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时,通过世博会的窗口对文化遗产与城市生活作一次深入思考,无疑将有助于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升华城市的生活品质。 城市的文化遗产,是城市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演绎人类生活内涵的重要载体。 以中国文字的语义解读“城市”二字,“城”有护卫生活之功能,“市”是工商活动汇聚之地。即使在农耕文明时代,城市也是社会活动的中心。工业文明勃兴之后,城市日渐成为人的主要居住地,城市生活成为人类主要的生存形态。 城市是有生命的。每座城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也有不少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死亡和湮灭。城市是有历史的,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演进特征,从而构成了城市的文化生命体征。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生命的重要载体。保护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城市的历史,保护城市的精神传承,保护城市文化生命的完整性。 这次来到上海世博园的各国文化瑰宝,无不镌刻着那个国家或城市的生命印记——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捷克布拉格桥头的“幸运浮雕”……它们既是这些国家或城市的文化符号,也在昭示着文化遗产是怎样丰富城市生活图景的。还有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中推介的英国名城利物浦的复兴传奇,让人们领悟到保护文化遗产与重振历史名城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座沉寂多年后再度呈现活力的世界港口名城,2004年荣膺“世界文化遗产”称号,成为将历史与现实完美结合、打造城市美好生活的又一佐证。 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并非是一种被动地对抗岁月的磨蚀,其中也应包含着对城市人文生命的挖掘与创新。任何历史都是事后叙事,“古为今用”往往是一种有些无奈的必然选择。许多城市的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已非“原汁原味”,如圣彼得堡的冬宫,如完美展示中世纪风貌的华沙古城,实际上都是二战后新建的。尽管如此,延续城市的人文生命,延续城市的历史感,仍是许多城市的一种内在追求,在这一过程中,挖掘与创新水准,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 “江山也要伟人扶”,城市历史上的圣贤学者和仁人志士,往往成为城市人文魂灵的亮点。巴黎有先贤祠,是访客的必去之地。杭州,“自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知重西湖”。苏州,则有自己的500贤人祠。 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恐怕下面两个特征也不容忽视:其一是有更高的社会组织性,其二是有文化传承性。城市,是将这两个特征融汇为一的最佳载体。城市,由此也具有一种生命的特征,它活着,变化着,有自己的文化特性,有自己的外观体征,有自己的精神和灵魂。 在当今时代,城市如何打造自己的个性,从而让城市获得凝聚力和自尊,获得感召力和魅力,这是一个需要展开研讨的问题。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