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数字经济 > 数字产业 >

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创造城市发展机遇

时间:2010-11-20 17:24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于惠霞

  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无论多么丰厚,都需要提炼出一个或若干个代表符号,即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名片。文化名片一旦形成,就会成为营销城市的亮点,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打造具有崂山特点的城市文化名片,不仅是区域发展所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所盼,对于增强区域软实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打造富有崂山区域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具备良好条件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山东省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青岛市确立了建设现代滨海文化名城的定位,崂山区则提出建设人文底蕴丰厚、山海气息浓郁、富有创新活力的滨海文化旅游名区。可以说,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作出的文化建设的战略举措,为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提供了政策支撑。

  崂山区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打造城市文化名片营造了肥沃土壤。崂山区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宗教文化、山海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文化、创新文化等五大类优势文化资源。

  崂山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积累了坚实物质基础。新崂山区建立15年来,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区税收收入和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1994年的13倍、33倍、45倍和30倍,为推动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崂山区确立的文化建设目标,为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明确了努力方向。去年召开的区文化建设会议提出:到2012年,基本建成与现代化新城区相适应的区域性文化中心,主要文化发展指标和综合实力居青岛市各区(市)首位,并跨入全国同类县、市(区)先进行列,争创全国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区。此外,人民群众的期盼呼吁,也为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富有崂山区域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的主要内容

  综合、梳理崂山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入分析崂山区建区15年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感到,至少可以打造以下8张富有崂山区域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

  一是宗教文化名片。崂山是道教名山,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崂山地区道教活动产生在汉末“五斗米道”之前;南宋全真七子入驻崂山太清宫,崂山道教的发展进入了极盛时期。明末至清中叶,崂山道教迎来了历史上第二个兴盛时期,初步形成了“九宫八观七十二庵”的格局。崂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吸引了大批帝王显贵、文人墨客,为崂山留下了无数诗词文赋和笔墨刻石。2008年举办的中国崂山论道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崂山道教的发展,提高了崂山道教的知名度。

  二是节庆名片。闻名中外的青岛国际啤酒节,是融旅游、文化、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节庆活动,也是目前青岛市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市民参与度最高的节庆活动。经过连续十八届的举办,青岛国际啤酒节已逐渐成为青岛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被国际节庆协会(IFEA)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2006年以来连续三年在中国节庆产业年度颁奖盛典上蝉联“中国十大节庆活动”榜首。此外,崂山茶文化节、中韩枯桃花会、北宅樱桃节采摘节等特色节会,也已经成为青岛市旅游旺季的多项重要盛事。

  三是旅游名片。山海合一的城市景观是青岛作为著名旅游城市的主要旅游资源。崂山具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海上有山、山中有城、山海合一的景色,已成为青岛旅游格局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优势是崂山区所独有的,也是其它区市所不可比拟的。近几年举办的沙子口山海休闲游、王哥庄茶乡风情游以及海洋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休闲旅游等,也已具备了较高知名度。

  四是故事名片。以《聊斋志异》中《崂山道士》为代表的崂山民间故事声名远播。蒲松龄曾经游览并在崂山居住,他写《聊斋志异》多次以崂山为背景,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小说《崂山道士》和《香玉》,流传广泛,使崂山故事更加具有传奇色彩。从1983年至今,崂山区文化部门先后编印出版了《青岛海洋民间故事》、《崂山道教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连环画》、《崂山摭拾》、《韵味崂山》等30多个专集,20多篇故事先后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大奖,许多民间故事在国内三十余家报刊选载,集中展示了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去年,崂山民间故事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是会展名片。会展活动是传播区域文化、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位于崂山区中心位置的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是青岛市乃至山东省最大的会展场所,曾成功举办首次国家级会展经济论坛,获得“中国(管理水平)最佳会展场馆”等多项大奖。 2008年,共举办各类展会76场,接待国内外来宾196万人次。今年,将组织举办一批以“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等为重点的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国际名牌展会。会展活动既带动了基础设施、信息集散、商贸流通及人文环境的提升,成为全区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助推器,也成为展示崂山、宣扬崂山,以展扬名、以展兴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六是民俗名片。崂山九水拳、沟崖高跷、沙子口庙会、女婿给丈人送鲅鱼等民俗,是崂山的宝贵民俗遗产,也是崂山的另一张文化名片。近年来,崂山区通过培育民间文艺队伍,大力保护和弘扬优良民风民俗。先后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为社区锣鼓队、舞龙队、秧歌队等36支民间文艺队伍配备了乐器、服装等设施,全区民间文艺队伍数量达到230支。每年组织举办的崂山区民间广场文艺汇演、崂山民俗摄影展、民俗风情剪纸、面塑艺术展等活动,对展示传承崂山区民俗活动起到重要作用。

