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9点,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营门口立交桥附近的布克购书中心准时开门营业。与其同时开门的还有毗邻的四川省文化馆公共图书免费阅览室。3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整齐摆放着5排书架。4张长约2米的简约白色桌子上,放着几盆绿色植物。正对门口的墙上挂着一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书法作品,给这间“袖珍图书馆”更添了几分文化气息。近年来,四川省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另辟蹊径,为百姓提供多元文化服务。
文化馆里的“袖珍图书馆”
43岁的刘玉英是成都布克购书中心西门店的员工,自去年6月13日四川省文化馆公共图书免费阅览室正式向市民开放以来,她就一直在负责免费阅览室的日常管理。“周围的居民多些。送完娃娃上学,买完菜,都喜欢到这里来看看报纸。”时间久了,刘玉英和这些读者彼此都熟悉了。
“先把这本还了,我想再借一本。”正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位女青年走了进来,把手中的《飘》和一张借阅证递给刘玉英。“借一次有15天借阅期。如果想续借,可以到这里刷卡,也可以打电话直接续借,还是蛮方便的。”女青年告诉记者。只需用身份证免费办理一张四川省文化馆公共图书阅览服务网借阅证就可以在此免费借阅图书。
“一举多得。” 四川省文化馆馆长何光伦在介绍公共图书免费阅览室成立初衷的时候反复强调。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环境,多渠道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一得”;通过免费阅览室的开放,提升了民众的阅读兴趣,为书店培养更多优秀的读者群体是“二得”;文化馆通过布克购书中心,搭建起一个高雅的文化服务平台,也拓展了文化馆的服务领域,为老百姓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产品是“三得”;文化馆借力社会资源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是“四得”。
“文化馆提供场地,我们提供设备、书籍和管理人员。”成都布克购书中心西门店店长卫星告诉记者,免费阅览室里的图书每个月流转一次。“只有让顾客先看到书,才会走进书店买书。”所以,只要书店上了新书,卫星都会第一时间把新书放在免费阅览室里。
文化馆出了个“越剧团”
到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看越剧,已经是很多成都越剧迷的习惯,每逢月末的周六下午2点,四川省文化馆巴蜀越剧团都会准时在那里为越剧迷送上精彩的演出。成立于2005年10月的四川省文化馆巴蜀越剧团,目前有演员22人,68岁的陈美珍是越剧团的创始人之一。“四川省文化馆就是我们的娘家嘛!”陈美珍一语道破了她们和四川省文化馆的关系。
和其他业余文艺团体一样,完全由越剧爱好者组成的巴蜀越剧团,自成立之初就面临没有排练场地、缺少业务指导和展示机会等困难。
“以馆养团,利用文化馆现有资源,尽可能为民间文艺团体提供支持。”四川省文化馆副馆长吴灵峰告诉记者。目前,在四川省文化馆登记注册的馆办团队有巴蜀越剧团、巴蜀老年合唱团、巴蜀弦乐团等15支民间文艺团体。
记者在2014年社团活动与培训教室时间安排表上看到,“5楼音乐排练厅:周一上午室内合唱沙龙,下午余辉合唱团,晚上巴蜀老年合唱团……”一周七天,文化馆4楼、5楼所有排练厅、琴房、教室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除了免费给我们提供场地,文化馆还专门聘请了重庆市越剧团原国家二级演员戴明敏老师专门辅导我们。”陈美珍有些激动地对记者说,她们除了在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方面有显著进步外,还能演出完整剧目。
如今,巴蜀越剧团在成都及周边地区已经小有名气。“每次演出都是爆满,很多在成都的江浙商人还经常邀请我们去企业演出。”陈美珍说。
搭建文艺展示平台
不仅如此,吴灵峰还告诉记者,近年来四川省文化馆通过搭建平台,最大可能给民间文艺团队提供展示机会。“他们不仅是送文化下乡的中坚力量,也是对外展示四川群文艺术的重要载体。”拥有27年历史的四川省文化馆巴蜀老年合唱团,曾多次代表四川参加全国各类合唱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还曾到海外演出。
其实,无论是借用社会资源办公益文化,还是协助社会团体发展,都是基层公共文化发展的方向。“我们缺乏的不是资源,是对资源的认识及整合资源思路的创新。”何光伦告诉记者,四川省文化馆与本地媒体联合推出“巴蜀文艺讲堂”公益性文艺讲座,每月一次,至今已连续举办5期,已发展为四川文化系统品牌性公益讲座。
此外,四川省文化馆与四川省艺术摄影协会、成都新时光文化机构、成都影像艺术中心联合打造的艺术摄影基地,常年免费为市民举办艺术摄影讲座、展览。同时,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四川省群众歌曲大家唱展演活动已经在四川各地拉开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