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经济发展 >

建设文化强市需要塑造城市精神

时间:2013-04-25 08:26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本报评论员

  一个人没有精神不行,作为人类聚集自身智慧、体力、精神和群体而历史形成的城市亦是如此。

  城市如人,既需要强壮、健康的体魄,又需要深厚、向上的精神底蕴。人无精神不立,城市无精神不振。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精神的支撑。

  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其中一项的重要内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也指出,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明创建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个领域,凝练具有遂宁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的城市精神,转化为全市干部群众的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

  作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一直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它塑造了城市的文明特征,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城市的文化魅力。可以说,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升华,是城市文化主流意识的凝炼,是感性与理性相互交融。同时,城市精神应该说也是一种城市的文化符号,体现着这个城市的个性,传承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反映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由此可见,塑造和培育新时期的城市精神对于遂宁建设文化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培育和塑造新时期的城市精神,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方位提高城市人文品质,深入持久地提高全社会文化素养,塑造更具现代人文精神的城市公民,推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当代文化创新,促进遂宁人文精神得到广泛认同和传播,优化城市人文环境,提升文化凝聚力。

  以塑造新时期城市精神来推动文化建设,是提升文化凝聚力的需要。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多变,我们又面临着实现“文化振兴”,建设文化强市,率先小康的重任,我们必须把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置于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从而全面提升文化的凝聚力,将全市人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统一到推进遂宁的发展中来,统一到全面小康的进程中来。同时,通过塑造和培育新的城市精神,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文化建设各方面,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环节,还能着力发挥文化的以文化人、引导社会、教育人民的功能,着力提高全体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各种社会思潮沿着健康的轨道、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激发干部群众的斗志,引导人们积极投身到建设文化强市,率先小康的洪流中。

  以塑造新时期城市精神来推动文化建设,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需要。审视遂宁,我市文化资源相对深厚,1600多年的历史为我市形成了观音文化、巴蜀文化、国学文化、诗酒文化等重要的文化形态,孕育了“陈子昂”“张鹏翮”等历史文化名人。但是,深厚并不表示强大,突出表现为我市文化竞争力还比较弱,文化发展现状同全面小康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还有一定的距离,文化基础设施还相对落后。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塑造和培育新时期的城市精神,保持全市人民奋勇争先、务实进取的精神状态,弘扬全市人民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工作作风,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培育一批文化领军人物,为树立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城市文化特色,彰显城市文化底蕴,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提升文化竞争力。

  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任重道远,我们只有立足当下,认真塑造、努力实践遂宁新时期的城市精神,才能切实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切实提升遂宁文化整体形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