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数字经济 > 数字产业 >

打造城市品牌 城市CI案例分析

时间:2010-06-26 10:05来源:未知 作者:白雪松

    城市CI设计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体型、气质、风格,每个成功的企业也都有其一目了然的形象及独特专属的企业文化,那么一个城市呢?

    城市CI,由企业CI延伸而来,或称城市CIS,即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城市形象就是城市给人们的总体形象,人们对其的评价。旨在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以城市经营战略为指导思想,通过整合城市资源,对城市进行准确明了的定位,艺术地塑造独一无二的、美好的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以增强城市软实力,提高城市国内、国际竞争力,带动区域产业(城市产品)的发展。

    一  城市CI的重要性

    1.增强中国城市的软实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过程加快,高楼大厦、开发区、高速公路都在证明着由乡村到城镇,由城镇到城市的转变。人们热衷于城市化,因为在中国现阶段城市化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使人们过上好日子。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化显露了诸多的城市病:文化被推土机推平,历史被扫荡,传统民俗在现代化中(事实上,有很多人把外在的城市化等同于现代化)丢失;钢筋混凝土中人们找不到归属感,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疏离;人们找不到心灵休憩的所在;以及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环境恶化、贫富落差等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出现与中国城市规划体系有关。政府已越来越重视这些“城市病”,除了有碍以后的发展外,还因为它们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软实力。在《中国城市软实力报告》中,对城市的评价以“没有文化”最具杀伤力。曾经在网上论战过的诸如“杭州与南京”、“重庆与成都”谁更有文化的辩题,就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正如一个人,没有文化会遭人不屑,城市没有文化会失去号召力,对人才、对投资者、对游客商人失去号召力,更会失去影响力。而打造文化号召力正是城市形象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文化不是装出来的。现在很多的领导者把城市文化理解为外在可视性的东西,常用手段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文化的名义去招商引资。这样的手段并没有错,从城市经营的角度来看,以文化带动经济是一种发展战略。问题是,真的有文化吗?现在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节日,找个特产、拉个历史名人来搞个节日,斥巨资重建阿旁宫、大明宫类的古遗址,这真的城市文化的体现吗?“这是伪古董,伪文化”,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葛兆光说。因为真正的文化得是“活的”。陕西凤县“人造星星”引发的纷扰,就是一例。凤县在打造旅游品牌过程中,建了“绿色生态长廊”,仿造的徽式民居,绿树青竹,被网民称为“山寨版江南”;还搞了“人造星星和月亮”,巨资建造了喷射高度达186米的喷泉,在嘉陵江上筑坝蓄水形成30万平方米的景观水面,打造中国西部山区的“威尼斯”。短短两年内投资6.5亿元,实施了5大景区、5大公园等几十个大型景观项目,当地人对此似乎并不认可,一些市民对媒体表示,凤县文化积淀深厚,凤县民歌、民间故事数量占到全宝鸡市的45%。“建人工月亮不如挖掘本地民歌。”保留民俗,延续传统没有错,只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赋予传统新的内涵,新的诠释,使其在民众中、现实生活中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样才会形成文化氛围,最终形成睥睨纷杂城市的资本,形成一张对外宣传的闪亮名片。青岛啤酒节就是最佳一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政府出资转变为社会出资举办,在国际上已极具知名度,引起国内众多城市的效仿。

    除文化外,城市软实力还包括市民价值观、城市理念、政府执政能力等。吉海策划认为城市CI策划也应该包括这些内容,至少有大面积的交叉地带。事实上,能在一篇城市CI的文章中涉及到这些城市经营中的内容,已经与众不同,因为目前中国的城市CI更偏重于VI(视觉)设计,这些往往与城市规划发生重复。

    2.鲜明的差异化形象就是城市竞争力

    中国城市极须城市CI设计的最重要原因是现在的中国城市千篇一律,太缺乏个性、特色,没有形成差异化。一样的高楼大厦,一样的高新区、开发区,中国在匆忙的城市化中来不及太多的思考,最终在城市化中形成抄袭现象,小城市抄袭大城市,内地城市抄袭沿海城市,沿海城市抄袭国际大都市。抄袭别人,失掉了自己,其结果将使中国出现一大批毫无地缘和人文特色的、千篇一律的城市。也许你去过很多城市,但是你并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无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走之后没什么“念想”。而为什么杭州让人流连忘返,成都“来了就不想走”,就想在那里定居一生呢?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大北京都市圈,以香港、广州为核心的华南城市带,三大经济带浮出水面,区域竞争开始抬头。在这种背景之下,城市如何确定自身在未来的定位,以及凸显自己的个性,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成了各地政府不得不开始考虑的问题。

    城市形象设计的直接目标就是打造独一无二的城市形象。从城市形象定位、城市文化、城市理念、城市视觉(VI)着手设计。安徽屯溪市定位为“人类自然文化保护城市”,改名为黄山市后才为人所知。狭义的城市CI是指城市VI,比如城市标志、城市标志色和标志物、城市景观元素设计等,主要是处理城市的公共界面。广州将标准色定为黄色,北京是灰色;杭州定位为“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并设计了十余个城市LOGO给市民选择;成都紧随其后,以国际城市体系为标准和眼光定位为“休闲之都”,由此引起“休闲之都”之争。

    但是这些城市CI的导入并不完整,往往只限于部分VI,这部分与城市规划有一些交叉地带,因此又导致城市CI偏向于城市规划。这是因为受到了目前中国城市CI设计理论的片面性的限制。当下中国策划业发展历史短,尚未形成系统权威的理论,因此难免失于偏颇。

