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作为绿色科学发展之路的基础工程和战略工程,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核心。其对于资源型城市,具有特殊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山西孝义,作为北方内陆城市,干旱缺水,多黄少绿,城市生态系统本来就脆弱,加之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付出了沉重代价。如何把生态压力转变为发展动力和环保引力,是生态市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和亟需破解的首要难题。
生态立市、环境至上。这是孝义市确立的发展理念,也是孝义市创建省级生态市的决策引擎。
创建省级生态市,是撬动城市率先发展、转型发展的最大杠杆,是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市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工程。
2008年,孝义市启动省级生态市创建工程,从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方面全力推进,2011年12月,孝义市全面完成了省级生态市创建各项指标任务,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业绩,初步实现了环境污染城市向宜居生态城市的历史性转变。
构筑新型现代生态经济体系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核心和重点。孝义市紧紧抓住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山西省转型综改试点市、山西省扩权强县试点市的机遇,长远谋划根治污染之策,坚定不移实施“三个结合”,加快构筑新型现代生态经济体系。
构筑新型生态经济体系与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相结合
孝义市在全国县级城市率先编制《孝义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在全省率先编制《孝义市转型发展规划》、《孝义市生态经济区规划》多个发展规划,从产业政策、产业布局、区域空间上引导发展非资源型、环保型、低碳型、科技型产业,着力推动煤焦化铝产业链条向高精尖方向拓展延伸,推动市域经济由单一资源优势向多领域产业优势拓展延伸。
2008年,孝义市在全省率先启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实施了“转型项目大攻坚”,举全市之力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上亿元以上项目。目前,已有总投资1103.93亿元的42个亿元以上转型项目奠基开工。相继吸引了沃尔玛、中煤集团、冀中能源、信发集团、山西焦煤等一批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洽谈合作,投资建设。初步构筑了主导产业发达、新兴产业多元、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生态经济体系。
构筑新型生态经济体系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
孝义市规划建设了新型煤化工、现代制造业、高新科技产业三大生态工业园区。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以循环经济为基本路径,推进新型煤化工园区建设,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新型煤化工产业化基地。目前,金岩500万吨焦化、金达300万吨焦化、鹏飞220万吨焦化、国新楼俊5亿立方米焦炉煤气合成天然气等一批循环产业项目奠基开工。
以高端化、多元化为目标推进现代制造业园区建设。总投资800亿元的信发集团综合循环生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00亿元的兴安化工年产160万吨4A沸石及多品种氢氧化铝项目全部建成投产,总投资400亿元的兴安化工年产200万吨铝材料加工一期110万吨项目完成可研报告。总投资10亿元的中煤金晖矿山装备制造项目和总投资30亿元的华夏动力电动车一期年产100万套电动农用车电机项目奠基开工,总投资204.5亿元的中硅高科年产4万吨多晶硅节能环保高科技产业化项目完成立项。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乐百利特年产2000万套LED照明灯具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年产1亿只纳米超级电容电池动力源项目奠基开工。正在加快引进3D高清视频、氮化钾等一批创新性、开创性产品生产企业,打造集光电技术研发、规模制造、技术展示与产业化推广于一体的综合光电产业园区。
构筑新型生态经济体系与发展民生事业相结合
孝义市以提高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为目标,开展省级生态市创建,将更多的财力用于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在保障民生的领域上“扩面”,在改善民生上“提标”,相继实施了“大办教育”、“大办卫生”、“大办公路”、“大办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工程。投入17亿元提升教育水平,塑造了“阶段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品牌;投资3亿元完成市乡村医疗卫生院所标准化建设,建立了“设施一流、服务优质”的卫生体系;投资近两亿元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打造了“基础完备、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9.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3%,健全了“覆盖城乡、多样高效”的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高标准实现“五个全覆盖”,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加宽泛、均衡地惠及广大群众。
建设宜居宜业生态文明城市
孝义市紧紧围绕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总体目标,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综合宜居城市和省级生态市“六城”创建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绿色孝义、净化孝义、宜居孝义、幸福孝义”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扎实推进以治污达标为重点的蓝天工程
