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特色反映着城市社会现实,是构成一个城市社会文化和物质环境的总体特征。一座城市的存在表明它对自然和社会所具有的适应能力,而城市文化特色的存在则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生存优势。城市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外观上给人们以特有的文化形象,二是在内涵上体现出鲜明的文化气质。城市文化特色不仅局限于美学意义,更重要的是它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特色是城市文化的标志,有文化特色的城市才有魅力。城市文化特色的重塑,首先在于对城市文化特色的挖掘和认知,其次在于城市文化特色的保护和继承,在此基础上实现城市文化特色的发扬和创造。 (一)城市文化特色的挖掘和认知 正确定位城市文化特色是保护、弘扬城市文化的前提。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城市,城市从诞生之日起,就打上了各自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烙印。不同自然环境、历史环境、社会环境中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城市如人,虽然都有四肢、五官、大脑,都会表达,但无论相貌、性格、品位,还是经历、素质、修养都有所不同。同样,正由于每一座城市都独具自己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历史背景、社会背景,因此每一座城市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景观、形象、特征、空间、氛围、气质和灵魂,从而使城市文化呈现出不同的个性色彩。同时,城市如同生命循环一样是一个有机体。每一座城市都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演绎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历程,由此形成城市具体的、真实的文化发展轨迹。 我们研究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首先就要深入挖掘和准确认知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个性,这样才可以使我们从泛文化的圈子中走出来,体会真正多元文化特色与个性文化色彩,并在城市发展中保持和完善这些特色和个性。城市犹如一件巨大的艺术品,文化特色是艺术品的点晴之笔、魅力所在。它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或隐或现、或强或弱地存在着,在于我们去发掘和认知,并有意识地加以梳理和强化。吴良镛教授指出:“认知城市是第一步,这是我们美学分析的极为重要的一步。城市模式的提出是认知的结晶,不只是个别人的认知的结晶,而是综合归纳提高,从历史人物到今天多方面人认知的结晶。”1一些文化城市的成功经验表明,城市文化特色的确立,首先在于对城市文化有深入的发掘和正确的认知,只有如此,才谈得上保护、继承和发扬,以及进一步的创造,而深入的发掘和正确的认知又来源于科学的研究态度和不懈的文化追求。 城市必须积累形成与其他城市的差异性,有区别才能有文化特色存在。由于地域、历史、文化的不同,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理所当然应当有区别,而不是千篇一律。如果把这些因素反映到城市发展和建设上,自然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面貌。同时,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来自于生活,不同城市中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城市的生命根植于一方水土。因此,要从城市民众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和认知特色。众多流传至今的文学艺术作品、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都构成城市文化的组成要素,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底蕴。诸如安徽皖南民居和苏州园林建筑等遍布各地的民间传统建筑和园林,尊重所处城市的历史文脉,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甚至哲学等精神层面的文化内涵,反映城市的标识性特征,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增加城市的文化特色,提升城市的综合价值。 城市人文景观是城市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历史性城市的人居环境建设中,普遍存在着这种文化追求,如北京的“燕京八景”、杭州的“西湖十景”、常熟的“虞山十八景”、南京的“金陵四十八景”等人文历史景观,它们是城市文化特色的杰出代表,由人文与自然环境—并构成城市景观的主体。历史性城市中至今保存着一些积淀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街区。如古都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就形成了秦淮河两岸的传统商业建筑群、民国时期具有各国风格的近代建筑群、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等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街区。其中古老的秦淮河历史文化街区孕育了南京的历史和文化,始终是反映南京兴衰的一面镜子。