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节庆会展 >

在对话中改变城市文化气质

时间:2012-06-28 10:27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为之

矶崎新事务所的建筑设计、项目监理助川刚导览深圳图书馆。 
矶崎新事务所的建筑设计、项目监理助川刚导览深圳图书馆。

 

    以“设计与生活”为主题的系列设计论坛4月在深圳正式启幕,并以两个月一期的频率与市民见面,本周末第二期论坛将在深圳中心书城举办,主题为“建筑与文化的协奏”。
    真正的启蒙教室和美学讲堂
    多年前在翻阅矶崎新的《未建成/反建筑史》时,惊讶地发现其中居然有“深圳文化中心”项目。那个时候,这个城市没有几个人知道我们的音乐厅、图书馆是这位在世界上享有声誉的日本建筑师设计的;当然更没人想到,若干年后的今天,我们会走进他设计的建筑里,听当年矶崎新事务所的建筑设计、项目监理助川刚分享设计理念、讲解技术细节、交流使用体验。
    这样的“走读”建筑活动当然可以让人更深入地了解生活其中的城市,可以消弭因不解、误解带来的怨气甚至愤怒,也就是让市民对城市由了解产生热爱。不过,对于这座三十年来被人天经地义地认为仅仅是“揾银”之地的移民城市来说,这样的真正面向公众的公益文化活动的兴起,正在改变甚至颠覆着市民一律得过于齐整的审美取向,引导市民拥抱一个更讲究人文关怀、更注重生活质感、更强调永续发展的城市新阶段,可以说它是真正的设计启蒙教室和美学讲堂。在一座代工型城市转型为知识型、设计驱动型城市过程中,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市民文化大讲堂,在这里不但可以培养、提高市民对城市规划、公共建筑乃至公共服务品质的专业关注能力,更能激发市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为随意、亲民和开放
   “设计与生活”公众系列论坛的雏形也许出现在三年半前一次由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的会议上。这个一手催生了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的政府部门,敏锐地感知到2008年11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深圳加入创意城市网络,并给予“设计之都”名衔的意义和价值,当年底就有意在“创意十二月”系列活动中设立类似“深圳建筑周”这样的环节。虽因种种原因,这一设想没成形,但之后规土委主持的一系列公众设计启蒙项目,诸如“建筑大师系列论坛”、世博会深圳馆项目系列活动乃至正式成立相对独立运作的公共非营利机构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等等,诸般动作显示出其强烈的决心。
    终于在今年四月,由规土委建筑设计处主办,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深圳书城中心城共同承办的“设计与生活”公众论坛应运而生。相比城市促进中心在规划局大楼举办的“叽喳酷茶”PNK的本土版,“设计与生活”公众系列论坛因在周末人流密集的中心书城举行,显得更为随意、亲民和开放,除了一个以设计为主题的现场版“锵锵三人行”,“设计与生活”论坛还配套有前期由设计师亲自导游的建筑小旅、工作坊以及展览等轻松活泼的小活动。从已经举办的活动可以看出,深圳公众对城市生活、建筑、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话题都能引发高关注度,在微博世界掀起嘴唇上的风暴。
    虽然活动现场看似随意,但其实每次论坛主题的选择、建筑物的推荐都经过再三考虑。4月21日举行的首次“设计与生活”公众论坛,通过解剖在网络世界引起热议的本土建筑师作品南山婚礼堂,探讨了“建筑与生活的联姻”这样一个具有指引性意义的话题。
    公共建筑要有人的参与
    南山婚礼堂是一个去年才竣工的小体量建筑。选择这样一个建筑物作为论坛首讲主打的建筑物推出,令很多人大跌眼镜。主事者恰恰希望人们注意到,一个城市让人感到温暖的建筑和空间,不一定是地标式的建筑。在南山婚庆礼堂这一案例中,建筑师将一个通常刻版、乏味的行政空间转化为给人带来温暖和神圣感的社会和生活空间,这一崭新建筑形象的背后,是否可能孕育新的行政文明、新的婚庆观和新的生活方式?这个由南山区建工局、建设局主导的项目也告诉人们,一个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品质,公共建筑要带头,尤其是中小型的公共建筑;而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公共建筑要成为城市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必须要有人的参与。
    这种人的参与可能是自发性的。深圳的成功之处在于,将政府意愿通过相对独立运作的公共非营利机构来体现,或者说将政府资源通过专业机构和人员来运作,保证了活动的专业性和起码的独立性。这方面,以城市建筑双年展和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尤为突出,市民文明大讲堂、创意十二月、深圳读书月的成功之处也大致遵循了这一原则。
   “设计与生活”公众论坛从今年四月起,以两月一期的频率与市民见面,这个周末将是它的第二期论坛。这次的论坛主题为“建筑与文化的协奏”,引入的案例是深圳图书馆与音乐厅。在论坛,市民参与谈论、引发思考、受到启发或者贡献观点,建筑的设计者、需求者、使用者、投资者,运营者……第一次能够在一个共同的开放平台上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设计师的声音,让使用者得以选择、发现、体验和参与设计;使用者的反馈声,则可以让设计师重新审视设计、改善设计,最终回到为人与生活方式设计的轨道上来。
   “设计与生活”公众系列论坛的推广语颇为抒情:设计走进生活,找到了灵感;生活遇见设计,碰撞出质感。“设计”与“生活”之间发生的故事,你的剧情是什么?在种种的桥段演绎中,这座城市的气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这也许是在设计与生活中间架设桥梁的意义罢。

   (编辑:刘堃茹)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