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数字经济 > 数字产业 >

昆明高新区20岁向“创新型特色园区”再出发

时间:2012-06-07 08:26来源:都市时报 作者:为之

 

  昆明高新区举行20周年区庆,同时举行“创新型特色园区”启动仪式。昆明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已获国家科技部通过。2015年昆明高新区总收入将由现在的1088.6亿元,增加为1800亿元,力争达到2000亿元。
  昆明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总目标是:“突出特色,强化创新,争先进位”,“十二五”把昆明高新区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
  在突出特色方面,昆明高新区将打造形成三大可持续利用特色产业集群,包括“生物产业、有色及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水科技及环保产业”。
  在强化创新方面,昆明高新区将在新城马金铺基地形成六大产业园区,包括通用航空、锗材料、电力装备、水科技环保产业园等。
  还将推出创新文化活动,包括年度最具影响力创业者评选活动;建立股权和分红人才激励机制,奖励金融机构为企业投融资等创新性举措,推动园区企业发展。
  科技部于2012年4月,批准了昆明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方案”,同意昆明高新区启动并开展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工作。2015年,科技部将对昆明高新区各项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考核。
  昆明市也将出台考核办法,考核和监督高新区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企业创业成长的能力、知识创造和孕育创新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年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天,昆明高新区向“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建设目标再次出发。
  “创新型特色园区”下13项考核指标
  万名从业人员本科学历超3000
  根据科技部《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指南》,昆明高新区确定的13项目标体系中,园区总收入位列第一条,即“到2015年,园区总收入达到1800亿元以上”。
  同时,到2015年,园区万名从业人员中,本科学历以上者超3千人。这表明,未来的昆明高新区,需要大量的高学历工作人员,为高学历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岗位和施展抱负的平台。
  建成国内领先的以“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水科技及环保产业”为主的云南特色资源可持续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到2015年,园区总收入达到18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2家),上市企业15家;
  单一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55%;
  园区工业增加值率高于35%;
  企业净利润总额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6%;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比重高于50%;
  形成园区新的体制机制和发展路径,特色主导产业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国家级产业服务机构达到5家;
  在主导产业中,国家级研发机构达到12家;
  每万名从业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数超过3000人;
  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高于4%;
  园区财政的科技拨款占园区全部财政支出的比例高于5%;
  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的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17件以上;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到0.45吨标准煤以下。
  强化创新
  营造浓郁创新文化氛围
  推出年度“最具影响力创业者”评选活动
  昆明高新区将开展创新文化活动,打造“年度最具影响力创业者”评选活动。
  除生物产业、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外,在新区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锗材料产业园、水科技产业园、电力装备产业园等专业园。
  到2015年,重点打造20家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研发中心,集聚昆明40%的科研院所、研发中心。吸纳国内外大企业区域总部。吸引知名企业的区域总部进区发展,建设成为西南地区区域总部的集聚区。
  高新区将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建设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
  在园区科技型企业中选择具有创业精神的创业团队,将行业内具有影响力、实现企业高速成长的创业者作为候选人,评选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创业者,将该活动打造成为昆明高新区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推介园区创业形象、吸引创业投资的重要平台。
  提升拓展孵化园区,到2015年高新区孵化面积拓展至60万平方米。
  全额补助企业高管个人所得税
  建立股权和分红人才激励机制
  高新区将吸引和激励人才,将推出评选优秀经理人、学术后备人选活动,并将试点股权和分红激励机制,建立贡献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
  将建设昆明高新区创新学院,实施人才培训。对骨干企业的高管人员上缴的个人所得税给予全额补助。
  实施人才引进工程。至2015年,引进海内外产业领军人才50人、创新创业团队10个。
  建立贡献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在园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院所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中,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的试点。
  组建人才工作办公室,建设“高新区—大学城一体化工程”。积极帮助企业打通与高校之间的“人才育成通道”。
  高新技术企业引进的博士在3年内每月可领取“博士津贴”。
  建立专家流动工作站和专家公寓,对于“两院”院士、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科学院院士及国内外顶级院校、科研院所专家进区工作,提供配套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金融机构投资企业可获奖励