沿河两岸的曲巷、重院式民居以及庙市结合、老字号商业繁荣的夫子庙,历代诗人歌咏过的朱雀桥、乌衣巷等等,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空间,从无数历史人物遗迹、名人轶事,到传统灯会庙市、民间传说等市井文化,更具深厚的地域文化精粹。 每个城市都有市民们值得自豪的特色,人们对一些城市文化特色的感受长留心间。例如就自然特色而言有“水乡泽国”之称的绍兴、“泉甲天下”之称的济南、“戈壁绿洲”之称的敦煌、“塞上江南”之称的银川,有“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就物产特色而言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常熟、“瓜果之乡”之称的喀什、“酒城”之称的泸州、“瓷都”之称的景德镇、“南国陶都”之称的佛山、“盐都”之称的自贡;就气候特色而言有“春城”之誉的昆明、“日光城”之誉的拉萨、“避暑胜地”之誉的承德,即使是“雾都”重庆、“冰城”哈尔滨也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就位置特色而言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的宜宾、“九曲黄河第一城”之称的同仁、“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称的泉州,还有正在成为“南水北调渠首”的南阳;就文化特色而言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之誉的曲阜、“三楚文化故里”之誉的江陵、“英雄城”之誉的江孜、“天府之国”之誉的成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誉的苏州和杭州。这些别称和美誉都是相应城市特色的客观表述和真实写照,因此,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城市文化特色是多方面的,体现在物质或非物质的文化形式中,这种文化越具有传统特色,越具有地域特色,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当今国际上一些历史性城市,在人口数量、城市规模或是经济实力方面并不突出,但是它们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城市。由于这些城市是文化和艺术的集聚地,是世界上最有思想、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和艺术家的集聚地,因而这些城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文化精神。如维也纳历史城区的规模并不大,却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城市。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金色大厅”不但是古典音乐的象征,也成为维也纳这座“音乐之都”的象征。然而,维也纳的文化特色还不止于此,在这座城市里还诞生或生活过众多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莫扎特、舒伯特和施特劳斯这些音乐巨擘的灿烂光辉使这座城市始终笼罩在温馨迷人的文化氛围中,也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文化精神,确立了维也纳在世界上不可动摇的文化地位。 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内涵的集中体现。它体现出独特的城市民俗风情,传统的文化痕迹,富有创造性的个性特征。一座城市应把反映不同时代特征的文化遗存保留下来,这样的城市才是一个文化积累的宝库,充满着文化气息、健康情趣和上进精神,令人留连忘返。众多欧洲城市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恪守和谐发展、保持特色的理念和信条,长期以来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对文化遗产的厚爱、对文化特色的呵护,使它们能够通过时间的积淀来保护城市的灵魂,也成就了这些城市在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后的独特魅力。在这些城市的历史城区,除古老的大教堂外几乎没有高层建筑。今天我们看到,一座座欧洲历史性城市就如同城市文化和历史建筑的博物馆,每一处文化遗存、每一幢建筑都成为刻在大地上的城市历史。走进这些城市的历史街巷中,随处可以看到镶嵌在街门上方的建筑年代标志,表明人们普遍认同年代愈久远愈值得自豪的理念。那些裸露着的断壁残垣,保留着斑驳陆离,展示着古老沧桑,无需覆盖遮挡,展示出最有价值的本色。这些建筑即使易主他人,也不会被拆旧建新,因为人们懂得古老建筑具有不可复制的历史气息。 城市文化特色是长期以来城市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的有机统一。例如南通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最早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的城市典范。张謇以一种诗人情怀经营南通,率先创办了符合当时政府学制标准的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纺织高校、中国第一所戏剧学校,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博物苑,以及气象台、养老院、育婴堂,使南通成为一座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南通是中国近代文明较早的落脚地之一,被国际友人称之为‘中国的一个理想的文化城市’”2。吴良镛教授经过小心求证,审慎提出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这一科学命题,其重要性不仅关系到南通历史文化的发掘和认知,而且关系到城市文化特色的定位,进而关系到未来南通城市的发展走向。