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城市品牌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品位的城市,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城市。近年来,素有“千年古都百年县”之称的敦化市,坚持把城市功能、城市环境与城市文化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度挖掘历史特色文化、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进人文风情旅游,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培育市民文化意识……敦化这座文化历史名城无一不昭示着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彰显着文化的力量。 格调高雅的景观文化建设滋养出现代城市的气质 城市景观文化建设是一个城市气质的最好体现。漫步在敦化的街头巷尾,人们几乎都会感受到,这里鳞次栉比的建筑群都凝聚着特色城市的人文景观。近年来,敦化市在城市整体布局、各种景观设计以及标志性文化建筑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大手笔、大投入、大气魄,已经走在了全省县级城市的前列,一跃进入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行列之中。 为了用城市环境的巨大改善去塑造城市人文形象,近年来,敦化市积极探索特色城市的文化发展途径,将“东北宜居城市”定位为城市文化名片,结合本地实际,对城市进行了全方位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国家一级城市及公路旅游交通标识改造,改扩建市区108条街路,城区进出口公路7条,过江跨河大桥7座,形成了“四纵三横一环”的道路格局和平坦畅通的街路网;突出“城市生态学”理念,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多功能、多层次、开放式的城乡绿化一体化森林生态系统,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3%,人均拥有公共绿地16平方米,这一指标在东北三省遥遥领先。大树进城、奇石进园、小品入林、鲜花增韵、雕塑布景……园林建筑小品造型别致,富有特色。旭达城市花园、鸿嘉花园、中兴现代居等一批批园林式居住小区相继建成,有多个小区被评为省级优秀住宅小区。城市管理秩序井然,完善配套的市政配套设施,并实现了路上、路下全天候保洁,城市清扫保洁覆盖面达到了100%。绿化、净化、美化、亮化造就了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绿色、洁净、完美地体现了市民人文素养,堪称东北小城市建设与管理典范。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敦化市十分重视把打造城市休闲空间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来抓,在公共空间建设中,充分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该市把本可用于房地产开发的黄金地段大片土地用于广场、绿地建设,先后在市区内兴建了渤海、文化、健身、八一、保中、龙兴等18个10000多平方米,各具文化特色的大中型广场和游园,其中有健身娱乐型、休闲观赏型、忆古纪念型……显现出敦化古往今来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城市的人文景观。代表现代城市形象、承载厚重历史、因唐朝渤海郡国而得名的“渤海广场”,是该市最大的标志性品牌广场。“北山森林体育公园”依山傍水,空气清新,青松环抱,绿树成荫,是一座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的森林公园,成为市民平日文化休闲运动的重要场所。“龙兴广场”、“二十四块石广场”,在不同侧面展示了敦化古城的历史印记;“翰章广场”、“保中广场”、“八一爱民广场”,记载了陈翰章和周保中等抗联英烈的英雄事迹,并传颂着军爱民、民拥军的美德与佳话;健身广场拥有灯光篮球场、网球场,体育健身器械应有尽有,是市民健身的绝佳去处;文化广场宽敞开阔,每年百余场次群众文化活动都在这里如火如荼地演出。 众多历史和现代文化元素导入城市建设的结果,让敦化这座城市尽显气质优雅的品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尽可享受现代城市的繁华和山水田园的闲适,这正是文化发展高品位的时代要求。文化滋养人的身心,人的文明程度,直接决定着城市的文化品位。 城乡共建文化基础设施彰显出高端城市文化品位 文化滋养人的身心,人的文明程度,直接决定着城市的文化品位。近年来,敦化市通过不断加大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通过积极开展文化活动、文化传播、多元文化融合和文化教育等,从整体上增强市民的文化意识,提升市民的综合素养。 敦化市积极开展“部门帮扶建设村(社区)文化室结对子活动”,全市各部门帮扶资金170多万元,新建扩建农村文化室9个、社区文化室3个。在19个社区建设了30余处小型文化活动广场;社区文化活动室平均面积达到200平方米,最大的社区活动室面积达1000平方米;每个社区图书阅览室藏书均为1500—3000册。同时,该市又在民主街沿河社区建成首个室内州级社区健身俱乐部,市实验小学也被评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投入200余万元,专门用于打造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文化广场、图书阅览、信息资源共享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行政村“文体活动中心”18个。投入500余万元,在4个乡镇、98个行政村兴建了群众文体活动广场。投入400余万元,为1个街道、5个乡镇、80个行政村配备了文化、体育设施设备,极大满足了群众文化、娱乐、健身等多种需求。 书香飘溢的城市才更具内涵。敦化市图书馆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首批试点基层分中心,率先在全省县级图书馆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和自动化管理,藏书20万册,图书期刊、报纸的年增藏书量保持在2万册左右,借阅达13万人次/年,图书外借15万册次,有关部门每年都要开展精彩纷呈的读书节活动,使“多读书、读好书、乐读书”成为该市人民的共识,市民读书气氛浓郁。不断完善网点建设,全市16个乡镇都建有图书室,其中高标准村级图书室29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8%,全市基本形成了市、乡镇(街道)、村屯(社区)三级图书馆(室)网络。同时,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设备和资源优势延伸图书馆服务,建立农村、社区、军营流通站124个,利用共享工程信息库资源开展活动153次,播放各种农科、各种讲座资源50余种,观看人数达7000多人次。