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长沙的路更宽了,楼更高了,环境更美好了。长沙正朝着国际化城市的方向迈进。
这几年,长沙的路更宽了,楼更高了,环境更美好了。长沙正朝着国际化城市的方向迈进。
图为市民在公园休闲玩乐。
杜甫江阁游人络绎不绝。长沙将致力于打造具有湖湘文化底蕴、具有“休闲、快乐、生态、宜居”特色品牌及“青山、碧水、绿洲、名城”共融格局的国际生态宜居城市。 长沙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分期目标 用15年左右的时间,在基本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上,把长沙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围绕这个总的目标,考虑分三步走:第一步,2011年到2015年,积极融入国际化进程,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第二步,2016年到2020年,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基本形成区域性国际城市框架。第三步,2021年到2025年,力争建成国际化城市,确立区域性国际城市功能和城市国际化形象。 去年6月13日,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共长沙市委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的若干意见》,提出用15年左右的时间,在基本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上,把长沙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 而早在去年末,长沙市委、市政府与中南大学商定,共同开展“全球背景下长沙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学校迅速组织近50名研究人员与长沙市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课题组。课题组决定以“1十7”形式开展课题研究。其中,“1”指“全球化背景下长沙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7”指在文化、科技、经济贸易、人居环境、工业产业、现代服务业、国际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等七个方面展开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日前,记者分别采访了“1十7”课题的负责人,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就长沙城市国际化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总课题 把长沙建成东方维也纳 郑伯红:中南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规划学科带头人、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长沙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长沙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负责人。 长沙城市国际化的发展,关键是提升城市职能,使城市的产业发展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和融入国际市场,使城市运行机制更好地与国际惯例或准则接轨,使城市的环境建设更适宜于国际间的交流、竞争与合作。 长沙目前(2009年)与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相比,GDP总量增长113倍,进出口总额增长55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00倍。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处于中等富裕的城市行列,标志着长沙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一个新阶段。与国际化城市相比,经济实力和外向性程度,目前长沙基本相当于维也纳、汉诺威、米兰、丹佛等城市1985年至1990年时的水平,或广岛、仁川等城市1995年至2000年时的水平。可持续发展方面,长沙现状基础设施水平大致相当于广岛、迪拜、仁川等城市2000年左右水平,或汉诺威、维也纳、米兰1995年时水平。长沙目前环境质量大致相当于汉诺威、维也纳、丹佛、蒙特利尔等城市2000年左右水平。 上述比较说明长沙的国际化程度正处于一个快速提升的阶段。总之,长沙目前已基本符合国际化城市建设条件,有望在15年内实现评价体系的全面达标。 在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时代的新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工业经济,它不依赖远洋集装箱运输和大港口,也不依赖沿江或沿海港口城市。长沙应抓住机遇,通过15年的努力,建设成为全球新经济登陆我国中部的“大本营”。长沙城市格局酷似维也纳,以岳麓山、湘江、橘子洲、月亮岛等为标志的自然环境,是世界独特的山水洲岛名城之一。拥有以历史文化、名人文化、休闲文化、娱乐文化为标志的文化资本,是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先锋城市。“幸福在哪里,长沙告诉你。”要通过15年的努力,将长沙建设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增长的第三极,符合21世纪潮流的国际宜居城市,真正成为“东方的维也纳”。 1 文化 打造五块“金字招牌” 欧阳友权:文学博士,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文化这东西,最抽象,也最具体。文化是一定地域、一个民族的血性。长沙是个有血性的城市,长沙的血性在典籍诗文中。长沙是历代文人墨客提到最多的地名,排在西安、洛阳之前,古老的声音传播着一个城市的英雄气和悲壮感。长沙的“湖湘特色,中国风格,国际气派”就是把坡子街的火宫殿那炉烧了几千年的火,拨得更旺更红。 城市国际化是个系统工程,充分利用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是最好的突破口,打造长沙五块国际化“金字招牌”,把世界目光吸过来,把先进的观念引进来。一是“马王堆”:汉文化博览基地金字招牌。建设全国唯一的汉文化博览基地,形成“秦文化看西安,明文化看南京,清文化看北京,汉文化看长沙”的格局。二是“岳麓书院”:湖湘文化的金字招牌。主办“千年论坛”,开发书院文化,镀亮“儒学中兴”的金字招牌。三是“毛泽东成长之路”:韶山——长沙红色文化金字招牌。要进一步树立大长沙、大韶山、大景观、大旅游的发展思路,着眼于挖掘文化内涵,用伟人魅力感染人。四是密印寺:宁乡沩山密印寺,中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用佛教文化源流,吸引游客。五是“铜官窑遗址”——世界一流的遗址公园,“产业文化”金字招牌。修复铜官窑核心保护区,重现谭家坡龙窑“焰红湘浦口”的景象和长沙作为世界制造中心那段产业文明史。 2 科技 建设一个世界一流大学城 周科朝: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科教发展是长沙城市国际化进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沙的科技发展和教育水平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2008年长沙市的“科技竞争力”仅次于香港、北京、深圳、上海和天津,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名第一,而教育水平在全国排名第10位。本土人才海外留学形成多通道、多层次格局,已办有3所海外孔子学院。 长沙市教育与科技国际化战略定位是:教育引领,科技驱动,升级经济硬环境,优化人文软环境。其战略目标为:基于新材料与制造技术、杂交水稻生物技术、超级计算技术等一流学科,建设一个世界一流大学城,留引一流大师,吸引一流学子,产出一流人才;通过组建资源与材料国家实验室、国际跨国企业长沙研究机构,建设一个世界一流科学园 ,延揽一流人才,开展一流研究,产出一流成果;通过大力发展长沙麓谷,建设一个世界一流创业园,聚集一流创投公司,提供一流创业管理,孵化一流创业企业。将长沙建设成一个具有丰富国际化教育资源、高水平国际化科技平台、高端科技精英聚集、杰出创新能力、辐射全球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成为亚洲、非洲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中心。 中国规划网长沙3月8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