今天的南通城市决策者,认识到独特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发展理念和建设风貌是这座城市的特色资源和生命力所在,是南通人难得且宝贵的精神资源和动力源泉。于是,他们抓住南通博物苑建苑100周年的机遇,举办了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将已融入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建筑、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南通博物苑、钟楼、商会大厦、女工传习所、军山气象台、赵绘沈绣之楼、大生纱厂等26处珍贵的“中国近代第一城”遗迹,保护好、展示好,以存续独具特色的近代城市风貌,为现代南通发展增加了历史文化的厚度。 (二)城市文化特色的保护和继承 我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十分重视因地制宜地规划城市,《管子·乘马》曰:“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指出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天材”、“地利”等因素,城市的形制应根据自然环境的实际情况而定,不必强求形式的统一与规整,突破了此前城市规划中礼治的桎梏,这对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营造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城市,打下了理论基础,也是古人强调城市文化特色的体现。我国一些历史性城市根据不同的历史地理条件,创造自己城市的特色。城市特色有着静态与动态的双重含义。静态地看,城市特色表现为一种状态和结果;动态地看,城市特色则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自然历史过程。孟子曰:“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下》)。城市特色还在于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人们的聚居地有城有郊,城镇有大有小,各具不同的功能和结构,城市的生活多种多样,城市的文化兼容并蓄。在城市中,各类建筑形象有醒目有平淡,建筑色彩有朴素有华丽,建筑年代有古代有现代……正因为如此,城市才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城市文化的延续在于对原有的文化特色自觉地加以保护和继承。文化特色来自于历史文化传统、自然环境条件、城市功能定位和地域人文精神。因此应对构成城市文化特色的上述要素进行细致地观察和分析,从而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延续历史文化传统、维护自然环境条件、发挥城市功能定位、弘扬地域人文精神,从而形成协调有序的城市整体风貌,经过持续的努力和长期的积累,城市文化特色就必然会得到保护与继承。反之,已经形成的城市文化特色,也会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被破坏甚至消失。“一幅巨大的城市‘镶嵌’图案,其构成是需要把一块块石子精心点缀、赓续完成的。特别是一些重点建筑物,它对城市风貌及特色的形成起着重大作用,它可以强化原有的特色,或者构成新的特色,倘若处理不好也可能破坏城市的特色。”3因此,要在城市色彩、街道尺度和建筑风格方面注重城市文化特色的传承与培育,并将涵盖建筑、园林、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手法巧妙地融入城市规划建设。 保护城市文化特色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努力维护着城市自身的特色。一座城市文化特色的保护,不仅在于对其中个别重要历史建筑的保护,而且在于对整个城市的空间特征、街道肌理、局部环境以至城市精神等方面的保护。在希腊,为了保持雅典古城的特色,国家实施了严格的高度控制,在市区内不允许新建高层建筑,以避免历史风貌受到伤害。在西班牙,政府早在1859年就对巴塞罗那的城市特色保护和城市发展进行研究,提出新的城市建设要完全避开历史城区的思路和措施。150年后的今天,人们看到巴塞罗那历史城区的文化特色依旧、美观协调,成为欧洲最具中世纪风格的特色城市之一。在意大利,经过长期努力,罗马整座城市呈现出以古代遗址为基本特征的“古罗马”,以历史街区为主要特征的“老罗马”和以现代建筑为鲜明特征的“新罗马”,形成三种风格并存的独特城市文化景观。 虽然这些城市的历史城区寸土寸金,但是城市决策者谨慎而小心地对待城市发展,避免盲目出卖土地进行开发建设,反而为了保护城市的文化尊严和长远利益,阻挡了来自各方面的开发投资诱惑。显然他们并不认为改变自己城市的面貌和特色就意味着“发展”,而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融汇才是城市的灵魂,因此这些城市绝不会毁掉最有价值的文化特色而追求所谓的“现代化”形象。在这些城市的历史城区,没有高楼大厦、高架道桥、高速公路,看不到所谓“现代化”的外表,但它们富有的是积淀了几百年、上千年的文化特色,人们在保持传统街巷格局和文化氛围的历史环境中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这种生活宁静、平和、动人。正是因为这些城市拥有如此丰厚的文化财富,才使它们成为城市中每一个人心中永远的故乡,成为世界仰慕的文化城市。也正是由于特色鲜明、令人难忘的文化形象使这些城市成为世界各地人们旅游、观光的首选。而“城市不能成为旅游景点,这是我国国际旅游市场上失分的重要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丽,但国际旅游收入只有西班牙的1/5。”4 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风貌与文化特征的完美结合,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统一。