔江招商环境的转变源自该区积极优化行政职能,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搭建引资大通道的战略举措。“服务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吴忠表示, 黔江区不仅积极推行 “大招商,招大商”政策,内引外联,变被动为主动出击,同时,深入优化发展环境,营造重商、亲商、扶商、富商的发展环境,开创了招商引资的新局面。 不仅如此,黔江全面推行行政审批限时办结制和办理情况适时通报制,确保服务及时到位,困难和问题达到及时解决。同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审批,严格履行承诺,打造阳光和诚信政府,全面推行招商引资项目“保姆式服务”,无论从软件服务上还是硬件建设上都为投资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信心保证。 开放的政策环境、诚信的人文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完善的工业设施体系以及低廉的生产要素成本为黔江搭建了一条快速便捷的“引资大通道”,黔江已经吸引了东方希望集团、江苏雨润集团、重啤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黔江已然成为了重庆又一个“投资高地、政策洼地”。 航空大通道:两年开通4条航线 来自黔江武陵山机场的资料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黔江武陵山机场累计保障飞行984架次,实现旅客吞吐量55849人次,预计全年将突破10万人次。2010年机场通航,至今通航城市已经覆盖北京、上海、重庆、昆明等地,吸引了湖南湘西、贵州铜仁、湖北恩施、重庆秀山和酉阳等大批乘客,航线开发和旅客吞吐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周边同类机场。今年下半年,黔江武陵山机场计划开通广州、成都、西安航线,届时机场将实现国内一线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直航,黔江作为武陵山区重要航空门户和旅游中转港的功能定位将进一步显现。这主要得益于黔江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重庆机场集团的无私帮助。 “黔江要说有交通优势,主要取决于机场优势。”黔江区长吴忠认为,在渝东南地区,黔江的铁路和高速公路优势目前还不突出,其他区县都具有,但是唯独机场是独有的。黔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黔江机场发展,将机场建设和航线开发作为了“大通道”战略的重点工作来抓,实现“3小时出海”目标,进一步提升黔江的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能力。 管理大通道:激活交通建设一盘棋 黔江交通瓶颈的迅速突破,不仅得益于国、市政策的大力支持,得益于黔江历届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更得益于黔江创新求变、锐意改革,在全市率先实施大交通体制改革,成立黔江区大通道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立起了一支强有力的“特殊”队伍。 说起特殊,在于这支队伍横向比,其他区县都没有,唯独黔江所特有;纵向比,这支队伍上没有对口主管部门,下没有对口负责部门,相对独立。 为何要成立这样一支队伍?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工程,涉及铁路、水运、航空、国土、通信、管网等多行业多部门,通过‘大通道管委会’这一模式,统一调配各方资源,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大通道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管委会分管领导和各处室人员全部在发改委、交委等相关部门调任或兼职,以更好地推进大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 据了解,在推动全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该部门一方面积极主动对接国、市规划,力争涉及黔江的大通道项目尽可能多地得到国、市政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履行前期工作牵头抓总职能,加快推进大通道项目立项、可研、征拆等相关前期工作,保证大通道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为保证项目推进力度,黔江区实行区领导联系大通道项目制度,形成“一个项目一名区领导、一套工作班子”,对涉及项目审批、征迁等各环节工作实行“包干责任制”,并在发改委、规划、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项目工作班子,分块负责各项审批手续,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率,激活全局交通建设一盘棋。 招商大通道:探索黔江招商引资新模式 战略决定方向,战术决定成败。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招商市场,黔江如何在战术层面打出新意、打出效果? 从2008年起,黔江区招商局陆续出台了小分队招商、专业队伍招商和招商顾问制等新模式。 何谓小分队招商? 黔江招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即以职能归口为依托,充分发挥行政职能,以小分队成员单位职能为主要方向的招商模式,一改大招商情况下“各自为政”的局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同时,该区还进一步加大了委托招商、中介招商、顾问招商等市场化招商方式的推进力度,鼓励企业自主招商。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