  七是园区名片。融智力城、产业城和创业城为一体的崂山科技城已成为高端要素集聚、充满创新活力的现代科技园区。在前期高新区建设的基础上,崂山区已成为高新产业的集聚地。已投入筹划的科技城,总面积4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高科园产业区片区、张村河居住片区、枯桃花卉产业片区和高科园拓展区四个片区。目前,科技城内聚集着150多家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企业数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已经形成了家电电子通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集群优势。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或正在实现着从单一产业园区向研发主导型、科技服务型、功能完备型综合城区发展模式的转变,其中,崂山区共拥有各类高校、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53家,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通信产业园、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皆已落户崂山。展望未来,崂山将真正成为集生活居住、商贸金融、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适宜创新创业的现代化科技园区。

  八是宜居名片。崂山已成为青岛市最具活力、众人向往的居住之地。崂山区位于青岛市区东部,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崂山风景区,海岸线总长达103.7公里,海域面积3700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2.1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湿润温和,四季分明,青山碧海,蓝天白云,浴场沙滩,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三、打造富有崂山区域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的工作举措

  城市文化名片不是自然形成的,既需要整合传承,更需要包装推介,还需要提炼升华,从而使城市文化名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常用常新。

  一是挖掘、整合资源,推出新名片。崂山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拓展视野,善于挖掘提炼,就可以总结出更多的城市文化名片。对于已有名片,有些还可以继续整合,使文化名片的内涵更丰富,概括更到位,有的可以继续深入,挖掘出更深刻的内核,使文化名片更具体。

  二是维护、更新,升华老名片。城市名片建立后,仍然需要不断地创新,同时也需要维护和提升。有一些需要增加美誉度,有一些需要在更广范围传播,这样有名的才会更有名。比如,近年来,围绕提升崂山道教文化魅力、叫响“四大道教名山”为内容,成功举办了“太清水月·崂山仲秋赏月会”活动;去年10月,成功组织举办了2008中国崂山论道,进一步确立崂山作为中国道教名山的地位,扩大了崂山道教的对外影响。这些活动是对老品牌的维护更新和升级换代。对已确立的文化名片就要继续组织活动,找准载体,不断升华。

  三是设计制作蕴涵区域特色文化的“区标”。再多的文化名片,都需要一个核心的因素来统领。就像放飞上天的风筝,始终有一根主线去牵引。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数量再多,但“形散而神不散”,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主要特色提炼出来的。这就需要召集有关人员、聘请相关公司共同研究设计一个蕴涵区域文化特色的“区标”,使之成为区域的品牌身份象征。

  四是要善于利用现代传媒推介宣传。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现代传媒的作用巨大。可以围绕文化名片的内涵,制作纪录片、宣传片、广告片等在各种场合进行播放。去年,我们制作了《崂山新时空》宣传片,在青岛电视台、公交媒体等反复播放,扩大了崂山知名度。下一步还可以聘请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为崂山量身打造一部特色电影、电视剧等,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崂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是对文化名片进行包装。城市文化名片一旦形成,不是自然而然传播扬名的,要扩大知名度,进而转化成经济社会效益,就必须从内到外进行精心“包装”。所谓“包装”,指的是采取富有创意的方法,补充、丰富和提升文化名片。我们可以请名家讲一讲崂山的风土人情、民间故事,还可以与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合作,宣扬崂山宜居环境。通过这些形式推介文化名片,取到良好的效果。中国规划网北京11月20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