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数字经济 > 数字产业 >

为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献计献策

时间:2010-12-02 12:16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吉爱平 赵明

  编者按:提升扬州的城市品质,是着眼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应对之举,也是彰显扬州城市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市政协举办2010年度“政协论坛”,专题研讨“提升城市品质”问题,百余位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积极撰文、献计献策。这里选摘其中一些建议的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建设“智慧扬州

  “智慧城市”是近年来国际上开始流行的一种城市发展理念,核心是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使城市拥有智慧的电力、医疗、政府、交通、供应链、银行业,等等,从而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交互的方式,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目前,国内已有20多个城市与IBM合作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我市信息服务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经为建设“智慧扬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应及早谋划,以“智慧扬州”为核心,推动“创新扬州”建设。当前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主动融入“智慧城市”理念。在我市“十二五”规划中全面融入“智慧城市”理念,在各个专业、产业规划中确定切实可行的“智慧”发展的概念、路径和措施。

  二是成立专门课题组研讨探索。由市委、市政府牵头,组织一个包括发改、经信、科技、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及相关专家学者在内的专门课题组进行研究。

  三是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合作。

  四是发展“智慧城市”相关设备制造业。利用我市在智能电网产业上的先发优势,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引进“智慧城市”相关设备制造业。

  五是强化在优势传统产业的推广应用。在全市建设“智慧城市”示范应用项目。

  六是加强针对性招商引资。目前,已有IBM 、华为、中国移动、万达信息等著名企业从事“智慧城市”产业研究,我市应当及时派出招商队伍,与这些公司深度洽商。(吉爱平 赵明)

  激活老城区活力

  为提升古城保护品质,激发老城区活力,提出建议如下:

  一要真正确立“完整保护”的理念,杜绝古城区的商业性开发。尊重历史,尽量接近真实而客观的历史和社会现实,尊重城市发展过程,应该成为古城保护的基本出发点。在古城保护中,应慎言“设计”二字。

  二要以人为本,改变短平快的拆迁改造模式,建立长效健康的古城保护机制。古城改造,应当允许居民自我改善、自我提高。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是组织和管理。吸收和利用国际先进的古城保护理念和经验,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详细完备具有可操作性的古城保护改造执行方案。方案应经过扬州社会各界充分论证,允许老城区居民平等参与讨论。

  三要做扎实的基础工作,将古城区有价值的民居调查建档。

  四要组织专家,讨论和制定一份权威的《扬州古城民居保护与维修操作指南》,对于扬州传统民居建筑的外形、结构、尺寸、高度、色彩、材料使用、施工技术、植物配置等,全方位给出详细方案。

  五要激活老城区,让普通市民和民间资本的热情得到释放。建议政府建立和制定鼓励性措施,激活民间参与古城保护和改造的热情,不论是民居的改造、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还是古城区商业业态的培育,都应该鼓励民间力量(尤其是老城原住民)参与。(孟瑶)  

    延续历史文脉

  文脉是人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城市与其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的总和。现代扬州新城应该是历史文脉、人文精神和现代文明的融会贯通。应将传统文脉元素恰如其分地融入新城设计,在新城区的公园、街道、广场、住宅区等空间,形成具有个性、可识别的文化景观。如,反映运河漕运情景的雕塑、描绘唐诗宋词意境的壁画、体现唐代贸易港口繁华场景的浮雕、徽派民居天井的片断、江南庭院的一角、园林小品的叠石水景、盐商大院的一面墙体、艺术砖雕组成的一方地面、既可供观赏又可供儿童骑坐嬉戏的石马、石骆驼等等。“水”与“桥”作为绵延千年的水城文脉也应呈现或蕴含于新城区的文化景观中,拓展隽永的水城气质。

  古今辉映、水绿相依、精致宁静是扬州的城市个性,新城的一水、一路、一街、一景都应努力体现传统与现代、新城与古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可尝试将汶河北路园林长廊带的景观形式运用在新城街区,用“曲径通幽”、“层叠有序”、“错落有致”的景观来分割和环绕新区那些大尺度的城市空间、广场空间、园艺空间,使新城在细节上更加宜居和精致。

  尺度空间是城市文脉在肌理和格局上的体现。新城街区之间被多车道的宽阔道路网分割,出行靠车辆,交流靠通讯,邻里交往匮乏。在新城区建立人性化的城市交往空间,通过环境与行为间的相互贯通与影响,让人们获得亲切、舒适、愉悦、有活力的心理感受,增加幸福体验。(谢青桐)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作为城市国家,新加坡的成功与政府卓有成效的管理分不开。新加坡的许多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一要把充分就业作为“创新扬州”的重要目标,大力发展服务业。新加坡把轻工业布局在居民密集的地区,新建的工业园区内也有组屋和住宅。新加坡的街头看不到小摊贩,但有113个小贩中心。扬州重视高端产业的同时,也不能轻视低端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如果能够通过统一规划和有序发展,解决小商小贩的从业环境问题,破解“城管”难题,实现普通人的就业保障,也不失为一项创新之举。

  二要以环境建设为“精致扬州”的基础。新加坡自上个世纪60年代独立开始,一直坚持营造绿色国家的工程。“精致扬州”首先要有精致的环境,然后才有精致的生活;首先要有扬州人对精致生活环境的认同,才有外地人对精致的扬州生活环境的向往。

  三要将房市调控作为“幸福扬州”的抓手之一,建立良性的未来预期。新加坡始终把解决住房问题作为政府责任。住房是生活必需品,政府有责任给予保障,有必要一手平抑房价,稳定市场预期;一手加快保障性住房供给。

  四要把政府诚信作为“三个扬州”建设的助推器,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刘澄)

  推动“全民阅读”

  一个最爱读书的社会,必定是充满人文精神的社会;一座城市有浓郁的读书氛围,必然充满浪漫而又富有创造力。“全民阅读”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举措,我市应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加大力度,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建议:

  第一,由市委、市政府牵头成立“全民阅读”筹备委员会,加强对每年的“全民阅读”活动的宏观指导与总体协调,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幕式可放在每年的8月12日(朱自清先生逝世纪念日),定名为“扬州自清读书节”。

  第二,要支持各种民间力量,包括热心和积极推动阅读的非政府组织的专业推广人、自发组织的读书会和沙龙、书评人等。

  第三,继续完善我市“图书网络资源共享信息系统”;借鉴深圳经验,在人流密集的城市街区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充分发挥扬州率先在国内研发、生产电子书这一契机,推动“全民阅读”。

  第四,将扬州读书节、扬州职工读书节、扬州讲坛、教育系统(含高校)、民间阅读推广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扩大影响;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散文、诗歌创作大赛、阅读摄影展、名著改编的话剧表演、挖掘亲子阅读家庭热爱读书背后的感人故事等,让各界人士有机会充分发挥读书才华。发挥扬州大剧院的资源作用,作为“全民阅读”的活动中心。

  第五,市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均在西区,东区、南区、北区、老城区都没有图书馆,政府应考虑规划设置。完善社区图书馆建设,将图书馆与文体中心、市民广场统筹规划安排,使图书馆人气旺盛。

  第六,尽快建立我市“全民阅读”网站。(汪庆生)
    中国规划网南京12月2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