    3.科教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城市CI

    科教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共识。尤其当城市进入较高级发展阶段时,城市已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时经营城市的重点应向精神文明、生态环境、教育文化方面进行倾斜,将其作为城市经营的重点,以此推动城市的其他经营活动,否则城市发展就会失去后劲和持续性。科技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是事关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层次升级、城市辐射力与吸引力提高的战略工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将市场化引入此处,是加大引资力度,全面融入国际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保证和金字招牌。

    凡是事关城市形象的,就是城市CI的设计内容。科教文化、精神文明具体下来,除教育外,还落到上文提及的文化上以及市民价值观、城市文明上,文化需要设计,它是城市的产品,需要差异化的经营。区域特色文化(历史、传统、民俗、科教、人文等)要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让居民切实体会到,并能感染外来者,这样文化就活下来,提高全城民众素质,精神文明建设会上一档次。

    二 中国城市CI现状

    1. 行业理论现状

    若论起源,城市CI其实更早于企业CI,具有悠久的历史,比如都城和王城无论在规模和设计风格上都有明显的差异,更多的是一种无意识的自觉运用,没有上升到理论战略的高度。事实上,现在的城市CI虽然愈来愈得到重视,但是目前中国仍未形成一个确定的、统一的、权威的理论体系。毕竟中国策划业从20世纪80年代才兴起,行业细分到城市CI的时间更在其后,中间又曾经历过一段低谷,因此形成当下策划业“遍地开花,没有龙头”的纷繁局面。西方的城市CI策划历史较长,已经成为一门学科,但因中西方城市发展情况差异太大而无法舶来利用,比如中国喜欢城市化,因为城市化部分代表着现代化发展,而西方对城市化却是高度警惕。

    以下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理论。

    1.1照搬企业CI

    企业CI(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包含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把企业CI照搬给城市CI,分别对应为:城市理念识别、城市行为识别(市民行为准则)、城市视觉识别。代表人物:建设部李叔一博士。

    这种理论明显教条,好处是简单。但是太简单了,遗失了很多东西。一个城市包含的东西太多,政策、经济、文化等,涉及面广,单拿历史来说,一个城市的历史岂是一个企业的历史所能比的?城市CI远比企业CI来得庞得繁杂,除了城市VI与企业VI有相同之处外,MI和BI之于一个城市,明显力不从心。

    1.2社区设计理论发展为城市形象战略理论

    主要从城市环境景观和标识设计要素出发,注重公共空间、私人空间、共享空间等操作设计,这是西方较为流行的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

    优点:操作性强。

    缺点:对城市动态的发展战略缺乏关注。其实就是狭义的CI——只有VI,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称之为CI。而且与城市规划重合太多。

    1.3地区形象学理论

    强调理性思考,虽有无量纲的城市形象测算指标,实际上仍以政论方式研究城市形象。以政策为主导线,因而可以理解为政策识别。代表人物:罗治英先生。
    优点:重视理念和当下的政策环境。
    缺点:缺乏操作性和持续性。

    1.4城市新三种识别

    这是在“综上所述”后得出的理论。认为城市形象应该从三个方面识别:地缘识别GI(Geography Identity )、人文识别HI(Humanism Identity)、政策识别PI( policy Identity)。

    地缘识别是因为不同的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比如“冰城哈尔滨”就是地缘识别;人文是城市中最重要的个性因素,是一个城市最持久、最具资源潜力和最有文化人类学意义的识别系统,比如黄山市的改名策略;政策识别主要针对于有特殊政策的城市,比如直辖市,最明显的是赌城澳门,美国的拉斯维加斯的赌业发展政策,深圳由一个小渔村发展为现在的国际都市也是政策的作用。

    这种理论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思路出发,明显与其他理论不同,是一种新CI理论。相比之下,更适合城市,因为城市CI设计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增强竞争力,带动城市建设和发展,证明着“策划就是生产力”。

    2. 城市CI导入现状

    目前中国很少有城市导入完整的CI,呈现片面、零散的状态,最多也是止于VI方面。比如选定城市标准色:北京灰色,广州黄色;进行城市定位,并设制广告语类:杭州和成都的“休闲之都”、西安的“文化之都”、旅游是云南的支柱产业,因而云南将自己美丽地定位为“彩云之南”;导入VI,杭州是个先行者,设计了以城市LOGO为代表的一系列视觉识别。

    三 城市CI成功案例

    1.杭州

    城市定位:生活品质之城

    城市LOGO:


    标志以汉字“杭”的篆书进行演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将无可替代的城市名称与无可替代的视觉形式合而为一,并赋予其直接的语义呈示性。

    标志中“杭”字巧妙地将航船、江南建筑、西湖园林、拱桥等诸多要素融入其中,构图精致,和谐相融,而开放的结构又显示出大气舒展的气度,是“精致和谐,大气开放”城市人文精神的完美的视觉表达。

    标志整体似航船,“杭”字古意通“航”,反映了杭州得名取自“禹航”的历史典故,体现了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又象征着今天的杭州正扬帆起航,展现出积极进取、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

    标志运用江南建筑中具有标志性的翘屋角与圆拱门作为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江南地域特征,也体现了杭州作为著名风景旅游城市的特点。

    标志下方带有笔触的笔意,微妙地传达了城市、航船、建筑、园林、拱桥与水的亲近感,凸现了杭州独有的“五水共导”的城市特征。

  标志像一艘船,是一条我们风雨同舟的船;像一个家,是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像一座城,是我们共建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