尤其是城市建筑的个性和风格,更容易表现出城市的特色,凝聚城市的历史、传统和风貌,是独特的人文环境的物化形式。综观世界闻名遐迩的文化城市,无论古代、近代还是现代,之所以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都是在立足于本土文化和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发展的。如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以完好保持城市轮廓线而闻名,高耸在天际线中的众多的圆屋顶和清真寺的尖塔,呈现出绝妙的文化景观。美国的芝加哥舒展有序、张弛有度的城市天际线,构成纵横相宜的城市空间形态,充满生机与活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国的上海从外滩看浦东,从陆家嘴看外滩,黄浦江的两岸建筑,强烈地表现出城市的文化个性。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了一个有生命力的城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独特品格的城市。如果破坏了传统文化景观,也就是割断了城市的历史、失去了城市的个性和风格。 一个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清晰的文化概念就是一个城市的形象,是一个城市让人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文化特点。例如十个朝代曾在南京建都,虽然城址不断变化,但文脉一直相承,至今还保留着结合山水地形而建设的明城墙和历代形成的三条轴线。南京城市空间的“山、水、城、林”四大特色要素,通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和自然组合,已经基本“融为一体”,形成了南京城市空间的整体特色。景德镇作为一个以制瓷为主的特色城市,陶瓷文化就成为整个城市文化的主导。陶瓷不仅仅是一种产品,需要保护的也不仅仅是瓷窑遗址、古作坊、古窑坊等地上和地下的遗存,而是要保护与陶瓷文化相关的民居、会馆、寺庙、码头、历史街区等,以及它们的产生所涉及的物理、化学、工艺、文学、美学、哲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因素。 (三)城市文化特色的弘扬和营造 什么是城市文化特色?城市文化特色如何塑造?众说纷纭。以往对城市文化特色的研究,仅从城市形象、城市景观、城市环境及城市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这些虽然都能构成一定的城市文化特色,但是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追求和重视外在的东西,就难免雷同,自然不可避免地出现“千城一面”。J.雅各布斯认为:“只知道规划城市的外表,或想像如何赋予它一个有序的令人赏心悦目的外部形象,而不知道它现在本身具有的功能,这样的做法是无效的。把追求事物的外表作为首要目的或主要的内容,除了制造麻烦,别的什么也做不成。”5这无疑是给我们一些正在“制造麻烦”的城市以警示。现在很多人都感叹城市“水泥森林”对人们的心理压力,这也说明了J.雅各布斯的观点的预见性。事实证明,只有文化才能凸显城市特色。反之,一个拥有数百年甚至更长历史的城市却可能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个性,酿成城市历史的悲剧。 我国历史文化古城众多,各个古城的历史、人文、风俗、传统不尽相同,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也各有千秋,通过对各类人文景观与历史遗迹等人文因素的保护与营造,创造城市特色,如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中载:“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表明古人对突出城市特色已有明确的认识,并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加以体现。城市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特色是否鲜明。创建特色城市是城市的生命,早在20世纪80年代,任震英、任致远等专家就提出,城市要发展,特色不能丢。北京的古城、苏州的园林、济南的泉水、杭州的西湖、昆明的滇池,永远是这些城市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依据6。例如青岛市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交融的城市文化特色,对以八大关为代表的历史风貌街区实行积极保护,进一步挖掘其历史特征。在编制完成《青岛市特色街区规划》的基础上,突出城市历史文脉、推进特色街区规划建设。同时,按照“显山、露水、通海、透绿”的原则,塑造以海滨步行道为轴线的黄金海岸线,并进一步融入海洋科普、旅游度假、文化休闲等新的主题。若干年前,南京市鉴于物换星移,昔日“金陵四十八景”有的已不复存在,重新经市民评选、专家细评,评出“南京新40景”,并在城市建设中妥善保留。 一些历史性城市如今也在努力发扬和塑造自身的文化个性。如法兰克福努力保持举办国际展览和会议的文化城市特色,如今每年至少有5万个会议在此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260万人涌入各类会场,成为欧洲大陆最繁忙的会议中心。正是由于悠久的历史和今天的努力使法兰克福成为全球闻名的文化城市之一。法国里昂历史中心区保留有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工业革命时期,以及20世纪以来各个阶段的文化遗产与城市肌理。由于文化遗产和城市特色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与合理的利用,使城市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为了充分展示城市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该市将每年12月的第一周定为灯光节,通过绚烂的灯光效果与古老的建筑交相呼应,构成独具魅力城市的景观。