农家书屋是农民的精神家园。目前,该市拥有60个国家级农家书屋,23个州级农家书屋,120个市级农家书屋,180万元的投资项目,极大满足了农民“求富、求知、求索、求健康”的美好愿望。目前,敦化市已形成了以市文化馆、图书馆等大型文化设施为骨干,以街道、社区、乡镇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庞大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城乡文化同步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市、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 斑斓绚丽的文化土壤催生多元化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产业是一种绿色友好型产业,不同的地域资源会滋生出不同的文化产业。汉、满、朝三种文化交融是敦化民族文化的一个特点。敦化市坚持将文化元素融入到经济活动之中,以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资源为依托,着力培育出了以刀画为代表的多元化文化创意产业,扩大了本土艺术的对外影响力,激发了全民文化的创造力。 敦化市民间民俗文化渊远流长。目前,该市活跃在农村的文化大院活动团体达86个,有二人转、合唱队、家庭民乐队、舞蹈队、高跷队、龙狮队、秧歌舞队、根艺、砚雕作坊、剪纸屋、文学社等,如朵朵奇葩开遍村村落落,被农民称之为精神生活的“净土乐园”。该市16个乡镇现有110位民间艺人,他们传承并创新了刀画、书法、绘画、石艺、纸艺、陶艺、根雕根艺、雕塑、民乐演奏、手工制作、泥人等瑰丽多姿的民间文化。早在1983年,该市就成立了民俗学会,是我国第一个县级民俗学会。民俗学会成立后,先后搜集整理了上百万字的满族文化资料,创办了《口传文学》杂志,并发现、培养了一批民间文艺家,挖掘了一部分文化传承人,在抢救敦化满族文化和开发、挖掘、收集、整理民间文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6年5月,民俗学会以会员投资联办的形式,开发建设了“长白山渤海古国德林石群文化园”,努力打造具有敦化特色的德林石群文化品牌。依托深厚的满族文化积淀,1987年,敦化市还专门成立了长白山满族文化研究会,坚持对满族及民俗文化进行理论研究与探索。 敦化人在实践中认识到,文化兴,经济兴,文化不再是为“经济唱戏”而搭的“台”,其本身就是软实力,是经济财源。因此,该市积极引导和扶持民俗文化进入市场,开发自身价值,并对刀画、砚雕、根雕、陶瓷等一批具有吸引力的民俗文化特色项目进行重点包装,其中尤以刀画这一起源于敦化的民间艺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目前,该市刀画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规模,从业人员及培训学员共2100多名,年收入实现1000多万元,其影响遍及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及东南亚一带,每年的刀画艺术节都会吸引大批国内外宾客,敦化也因此被命名为“中国刀画艺术之乡”。敦化重点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民间文学艺术活动繁荣活跃,以《雁鸣湖》、《敦化通讯》等为主阵地,创作出版了一大批积极向上、具有鲜明特色的文艺作品,文学艺术创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雁鸣湖》杂志每年发表作品500余篇。作家协会、书画协会、摄影协会、戏剧协会等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敦化籍外地和本地文化名人。 敦化市还十分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工作,现今共调查整理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杂技、美术、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传统医药等17个门类70多个种类,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 淳尚进步的文化意识营造出鲜明的城市特色 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特色,城市的特色是民族文化特性的反映。敦化历史悠久,灿烂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敦化人淳尚进取的文化意识和理念,赋予了这座城市力争一流的高贵精神灵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一个个灿烂夺目的金杯,正是敦化人淳尚进取文化意识和理念的厚积薄发结果。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敦化人就开始了对城市未来的思考。1996年,该市吹响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集结号”。井然有序的管理机制体现着城市的人文素养:牢固树立“建管并重、重在管理”的观念,不断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从土路维修改造入手,全市189个单位“一把手”任各路段的路长,负责全市276条土路整修、边沟清理、栽花种草和日常养护等工作,使市民行路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城市污水5万吨,实现全市无省、州重点治污企业的目标;占地35公顷、可持续使用百年以上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全面实施“蓝天工程”、“静安工程”,市区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类标准。 敦化市大力推行“城市生态学”,实施环城拓绿、沿江建绿、拆房补绿、开墙透绿、见缝插绿的绿化工程,建一房绿一点,修一路绿一线,建一区绿一片,全力构建生态绿色屏障。实施生态资源保护工程,建立了雁鸣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黄泥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4.9%。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人均拥有公共绿地16平方米。“城市清水环抱、乡村环境洁净,小区绿树环绕、空气清新宜人”已成为敦化小城的特色景观。 敦化市坚持规范城市文明,注重诚信文明的形象打造,先后出台了市民“十不准”行为规范、“十要”道德规范、“十不”服务承诺等,用规章制度约束市民日常行为,用全民自我教育的办法去治理影响城市形象的突出问题,极大激发了市民对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关注力和维护力,培养起了优秀的城市人文环境和诚信秩序。