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经济是企业生存与转型策略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企业与经济体系一定要转型,转型的部分不单指是体系本身,而是整个经济策略,都要重新定位。在新经济体系下,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方法,是以“创意经济”作为转型的策略。“创意经济”是指保住产业首尾两端,即是创新部分和盈利再投资部分,而可以放弃中间的部分,即是具体生产的部分。创新部分是指掌握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的最核心部分,最具有增值能力的部分,例如产品开发、新科技与新品种、文化形象构造、经营方法和市场推销的手法,这些部分,竞争者难以模仿,或者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来模仿,如支付知识产权费用。中间部分,属于产品的生产和制造部分,则会外发给生产成本低廉的地区代办。盈利部分,是指提高优质的投资环境,吸引企业家把盈利保留在自己的城市里,再投资或经营企业的总部。这是透过提供优质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完善城市的法治水平(特别是产权保护)、公共秩序、金融服务、民生服务、商业服务和自由活泼的文化气氛,制造一个多元化又文明的创意社会,力求将离岸操作的盈利,透过投资、财富保值(如置业)、资产管理或者游乐消费的方式,保留在自己的城市里面。
创新部分创意工业
创意经济的首端是创新部分,这可透过创意工业达成。创意工业是指一些以文化艺术创意为增值手段,而在可能的情况下,以原创的经营方式辅助推销,以知识产权保障收益的行业。创意工业是一个统称。目前围绕着这些行业,有创意工业、创意产业、文化工业、文化产业、闲暇产业、内容产业、版权产业、创意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工业、创意经济、体验经济等不同的统称;不同的统称之下,包含的行业种类亦略有出入。在划定行业范围时,若坚持行业必须含有知识产权保护成分,则行业的范围较窄;若不坚持知识产权成份,则一般的文化旅游、博物馆、主题公园与体育娱乐都可包括在内。在统计行业产值时,一些是意图从现时的行业分类之中,找出若干含有文化创意增值的行业,并试图计算该行业中创意增值部分的产值(如建筑业中建筑设计的成份),试图从产值、公司数目、雇用人数等,量度文化创意的经济贡献,并作出国际比较,寻求某些基准。
我们选择沿用“创意工业”或“创意产业”之词,是因为定义相对简单和稳定,有传统的行业统计数字可援,也有国外的先例可援,而且在这两项核心定义(文化创意和知识产权)之下,可以导出政府的两项核心任务,促进文化创意和保护知识产权。总括而言,只要包含了文化艺术创意和知识产权两项核心内容,为了便利国际交流,各种统称仍然可以交替使用。
在香港,狭义的创意工业,根据香港政府的中央政策局的顾问报告,共分为三类,包括下列十一个类别。第一类是文化艺术类,包括艺术品、古董及手工艺品;音乐;表演艺术;第二类是电子媒体类,包括数码娱乐;电影与视像;软件与电子计算;电视与电台;第三类是设计,包括广告;建筑;设计;出版与印刷。广义的创意工业,包括利用文化艺术形象,结合原创经营手法,为顾客提供与别不同的消费体验的服务业,如健体美容、新兴饮食、文化旅游等,这些可称为创意行业。例如,美国的星巴克咖啡店本身不是创意工业,但由于它将意大利食品以创新的文化体验销售产品,再以全球化的文化品牌保证收益,所以也是一门创意行业。
香港特区政府认为,要振兴经济,需要开拓新的经济领域。而创意工业,正是新经济领域的一个龙头。作为一个产业,创意工业与其它产业一样,有着相同的产业链,那就是研究发展、生产平台,市场开拓及盈利再投资这几个部分。在研究发展方面,特区政府主要有四项具体措施:一、着重研究开发,搜集行业数据,了解行业发展现况和面临的具体困难;二、人才培养,加强艺术教育,令消费者品味多元化,刺激创意产品的生产;三、吸引人才,鼓励外来人才来港参与创意产业;四、鼓励市民多运用创意、沟通商业与创意。
在生产平台建设方面,香港特区政府积极呼吁各界建立合作平台,包括艺术家、投资者、企业家、政府、各个艺术机构及文化机构,以及各个不同的商会;同时,积极研究方案,使创意思维、商业投资及科技知识结合,亦致力提供富于艺术文化气息的环境,推动丰富和多元的文化盛事,使各界在不同的平台下相遇,缔结更多的创意良缘。
在市场开拓方面,香港特区政府有以下三项具体措施:一、产权保护,在本地产品行销的地区,保护香港的创意产业版权;二、促进联盟,协助一系列与文化创意相关的工业,结成策略性的发展联盟,促进内部合作、人才交流及资金流通等;三、开发市场,政府负责为香港的产品争取公平的贸易待遇,加强推广香港创意工业的整体品牌。
在盈利再投资方面,香港特区政府有以下措施:一、鼓励投资,向本地和外地的商界宣传香港创意工业的潜力,吸引投资;二、构思各种不同方案,吸引创意资金及创意人才来港发展及定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