持续开展环保治污攻坚行动。相继开展了环保攻坚五大战役、蓝天碧水、节能减排等“铁腕治污”行动,对列入淘汰取缔的企业,坚决执行停水、停电、停运、停贷“四停”措施,在山西省率先彻底取缔改良焦炉、铝矾土倒烟窑、小冶炼、小机焦等落后生产设施。2006年以来,依法关闭取缔高耗能、高污染企业465户,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3万余吨。2011年末位淘汰取缔煤化总厂等6家环境污染企业,淘汰取缔兑镇河、下堡河河道两侧163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加快推进重点企业达标治理。对焦化、化工、电力等重污染企业加快达标治理,引导和督促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加快环保设施建设,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焦化企业地面除尘、污水处理和脱硫设施全部建成投运,焦炉煤气脱硫率达到90%以上,电力企业烟气脱硫率达到90%以上。
大力提升环境执法监管水平。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实行环保审批“一票否决”制,对不符合要求的17个项目实行否决、搬迁,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到95%以上。加快企业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截至目前,共安装在线监控设施116套,完成联网、比对、验收78套。
大力实施以改善水质为重点的碧水工程
大力度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亿余元,日处理污水能力3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稳定运行,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城南污水处理厂已办理立项、土地、环评手续,争取在2012年铺开一期工程。日处理300吨的垃圾中转站和生活垃圾处理填埋场建成运营,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填埋处理。201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1.4%,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6%。
大投入实施河道综合整治。2007年以来,铺开了总投资8.9亿元、全长12.9公里的孝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其中一、二期工程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7月建成开园,占地2340亩,投资3.6亿元,命名为“胜溪湖森林公园”。开启了北方城市难得一见的“一河两岸、沿河环湖”滨水园林城市新格局。启动了胜溪湖湿地公园建设、西许河综合治理工程和兑镇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严要求筑牢饮用水安全保障。严格城乡居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城市一、二级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所有污染企业全部取缔,设立水源地警示标识牌,完善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控制度,城市居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100%。同时积极组织实施8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及驻市三大矿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水环境质量持续显著改善。
全面提升以优化人居环境为重点的城乡工程
搭建快速交通路网。相继完成了魏国大道、吴汾大道、湖滨路拓宽改造等市政道路建设工程,为孝义市全方位融入太原都市圈、提升区域辐射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累计实施市政道路、桥梁新建改造工程40余项,城市道路里程达到128公里,构架了外环成形、内部成网、街路贯通的“开放型”城市交通网络。
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建成3座城市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3万立方米。累计发展管道燃气用户4.3万户,燃气普及率达到95%以上。发展城市热源厂4座,集中供热面积达到68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以上。
提升城市清洁水平。相继开展了城市环境集中整治、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程等活动。累计投资2300余万元完善各类环卫设施,城市清扫保洁面积达到510万平方米,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完成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改造2.8万余座。特别是2011年以来,以“精、细、雅”为标准,扎实开展环境卫生、街道装饰、交通秩序“三项整治”活动,高标准打造了“一街一路”提升工程,完成投资6亿多元,城乡环境整治实现了由治标保洁向工程建设,由突击整治向长效机制建设的转变。
实施噪声分区治理。编制噪声控制区规划,出台城区环境噪声管理办法,集中治理餐饮娱乐、小作坊和建筑工地噪声扰民问题。加强机动车噪声管理,在城区主要路段设置禁鸣标志。目前,全市已规划4个噪声控制小区,设置400余个噪声监测点位,全市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100%。
加快推进以提升园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工程
塑造城市园林景观。高标准建成了3个综合性公园,两个大型广场。按照“出门见绿”、“百米见园”的绿化布局,严格控制街角地块,规划实施了一批街头小游园。坚持“一路一景、错落有致、步移景异”,形成了崇文大街的银杏、迎宾路的国槐、府南路的白蜡、梧桐街的法桐、孝汾大道的白皮松等林荫景观。累计完成20余条城市街路绿化,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57%,初步形成了“绿地系统纵横通透、环境质量优良舒适”的现代园林格局。