缤纷瑰丽、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增加了城市的动感与色彩,展示了文化个性,也成功打造了敦化的城市文化名片。各种大中小型文艺演出、秧歌、健身舞、太极拳等一系列健康有益的广场文化活动,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人文景观。目前,该市拥有社区文化带头人316名,农村文化活动带头人163名,民间艺人与自办文化团体活跃,城乡普及庞大的群众文化队伍,使全市城乡文化体育活动如火如荼。敦化已被命名为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中国秧歌艺术之乡,每年广场文化演出多达100余场,单位和社区广场文艺演出多达70余场,参加人数达10万余人次。满族舞蹈、朝鲜族舞蹈、秧歌舞、健身舞、老年合唱团等已形成了当地的特色文化品牌。“年年有突破、季季有特色、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演出、天天有活动”,敦化市城乡经常性的文化演出活动,既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促进了市民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又使高雅艺术与民俗文化、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当地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成果的场所和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 风光旖旎的自然资源打造出城市人文山水韵味 敦化人认为,旅游产业的兴起和持久,依赖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没有文化的旅游将只是昙花一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敦化旅游资源丰饶,大可以用浪漫瑰丽来形容,用慷慨激越来吟歌,用婉约清丽来讲述。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敦化以文化先行,以人文山水佛韵为定位,打响文化旅游牌,大力弘扬历史传统,使人文兴盛,经济受益。 千年古都百年县、渤海开国第一城、满清皇室发祥地是敦化历史的高度概括,拥有悠久绵远的历史是敦化的骄傲。丰厚的历史土壤孕育了张扬的现代文化,文化的滋养使旅游产业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敦化紧紧抓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每年都确定一批由市级领导包保的全市旅游重点突破性工作,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建设资金用于重点景区开发建设,安排100万元旅游发展基金用于旅游宣传促销。 涵盖了佛教文化、渤海文化、满清文化的六鼎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区是敦化文化建设的点睛之笔,更是敦化宗教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得意之笔,开创了敦化文化旅游大项目建设新纪元,为中国北方著名佛教旅游目的地。现已建成的长白山区唯一佛教旅游胜地正觉寺为世界最大尼众道场,正申报国家AAAA级景区。反映唐朝时期渤海国历史更迭的重要文物——六鼎山古墓群,使敦化成为古渤海国文物考古的史证地和历史探寻的旅游目的地。六鼎山渤海文王大钦茂次女贞惠公主墓甬道内的贞惠公主墓志,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渤海石刻文字。同时敦化境内的渤海二十四块石等历史遗迹,已成为古今中外历史学家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敦化的满族文化渊源流传,“满清皇室发祥地”已成为敦化特色文化品牌。近年来,敦化市加快将这一文化历史遗产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的要素资源,正在建设中的占地5万平方米的清始祖祠(由始祖庙、天女宫、列祖馆组成),记录了天女浴躬、朱果发祥始祖的传说,将成为长白山满族历史文化与民间风俗展示中心。 森林度假避暑养生旅游风生水起,敦化湖泊众多,号称“一江十七河”。长白山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关东生态特色餐饮购物极具吸引力,已形成游有森林景、购有林特产、行有丹江舟、娱有满风情、住有树上屋、餐有生态宴的五彩敦化游特色。敦化充分利用节庆平台制造轰动效应,多次举办六鼎山庙会、老白山高山杜鹃节、长白山饮食文化暨冰川啤酒节、雁鸣湖休闲旅游节、摄影艺术大赛、青年登山大赛等大型节庆活动,采用体育赛事、文化创作、媒体宣传、业内合作等新多种形式,打造了具有影响力的休闲旅游产品和城市旅游文化传播力。 文化个性是吸引游客的宝贵资源。目前,敦化市已经初步形成以六鼎山景区开发为核心,以老白山、雁鸣湖为两翼,以长白山、镜泊湖为纵深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农家饭庄、农家野炊、农家垂钓等新兴的、具有个性化的旅游项目和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市年均接待游客30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达5亿元左右,旅游接待人数、项目建设、节庆活动综合排名等指标连续三年位列全州旅游工作先进行列。 城市文化,是人们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建设文化城市短时间可能不会像经济建设那样立竿见影,但它对城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却有着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敦化传承历史,珍重文化,千年积淀下来的文脉层层叠叠地在继承中被发扬创新,现代城市文化便从中点点滴滴地自然生长出来。敦化把握住了适合城市发展的文化着力点,最大程度地创造了自己的文化特色,“长吉图中心节点城市”、“六鼎山金鼎大佛”等,都成为敦化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张扬着文化个性,历史轨迹与时代特征的双重魅力彰显,精神底蕴世世相传,代代受益。城市文化品牌理念贯穿着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敦化正在成为一个有个性、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强市,正在成为关东一颗折射着人文光辉的璀璨明珠。中国规划网长春12月13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