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蓝色经济青岛目光应“深远”
时间:2012-07-09 16:49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为之
|
|
“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以前是各自为战,沿海地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制定战略,中国工程院希望通过系统的研究,为国家整体海洋发展战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近日,来青岛参加第140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的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谈到中国海洋整体发展战略时表示,中国的海洋战略正在从近海走向深海远海,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龙头,青岛也应当高度重视深远海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发展海洋经济青岛优势显现
“对青岛来说,发展海洋经济有自己的先天优势。”在潘云鹤看来,区位优势、科研优势和经济基础优势,使得青岛成为山东省乃至国内发展海洋经济的佼佼者。
山东半岛地处渤海与黄海的交界,本身拥有发展海洋经济良好的自然条件。潘云鹤表示,这也是为什么从建国之初,国家各大部委会把自己的科研机构纷纷设立在青岛的原因。这也从另一方面,奠定了青岛在海洋科研领域的领军地位。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国工程院的中国海洋工程和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重大咨询项目,六大课题中,由在青岛工作的院士牵头的就占到一半。
另外,青岛经济实力雄厚,也为发展海洋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发展战略制定上,青岛应顺应国家大的战略需求,将目光放远一些,瞄向深海远海,发展远洋捕捞、深海高技术装备等新兴产业。”潘云鹤说。
深远海技术中国尚有不足
谈到深远海技术,潘云鹤表示,中国与欧美日等海洋强国在这方面尚有差距。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远洋捕捞。
“中国每年远洋捕捞的产量,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潘云鹤告诉记者,装备技术的落后是主要原因。“我们具备远洋捕捞能力的船很少,大多数船只能在近海捕捞。另外,船上的设备仪器也比较落后,许多‘船老大’还是靠着经验来判断鱼群的位置,而一些先进国家的渔船,早就靠着仪器来定位鱼群的走向。”潘云鹤举了个例子,“拿在南极捕捞磷虾来说吧,我们一艘船的捕捞量,只有挪威同等船只的十分之一。”
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中国在深远海相关技术上的整体提升,包括对海洋环境的认识、海洋运载工具的研发,以及相关海洋仪器的研发。
陆海统筹下开展多学科研究
“深海远海的研究,绝不仅仅是某一个学科的事,它涉及到相关各个学科。”潘云鹤表示,中国海洋工程和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涉及到了中国工程院九大学部,光参与的院士就达40多人,涵盖了工程、能源、信息、海洋、生态等多个领域。
在这一战略研究所涉及的几大课题中,潘云鹤特别提到由管华诗院士牵头的海陆关联工程。“陆海统筹的概念将海洋的发展与陆地的发展结合在了一起,是当前海洋经济研究中的一大热点,也是中国沿海省市最为关心的方面。”
潘云鹤表示,这一课题是国家层面的大背景下提出的,“陆地经济的发展如何影响到海洋?如何打破沿海省市在海洋经济发展上各自为战的局面,统筹布局相关的海洋产业?都是这个课题要解决的。”
中国海洋战略正在从近海走向深海远海。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龙头,青岛应当高度重视深远海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在发展战略制定上,青岛应将目光放远一些,发展远洋捕捞、深海高技术装备等新兴产业。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