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业才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历史发展证明,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随着重庆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庆经济社会正面临着历史性的重大战略转型。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建设“五个重庆”,布局出与京津沪比肩而立、竞相发展的创新格局。在国家电网“走出去”战略中,我到IBM接受培训学习,近距离感受了“蓝色巨人”的创新管理和文化。IBM成功转型在于牢牢抓住“创新”二字,在逆境中砥砺奋进、求新求变;在顺境时自我加压、变革创新,铸就了长盛不衰、基业长青的商界奇迹。借他山之石攻玉,将创新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是完成中央赋予的历史使命,实现重庆崛起的必然要求和睿智抉择。 思想创新———激发创造活力。思想决定发展的格局。思想创新,就是不断吸取和总结前人思想精髓,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实现思想的升华,从而推动时代的进步和变革。“重庆是中国的重庆,更是世界的重庆”,在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当前,重庆正处在新的历史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比任何时候更需要思想创新。我们要以开放的胸怀,树立全球视野,传承创新、兼容并蓄,大力弘扬红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精神财富,吸取一切为人类发展所证明的先进思想和创新理念,把“登高涉远、负重自强”的城市精神内化为思想创新的基因。要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整合性思维,突破思维和经验定式,消除封闭、狭隘和小进则止、小富即安等亚文化羁绊,打破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束缚,告别自发、惯性的发展模式。要大力开展“唱读讲传”活动,传播先进思想文化,改变心智模式,凝聚共同意志,全面激发和释放创造活力。要以开拓者的胆识和智慧,冷静务实地看到差距和困难,辩证分析其客观性和机遇性,找准重庆的历史坐标和发展方位,持续保持发展的动力和锐气。 战略创新———引领发展未来。战略由创新主导。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必须要有面向世界的大智慧、大战略。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着眼发展,做出建设“五个重庆”的决策部署,确立城市化、工业化、城乡统筹一体化“三大战略”,谋划出重庆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方略。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实施重大发展战略攻关,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创新工具和方法,激发全体市民的集体智慧,保持重庆战略领先,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五个重庆”为指引,科学规划主城、两江新区、区域中心城市和各区县城镇发展布局,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加快智能电网、智能社区等技术研究和项目试点,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打造创新之都、人文之都、活力之都的国际化大都市。以建设开放高地为关键,发挥两江新区、保税港区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IT、服务业外包、总部基地和离岸经济,发挥辐射和带动效应,成为中国西部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体制改革为抓手,系统设计、联动攻坚、整体突破,兼顾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共同发展,构建“一圈两翼”互动发展局面,促进城乡一体化。 机制创新———破解二元难题。机制的核心在于和谐,体现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反映群众的利益和追求。城乡二元结构,是当前重庆发展的挑战,更是未来腾飞的机遇。建设和谐重庆,根本在于机制创新,关键在于振兴“两翼”,促进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在重庆落地生根。要创新服务“三农”的机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推进资金下乡、项目下乡、知识下乡和农民进城,实现城乡资源要素和人员的相互流动、融合。推进“两翼”万元增收工程,加大土地和林权改革,完善农业现代服务体系,将山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农民分享社会发展普惠成果。大力改善民生,加大农村路、水、气等基础设施投入,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创新保障性住房供给机制,实现农民和城市居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的和生活条件的同质化。以区县工业园区为主战场,差异发展、特色发展、聚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立40只“小老虎”竞相发展的长效机制。 产业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产业是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地球是平的,世界可以重组,资源可以流动。“闭门造车”既造不出现代化,更可能处处落后。要坚持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电子信息、汽摩等六大支柱产业,推动重庆制造向重庆创造转变,抢占国际市场和资源,融入全球发展。抢抓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制高点,增强研发和研究力量,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培育本土产业大军,加速笔记本产业从初级配套到精益配套的转型。坚持自主创新,以电动汽车为突破口,加快充电装置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重庆传统的钢铁、汽摩等基础性工业产业的创新发展。择优承接东部产业,积聚和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形成全方位、宽领域的引资引智平台,实现与世界经济的资源共享、西部内陆省市经济的互利共赢。 服务创新———助推重庆崛起。服务拓展发展空间,培育创新环境,是提高经济发展张力和吸引力的关键。当前,智能经济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全球性的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对能源保障、人才支撑和金融支持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立足重庆一次能源缺乏的现实状况,加快特高压电网入渝步伐,构建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保障体系,拓展能源资源的承载空间,破解重庆能源困境。坚持内发外供并举、水火互济,加快电网功能从电能传输向智能经济转变,发挥电网综合配置资源优势,服务分布式能源、清洁能源发展,保证全市电力供应,营造优质的用电环境。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学历和职业教育,培养各级创新型人才,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促进劳动力参与社会重新分工,实现劳动人口向劳动力,劳动力向技术人才的转变,提升城市发展内动力。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构建国际贸易大通道,加强资本运作的重组整合,搭建对外开放和融资服务平台,强化经济发展的支撑力。 远去是为了归来。在IBM学习,最大收获是创新与思考。我们将与全市人民一道,饱含创新的火热激情,在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宏伟征程中,作出电力人的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