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呼和浩特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在加强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中期,呼和浩特市经济呈加速发展的态势。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口径计算将实现800亿元,财政总收入比2000年的20.45亿元翻了两番,达到81.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500元和4600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逐步加快 2001—2005年,呼和浩持市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五年位居全国27个省会城市第一,平均增速超过31%。2005年经济总量在全国5个少 数民族自治区首府城市中位居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呈快速增长态势。
二是特色产业优势已经或正在形成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呼和浩特市的乳业、电子信息业、电力、生物制药、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具有特色和核心竞争优势 的支柱产业已经或正在形成。乳业,以伊利、蒙牛两大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了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乳业基地,并被中国乳品工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乳都”。电力,以大唐托电为重点的电力建设快速发展,已建和在建电力项目装机容量近720万千瓦,到2007年,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呼和浩特市将成为国内地级市中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IT业,已经引进了TCL、汉鼎光电、合谦电子、刨维等一批大企业集团,初步形成IT制造业在呼和浩特市的聚集效应。生物制药,呼和浩特依托自身电力优势,依托自治区丰富的玉米产品,依托黄河水利资源,一批投资额度大、技术含量高的生物发酵项目相继建成。石家庄制药集团年产万吨青霉素项目已投产,产量占世界的1/4;华蒙金河饲用金霉素产量占世界的70%。经过几年的努力,呼和浩特市将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生物发酵制药基地。冶金化工,近几年,我们相继引进了年产120万吨不锈钢项目,年产24万吨PVC、烧碱项目,2 0万吨甲醇项目以及重油深加工项目。目前,呼和浩特市正在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积极引进煤制甲醇、煤转油等煤化工项目,使冶金化工成为呼和浩特又一支柱产业。机械制造,长春一汽汽车工业园、上海电气输配电等项目的弓I进对我市机械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近年来,呼和浩特始终坚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快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极富生机与活力的增长点。TCL、创维集团、汉鼎光电、大唐托电、北方电力、石药集团、蒙丰钢铁、内蒙古昆烟等一大批骨干企业的迅速崛起,为呼和浩特今后的持续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呼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05年呼和浩特市实施的国内项目479项,弓I资总额达276亿元;实施的国外项目50项,引进境外资金达4.04亿美元。
四是以乳业为主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托伊利、蒙牛、奈伦、华蒙金河、华欧淀粉等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大力调整种养结构、种植结构,加快乳、肉、薯、菜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以奶牛养殖为主的农区畜牧业,不断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已建成奶牛生产、肉牛生产、肉鸡生产、生猪生产、绒山羊生产和绵羊生产六大基地。
五是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从2001年开始,呼和浩特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建设,建成区面积由2000年的83平方公里扩展为目前的149平方公里,拉开了 城市的框架,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扩大了城市容量;与此同时,引黄入呼、天然气入呼、“两河一库”、电网改造、道路、给排水、集中供热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使城市面貌有了极大改观,促进了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提高了城市承载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加大旧城改造力度,积极推进新市区建设,加强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增强了呼和浩特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同时,坚持“大中小”协调发展的方针,依托旗县所在地加快发展小城镇,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六是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建设湘协调呼和浩特始终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人文素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