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一座城市的塑造力量,怎么估量都不过分。在今年3月思南读书会“相遇:在文学的黄金时代”作家格非开讲博尔赫斯时,驻足听众有退休爷叔,也有凑热闹的小情侣。不同的人,都因为街头开放空间的这个活动,停下了正在行进的脚步。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出,把城市空间仅当作过道,是城市规划者最大的悲哀,因为这完全遮蔽了街道作为城市空间对于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作为这场讲座的听众,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孙玮教授对城市空间与文化艺术之间的关系自有看法,“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实现人群聚合。陌生人聚合能最大限度打破阶层,实现充分社会交往,因而,给城市管理添麻烦的街头艺人是让人们停驻街头、实现聚合的一种办法。” 构筑城市多元文化,街头艺人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上海不乏街头艺人,但他们的存在全赖管理方。“上海为何没街头文化?”参与过一系列文化政策制定的华凌磊说,“从政策讲,一方面上海比较物质,始终以经济指标为导向,没土壤;从管理看,城市正在迅速膨胀和发展,管理问题多,流浪艺人这样的亚文化群体对管理制度和模式挑战大。所以上海不太能接纳这个群体。但这种情况正发生转变,也许,多元文化可能会慢慢发育出来。” 华凌磊接着说:“像陆家嘴很多商厦有地下空间,如能开辟让街头艺人做表演,也是一种文化景观。这个区域管理模式成熟,完全可以用做试点。比如在哪些空间和时段表演,只要避开高峰期,选择不影响交通的地方就行。也许初期会遇到问题,但在发达管理模式下是可以解决的,也可请商厦物业协助管理。允许街头艺人上街表演,并没想象的那么难。”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