狠抓生态绿化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大造林、大绿化”工程,以“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为主线,启动实施“通道绿化、荒山绿化、村镇绿化”等十大生态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百村百企百校绿化和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创建了两个国家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乡镇、两个国家级生态村、21个省级生态村。
实施生态农业工程。对规模化养殖场进行集中整治,推进无害化养殖。目前,全市规模化养殖场达到18个,规模化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8%。大力提高秸秆肥料化和饲料化利用水平,全市12个乡镇建成了秸秆气化工程示范项目区,2010年孝义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6.3%。广泛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打造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010年,全市有机、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达28.3万亩,认证产品75个。
打造资源省份的省级生态市
孝义市始终坚持以发展眼光抓生态市建设工作,通过探索实践,建立起了一套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生态市创建工作机制,推动了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紧扣市情,科学规划。2008年,孝义市委托太原依万斯环境管理咨询中心参照生态县(市)建设规划的内容要求,结合孝义市实际,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孝义生态市建设规划》,围绕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3个方面、22项指标开展创建。同时,编制完成了《孝义市生态功能区划》、《孝义市生态经济区划》、《孝义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等规划,有力指导了创建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坚持把推动创建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分管环保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四套班子有关领导任副组长,30多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不定期召开创建专题会议,听取进展汇报,部署阶段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也都将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由“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督促,责成专门副职具体负责、狠抓落实。全市上下形成了指挥有力、运转高效的创建组织领导体系。
创新方式,多元投入。首先是争取上级投资机制。在国债投资、亚行贷款、生态建设、流域治理、农村环境连片集中治理等上级专项奖补和配套资金的扶持下,已相继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胜溪湖森林公园、垃圾处理场等工程。其次是市财政投入机制,仅生态绿化一项,市财政在“十一五”期间已投入资金6亿多元。三是对涉煤企业统一征收绿化基金,实行“以煤补林”的生态补偿机制。四是按照“一矿绿化一山、一企绿化一片”要求,由企业出资实行造林绿化机制。
宣传造势,舆论引导。组织宣传部、电视台等部门采取多种形式,举办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并组建强有力的生态宣传队伍下乡巡回演出。组织印制生态宣传单、生态宣传画、生态环保知识手册。开展“生态文明看孝义”摄影展和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四进”等多种形式的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绿色的消费方式。在市电视台、政府网站开辟专栏,播出专题访谈。举办以“消灭白色污染建设生态文明市”、“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生态城市”的专题调研活动,进一步深化了“造绿就是造福,增绿就是增富”的生态理念。通过召开会议、媒体宣传、散发资料、悬挂标语、电视专栏、网站专题等多种形式宣传,将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创建省级生态市目标上来,形成了全民共创生态市的良好社会氛围。
健全机制,严格考核。制定年度创建工作目标,把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创建单位,并将创建指标任务下发到各创建成员单位,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同时,建立了四套班子成员包乡包村包企业,市直各单位包村包点包项目的包联责任机制,有效推动了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全市上下呈现出密切配合、真抓实干的创建热潮。市委、市政府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实绩评价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完不成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组成考核组,一季一督察,半年一评比,全年一总评,在每年的市委工作会上,奖励生态创建先进单位,有效推进了省级生态市的创建。
保护生态环境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孝义市创建省级生态市的实践,将把孝义打造成具有中国气派、苏州风格、孝义特色的民生幸福型区域中心城市。
相关链接
山西省孝义市先后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全国绿化模范市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荣膺山西省园林城市、山西省卫生城市、山西省和谐文明城市、山西省造林绿化先进市、山西省环保模范城市、山西省“功能完善型、环境友好型”宜居城市、山西省“十一五”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先进市等数十项省级荣誉称号。目前,已经通过省级综合宜居城市评审,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 中国环境报记者 李景平 通讯员 郭平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