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胡考绪 刘成报道:青岛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努力推动青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69.5亿元,增长15.7%,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成为青岛新的经济增长点。 青岛市坚持创新思路和完善政策并行,凝聚形成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青岛市委、市政府定期研究解决事关文化改革和发展方向的重点难点问题,成立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指导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建立起市领导定期调研文化工作的督导机制,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各区市和文化单位的特点,提出改革和发展的具体指导性意见。 青岛市坚持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作为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应有之义,像抓重大经济项目一样抓文化产业项目,积极推进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园区)和产业品牌建设,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青岛市采取资源整合、结构调整、跨地区经营、引进资本等方式,重点培育了10大龙头文化企业和100家重点文化企业,使其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先后形成了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青岛出版集团、青岛新华书店集团、青岛有线网络集团等6大国有文化企业。在此基础上,立足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优势和新兴文化产业,逐渐培育和形成了影视传媒、文化产品研发制造、出版发行印刷、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八大滨海优势文化产业,增速年均达到21%以上,逐渐成为全市文化产业的主导性产业。目前,全市共有文化产业单位4300余个,个体经营户7291个,从业人员27.5万余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5.3%。 青岛着力建设文化产业基地(园区)。一方面,采取“腾笼换鸟”模式,把企业破产改制后待改造的工业老厂房,进行重新设计包装,发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创意产业,既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也为旧城改造、老厂房重新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先后将原青岛刺绣厂、青岛医疗仪器厂等一批老企业改造成为“创意100”产业园、中联创意广场、中联创意山谷2.5产业园、1919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了青岛特有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使老厂房焕发了新活力。另一方面,以深入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打造环湾文化产业带为契机,积极推进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先后规划并建成了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创意媒体学院、凤凰岛影视传媒基地、青岛文化街、青岛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园、世正乐器研发制造基地、达尼画家村、青岛翰墨泉图书物流中心、青岛宝龙城市广场等21个文化产业基地(园区)。2009年,新开工建设占地3000亩、一期投资50亿元的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占地150亩的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园,占地500亩的青岛海上嘉年华,以及板桥镇中国秧歌城等13大文化产业园。目前,开工建设的文化产业大项目有53个,总投资额达393.55亿元。 青岛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品牌。近年来,青岛市把打造文化产业品牌作为品牌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打造了文化产业产品、服务、节会和演艺品牌,初步构建起文化产业品牌体系。同时,还利用青岛的城市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街文化”品牌。青岛文化街、青岛啤酒街、青岛天幕城、浮山所1388文化街、海云庵民俗文化街等十余条特色文化街,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新亮点。中国规划网青岛8月18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