  投5000万奖励30万元
  设立产业创新专项资金。先期针对生物产业和水科技及环保产业分别设立2000万元和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型设备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示范应用、产业联盟建设等方面,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鼓励金融机构进区,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园区企业做大做强。
  各类金融机构对区内企业股权投资或三年期以上融资,当年总投资额不低于1000万元的,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当年总投资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投资企业不少于2家的机构,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当年总投资额累计不低于1亿元且投资企业不少于3家的机构,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获国家级一类新药证书奖100万
  对于取得国家级认证的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取得省级认证的研发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对新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类新药证书并当年投入生产的,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80万元、60万元奖励;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设备和器械,以取得产品生产(许可证)注册证书为标准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具有知识产权并获得保健品注册证书的,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对在高新区生产的产品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注册或欧盟质量指导委员会(EDQM)注册的企业给予一次性200万元的奖励。
  设立“国际市场拓展专项资金”
  鼓励区内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走出去。
  依托已在东南亚、南亚国家占有一定市场,形成一定竞争力的企业,探索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园区在这些国家建立科技园。
  设立“国际市场拓展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境外投资、开展境外加工贸易、设立境外研发机构、设立境外销售中心,承揽国际承包工程和发展对外劳务合作。
  鼓励区内企业、投资机构收购国外上市企业股份,以参股的方式参与当地企业的运作,实现市场扩张战略。
  打造三大特色产业集群
  突出特色,做强做大特色产业集群,是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核心。
  昆明高新区建设方案确定,围绕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战略,打造以生物产业为特色主导、以新材料为支柱、以水科技及环保产业为高端培育的三大特色产业集群。
  生物产业实现绿色发展 2015年总收入700亿
  到2015年,昆明高新区将实现生物产业总收入700亿元,工业总产值500亿元,不只有高端医药产业集群,也将有精油、香料等植物提取物产业集群。
  到2015年,将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的同时,努力构筑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绿色发展、环保发展、可持续发展。
  特色天然药物: 对已形成特色的三七系列、灯盏花系列、白药系列、金品系列、天麻系列等重点品种,加快深度开发;加快名药名方的二次开发;推进化学药老化品种的产品换代和到期专利药的仿制;加强新型疫苗的研发及产业化。
  植物提取物及制品:开发高附加值的天然保健品、特殊化妆品,着力打造以植物原料药、精油、香料、食品添加剂等为代表的植物提取物产业集群。
  打造云南生物育种产业。按照打造产业链发展要求,通过产业化基地建设,推进良种产业化,全面提升生物资源深加工相关产业的优质原料保障能力。
  医疗服务:重点发展远程医疗,积极建设国内顶级的网络医疗服务中心。进一步开发适用于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的远程可视医疗系统及PACS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生物产业国际化: 抓住桥头堡建设机遇,鼓励云南生物医药企业、生物育种企业对外出口、投资和技术交流合作,积极发展境外原料种植基地;依托云南口岸建设和通关便利化,积极发展国际中介服务,建成中国医药产品和企业进入南亚、东南亚的通道;培育和发展国外农产品的来料加工。
  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落地高新区
  2011年,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30.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5%。
  在云南天然植物药的研发、植物驯化培育、动物药用研究、新型疫苗研发方面,处于国际知名、国内领先水平。
  国家级研究所都与高新区的相关企业形成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一些成果在高新区实现了产业化。以云南三七系列产品为支撑,发展了云南白药集团;以青蒿素产品及天麻系列产品为支撑,发展了昆明制药集团;以灯盏花系列产品为支撑,发展了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和龙津药业(拟上市公司);以普洱茶深度开发为支撑,发展了龙润集团;以云南天然虫草资源开发为支撑,发展了云百草公司;以月季(玫瑰)、绣球、澳腊花等多种切花、切枝及切叶产品为支撑,发展了云南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以鲜花含片、鲜花花饮、鲜花花酱、纯天然植物精油及精油化妆品为支撑,发展了云南西草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以“有机生态烟叶种植、烟草综合开发、健康烟草文化”为支撑,发展了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昆明高新区生物产业产品领域涵盖了中药(天然植物药)、生物制药、生物服务、生物制造等高成长行业领域,形成了从上游医药种植到下游医疗服务完整的产业链。
  新材料产业:2015年实现总收入1000亿元
  昆明高新区将使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到2015年实现总收入1000亿,工业总产值700亿元。将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有色及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将在以下几方面做大做强产业。
  高性能铜合金材料:重点研究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新型低成本易切削无铅黄铜材料。
