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旅游曾经是一个让四川十分尴尬的名词。当云南人把泸沽湖的名字叫响全国的时候,泸沽湖就成为了云南旅游阵线的强点。 但事实上,大半个泸沽湖在四川省盐源县境内,美丽的草海风光也只有在盐源县泸沽湖镇才能领略。但当年对泸沽湖的旅游开发,四川的确走在了后面。当时的媒体更是打出了“西边日出东边雨”的标题形容两省对泸沽湖旅游开发的成绩。
泸沽湖的四川味道
作为全国旅游强省,四川人当然不会让泸沽湖只有云南的印记。2006年,四川省冬季旅游大会在凉山召开。这对盐源县旅游开发来说是迎来重大历史机遇的一年。
当年在四川日报的记者夏先清回忆:“旅发大会规模很大,达到了以前所没有的高度。从某种重视程度来说超过了当年的西博会。而后来的发展也证明,这年在凉山召开旅游大会对凉山旅游的发展是有实实在在推动作用的。”
正是凭借这一契机,2006年盐源县提出创建国家4A景区,实现泸沽湖旅游产业的突破。两年后,泸沽湖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为之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有了名号还不够,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2007年,盐源县将“旅游兴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长远蓝图。泸沽湖鸟觉路、草海路、左右环湖路等景区公路,泸沽湖假日酒店,“两府一馆一中心”等旅游设施项目相继落地。
在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的同时,盐源县同样对泸沽湖文化进行了一系列开发。从2007年至今,格萨摩梭古村落高水平、高起点打造完成,泸沽湖古村落、摩梭民居、摩梭母系文化也得到大力保护。
几年来在文化上的保护发展正在发挥效力。越来越多的人在向往泸沽湖美景,摩梭族神秘文化的感召下来到泸沽湖。
在泸沽湖边的一个普通民居里,摩梭人告木介绍了神秘的摩梭文化。告木的家就是一个典型的摩梭四合院结构。告木站在自家的四合院里介绍:“我家里的经堂、祖母屋、花楼都基本上是按摩梭传统修建的。只有以前一楼养牲畜二楼住人的草屋因为卫生的要求进行了改良,将牲畜放到了后院。”
随着泸沽湖名气大增,来泸沽湖的游客日益增多。告木几乎每天都要停下手里的活回家给游客讲解摩梭文化。“有时候也有游客会要求在我们家吃一顿午饭,感受一下摩梭文化,或者就住在我们家一夜。”告木说自己家每年种植收入大约5000元左右,但每年零星的旅游接待就能收入3万元。
正在参观告木家的一位王姓游客说:“虽然我可以在酒店吃住,但来到泸沽湖不走进摩梭人家,这泸沽湖就白来了。相比在酒店,这种传统的老房子更吸引我。”
文化保护塑造旅游品牌
2009年6月,一次围绕凉山旅游的高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多为中国旅游界的资深专家、运营商参与会议。参会嘉宾就凉山旅游献计献策,虽然涉及的面很广,但最后的交集都集中在了文化助推旅游上。泸沽湖旅游可因摩梭文化而升级,摩梭文化可因泸沽湖而弘扬,两者的良性互动,将是泸沽湖旅游的方向和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
品牌是旅游业发展的重心。泸沽湖的发展离不开摩梭文化的品牌升级。盐源县最终确立了文化与品牌携手的旅游发展战略。
2011年泸沽湖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曙光。雅西高速即将通车,西昌至泸沽湖高速公路列入四川省路网规划。当年11月,盐源县为了紧密配合这一发展机遇,在成都锦城艺术宫首度推出了全球唯一的大型摩梭风情歌舞集《心中的泸沽湖》。
此外盐源县还将布局一系列助推文化品牌的棋子。借鉴现在电影对当地旅游的影响,盐源计划拍摄一部有关泸沽湖的电影或连续剧;策划一台大型摩梭精品风情节目;出台一台大型泸沽湖宣传活动。
泸沽湖的文化品牌战略不仅体现在一系列的商业运作上。“泸沽湖摩梭人走婚习俗与母系大家庭“在盐源县的运作下,已经成功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泸沽湖摩梭人的原始甲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6月,泸沽湖又迎来新的机遇。6月13日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泸沽湖摩梭古村调研,提出了保护和改善”摩梭家园“,抢占旅游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构想。毫无疑问,下一步泸沽湖的任务就是申请世界非遗。
可喜的是,虽然曾经云南对泸沽湖的高调开发让四川一时陷入尴尬。但现在为了共同打造泸沽湖世界级旅游景区,凉山州泸沽湖景区管理局和丽江泸沽湖省级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管理局)强强联手。
双方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泸沽湖将引进三至五家高端品牌酒店。到2015年,使景区接待能力达到200万人次,景区门票收入实现1.5亿元,景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亿元。争取将摩梭母系文化申报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力争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通过努力,到2020年基本实现把泸沽湖景区建设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胜地的目标。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