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0至21日,由比利时诺本集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城市综合体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上海东锦江希尔顿逸林酒店成功举办。近200位来自国内外知名地产开发运营商,建筑设计研究院,投资机构及科技方案解决商代表,围绕中国城市综合体的布局设计、创新实践、产品打造策略及发展模式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与分享。 戴德梁行中国区策略研究部董事Shaun BRODIE解读了《上海甲级写字楼市场的趋势与展望》。1990至2000年是中国写字楼市场的扩张阶段,当时为了推动城市新商业区的发展,几个地标性高层建筑在浦东建造,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其建筑进展缓慢。2000至2008年进入市场复兴阶段,随着办公空间需求的急速增长,几大重量级开发商建造了许多高层建筑,其中大部分位于中央商务区。此后2008年发展至今,市场进入供应激增阶段。虽然高层地标型建筑不能对经济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但办公空间的持续需求让已投入运营的建筑体都实现了高出租率。目前上海大多已建或将要完工的高层地标性建筑都坐落在市区中心地段,其中办公租赁占比最大。根据2014年上海写字楼市场数据显示,34%为金融行业租用,20%TMT(科技、媒体、通信)、14%专业服务行业、8%零售业、7%制造业、4%能源行业、3%地产业、1%物流业以及9%的其它行业租用。而当移动通讯越来越便捷,基于节约成本、更便利的城市交通、更优化的配套设施、停车位等综合因素的考量,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选择分散的商业区做办公用。 三益中国商业事业部总经理侯建军解读《三四线城市综合体开发的三个核心问题》。他谈到首先要运用二三二三原则保证现金流。其中“23”零售商业功能是指用20%商业面积的持有价值去带动30%商业的销售价值,20%比例持有物业包括超市、百货、影院等主力店,用以奠定项目的形象、品牌、社会价值和竞争力。此外结合“23”塔楼功能,通过持有的20%比例平衡性物业包括酒店、办公楼、四层商业等,带动并实现30%塔楼部分市场化物业的销售溢价,这部分快销型的产品设计包括住宅、公寓、酒店式公寓、SOHO等。其次是运用全产业链服务和鱼骨模式保证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从前期项目定位到后期的经营管理全过程一体化服务,在商业项目的开发过程各个环节由不同专家提供专业支撑,各环节有效串联、衔接与配合,形成系统的支撑体系。同时使不同业态的商业专家和不同专业的设计专家在系统体系下协同工作,从而保证服务水平的专业化深度和对项目的整体把握。最后要设计可售性高的物业,这类产品具有主题商业规划下的独立经营性、独立的能源使用、独立简单快捷的交通体系、小投资总量、对主力商业的运营影响最小等特征。 此外,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韩继红,中国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设计事业部总建筑师杨益华,绿地集团副总建筑师贾朝晖,新加坡超群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黄亮生,江苏雨润地产集团董事长助理田野,星河地产集团设计研发中心总经理黎国林,中粮大悦城研策部总监李英伟,中国商业品牌联盟副秘书长贾 耀勇,都市商业地产发展实验室创始人邓俊文等19位嘉宾带来精彩演讲与讨论。 施耐德电气、慧鱼(太仓)建筑锚栓、亚地斯地板、HKS、大华技术、帝飞依科设计、AET、佐敦涂料、西蒙电气、捷得国际建筑师事务所、利沛国际咨询以及百瑞空气工程也展示了最新的科技产品与服务。各行业积极交流促进商务机遇,论坛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幕。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