  锡、锌新材料:重点发展锡基无毒钎料及其相关产品。
  铟基新材料:提高含铟物料的综合利用效率,开展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重点开发铟化合物、铟基合金、半导体材料等,包括铟珠、铟箔、铟丝、铟粉等不同规格的原生铟材料深加工。
  贵金属复合材料:重点开发贵金属催化材料、贵金属化学化工及药物材料、贵金属电子浆料。
  锗系列产品:重点开发锗红外产业(包括:红外光学材料、红外光学制造及产品、红外器件及整机产品)、锗光伏产业。
  已成国家稀贵金属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有色和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目前已成为高新区第一大产业。2011年,实现工业产值500.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7%。
  常用有色金属材料以云铜和云锡为龙头,其中云铜位居同行业第三位,云锡的锡产量全球第一。
  稀贵金属材料以贵研铂业、贵研催化、黄金矿业、云锗高新为龙头,其中,贵研铂业贵金属产量全球第五、国内第一;贵研催化是国内最大的汽车催化剂企业;黄金矿业产量国内排名第五;云南锗业锗系列产品占全国市场的45%。
  骨干企业中云铜股份和贵研铂业为上市公司,云南另一稀贵金属上市企业云南锗业也在昆明高新区注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昆明云锗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我省铟资源储量占全国的40%,以云铜、云锡为主,进行铟的二次资源回收和铟基材料的开发和生产。
  目前,新材料产业形成了集采、选、冶、精深加工及循环回收利用和研发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价值链。
  包括:有色金属(铜、锡、锌)产业链;贵金属产业链;稀散金属(锗)产业链;稀散金属(铟)产业链。
  水科技及环保产业国内第一家水科技特色园区
  水科技及环保产业为昆明高新区高端培育特色产业集群。高新区确定的产业发展目标为:到2015年,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水科技及环保产业发展及应用示范基地,国内第一家国家批准的水科技特色园区。
  将建成国内领先的水科技研发基地、水务工程承接基地、生物膜生产基地、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滇中城市水科技企业合作平台、水科技示范区(示范区实现地表水达到四类、示范区流入区域外的水也达到四类、示范区的污水全部成为再生水、示范区的26个水体及河流常年保持一定水位)。
  建设水科技及环保行业创新服务体系。
  建设水资源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建设水处理技术服务中心:重点研发聚焦膜分离、超滤膜技术、MBR等膜技术、微生物及氧化生物的处理技术等;建设水处理产品生产制造产业园:重点发展专用水处理设备、水回用设备、全膜法水处理设备、膜材料生产、水处理监测仪器等产品;建设水处理设施运营服务示范园区:重点发展城镇水厂设施运营、水务运营与管理、滇池水污染治理项目施工及运营、河流水污染项目施工及运营、水处理技术咨询等。
  现状基础
  全国最好的水市场
  2010年昆明高新区水科技及环保产业营业收入为5.4亿元,拥有企业9家,城投碧水源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与膜生产领域处于国内第一、世界前三的水平;天兰环保拥有污水处理专利技术;亚太环保建有国家环境保护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丰源水务是昆明市供水大型企业,园区还建有全国第一家再生水协会。
  昆明市所在的滇池流域,空间狭小,水资源及其环境的承载力较小。
  从全省来看,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水资源总量2222亿立方米,排名全国第三。但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看,云南水资源总量丰富的同时又是一个水资源“穷省”。
  昆明高新区充分考虑滇池治理和本地水处理需求,同时对市场进行分析,一是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本身处于滇池旁,面对全国最好的市场滇池治理和昆明水市场,以及西部广大缺水地区的水资源市场;二是“十二五”期间全国高达一万亿元的水务市场和1500多亿的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市场。其中滇池是国家“水专项”重点治理湖泊,“十二五”期间国家滇池治理资金为420亿元,昆明高新区决定大力发展水科技及环保产业。目前水科技产业已形成了覆盖从水处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水务工程建设和实施的全流程,部分领域居于业内领先水平。
  北区、南区
  科学发展
  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建成区(北区)和马金铺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南区)两个片区组成。北区位于昆明主城西北,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5平方公里已开发完毕,全部实现城市化。南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区马金铺街道,规划面积86.88平方公里。2008年8月1日起托管建设,总投资近200多亿元的60余个项目开工建设,多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
  北区(建成区):以“空间疏解、功能置换、土地挖潜”为原则,重点布局科研、总部经济暨高端商务、现代服务业、创业孵化器。
  南区(新城区):结合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和空间地理环境,分为水科技及环保产业园、生物创新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中央商务区、商住配套区、生态休闲区和发展预留区。
  生物创新产业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资源深度开发和生态产业,搭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创新平台,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生物产业集群。
  新材料产业园:吸引新材料龙头及相关企业入园,形成产业链,打造国际知名的有色及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
  水科技及环保产业园:结合云南高原湖泊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水资源循环利用,吸引水科技及环保相关企业共同成就中国第一个水科技产业园。
  通用航空产业园:建设集制造、运营维护、培训、航空旅游为一体的通航产业基地。
  中央商务区:汇集企业区域总部、高端商务楼宇、酒店会展中心,建设成具有南亚、东南亚民族风情,云南多民族特征的昆明新城中央商务区。
  城市功能区:建设融合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休闲、商业娱乐、饮食居住等为一体的新型生活区。
  生态休闲区:建设高端医疗中心、生态观光和娱乐休闲场所,打造成为昆明最具品质的高端休闲生态休闲区。
发展预留区:未来园区发展的拓展空间。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