美国的首都华盛顿虽然只有二百多年的建城历史,但是长期以来坚持了尊重传统、保持特色的原则,使它在世界各国的首都中保持着自己的特点。2003年3月,美国芝加哥规划委员会公布了“2020芝加哥中心区规划”,其发展定位为:全球的芝加哥、区域的芝加哥、家乡的芝加哥和绿色的芝加哥。其中家乡的芝加哥的城市定位引人注目,其表述为:“芝加哥中心区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多元化,保护建筑遗产,成为一个有活力,可步行及人们工作、居住、娱乐和欢聚的场所。”7 在我们的城市中,许多历史遗存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有的依然凝结、延续着曾经的辉煌,传递着历史的回响。挖掘、传承好这些合理的精神内核,保护、利用好历史遗存,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城市发展的思路,增添城市的历史传承内涵,并在传承的基础上更好地加以创新,塑造融古代辉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优雅而独特的城市形象。因此,只有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真正科学的态度保护好城市自身的文化传统,保持城市发展的连续性,才能创造出城市恒久的文化魅力。“纵观当今世界上公认的真正有魅力的国际性大都市,例如纽约、东京、伦敦、香港、巴黎等,不管它们是以突出什么方面来发挥其中心作用的,都必定具有高度发达而且颇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从而成为其他城市居民‘心向往之’的‘文化之都’,正如一位当代青年学者所指出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8数世纪以来,巴黎、罗马等历史性城市,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体验了大量的自我更新,但是它们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文脉。 在我国,虽然不少城市在文化特色方面已经失去了很多,但是仍然有许多正在崛起的中小城市处于发展的初期,特别是我国的西部城市,应该针对城市文化特色加强研究和保护,避免重蹈覆辙。1998年清华大学师生赴位于滇、川、藏大三角交汇地带的迪庆考察,为这里优美的环境、淳朴的民风、独特的文化所吸引,产生了“一个近乎浪漫的畅想”,把迪庆建成香格里拉理想城。“我们要用理想的激情来规划理想城,这种理想的境界,在现代条件下可归纳为社会公平、和谐,生态环境健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艺术繁荣。人居环境既保留传统同时又富于创新。”吴良镛教授特别指出:“在建设中不要一味地追求高楼大厦,21世纪的建筑是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要认为高楼大厦、冲天的烟囱就是发展,就是现代化。现在那些被认为是‘二等舶来品’的高楼大厦已经在不少城市破坏了山的轮廓,自然的风貌,令人腻味。我们各地要追求自己的风格,自己的设计,借鉴传统发展未来。一组组建筑要像从这里的土地上茁长出来的,成功的城市建设要与这里的山岩、溪流、草地、树木、云天交织在一起,把迪庆香格里拉理想城建设好。”9 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物质载体,它的构成具有门类繁多、体形庞大、寿命长久等种种特征。每一座城市都存在着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因而文化发展目标迥然不同。对传统文化与城市文化遗产应进行切实而深入的研究,不仅侧重于个体,还应研究群体,乃至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整体研究,同时这些研究不仅从城市规划和建筑领域出发,而应进行多学科的思考,尤其是从文化角度进行探索。城市文化特色的发展和演变,有时间的积淀,更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它一般不应该是“大手笔”的城市规划建设所创造的产物,而应该是复杂、细致、连续的育成过程的结晶,因而那种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那种希望通过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去“打造”崭新的城市文化特色的做法,都是不切合实际的。 城市文化特色的塑造既要符合实际,符合当地的社情民意,在当地具体环境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又要兼顾社会各方的利益,照顾不同人群的诉求,考虑社会公平,使广大市民喜闻乐见。不应以单纯的技术性蓝图和笼统的规划指标,掩盖城市文化特色形成时背后的多方文化诉求。正如S.科斯塔夫(S.Kostof)所问:“谁有资格和能力去‘设计’城市天际线?谁能代表公众去决定城市在地平线上的形态?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10城市是大众的城市,属于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城市文化特色的塑造要得到市民的积极认同、支持和参与。如果脱离当地实际情况,没有当地市民的认同、支持和参与,则这种城市文化特色没有价值,也没有发展动力,更没有发展前途。因此应该面向市民开放的征求意见,来增加重塑城市文化特色决策中的透明度,以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唯有如此,才能让公众的意愿真正代替少数人的意志,成为最终形成城市文化特色的决定性力量。中国规划网北京3月8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