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化当中,我们忽略了什么问题?“城市农村化”现象是否会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又应如何“去农村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专家文国玮说,北京是全国人民的,但不是全国人民都来居住、工作的地方,这要分清一个界限,不能任由人口无限制地涌入城市。外来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户口,可以考虑进行考试审核。这个考试分为几项,包括文化程度的考试、法律知识的考试、工作能力的考核等等。(10月15日《北京晚报》) 前一段时间有报道,说北京户口越来越值钱,有了北京户口,就意味着在购房、就医、养老、孩子上学等方面有了“特权”,而且户口还能传递给下一代。当今社会崇尚市场规则,即价格由价值决定,可同样是购房、同样是住院、同样在城市里生活,为什么同样的商品和服务,有户口的人和没户口的人购买价格不同?外国人想不通,长期在乡下生活的国人更加想不通,想不通不要紧,你若在北京居住,你就得按北京的户口政策办。 既然北京户口这么值钱,想获得北京户口总是有代价的。按照文国纬之类的城市规划专家的说法,北京户口的入口得符合北京国际大都市的定位,换句话说就是城市化的需要,且看城市化需要什么样的新市民。 如果你是大学毕业生,碰巧你找到了能解决户口的工作,比如考上了国家公务员,进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恭喜你,你能获得北京户口;比如你碰巧是有钱人,你在北京投资800万以上,拉动了地方经济,你也能获得北京户口;比如你娶了一北京姑娘或者嫁了一北京小伙子,只要对方有房产,等个几年,也能拿到北京户口。 文国玮教授显然在已有的户口大门上又加了一把锁:城市化水平考试。那么我们要问,既然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市民城市化水平,显然早先有户口的北京市民整体上讲会拉低这个水平,再看那些靠着父辈积累的财富“买”到北京户口的人,和那些“嫁”到或“娶”到北京户口的人,难道他们个个都能通过这个文化考试吗?中国人讲究个先来后到,文教授断然不会让这些已经拿到户口的人回炉参加这个城市化水平考试,这里就出现个问题,为什么后来的非要参加这个纸上谈兵的考试?现有的户口捆绑政策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为什么还要捆绑更多的条件呢? 通过财富积累成为市民的人,希望用财富为后来者设限;早先在城市里居住的人,希望用“先来后到”的道道,多为自己的城市户口捆绑附加值;以此类推,通过文化知识获得市民身份的人,是否就希望用文化知识让没有或缺少文化知识的人“望城市户口而兴叹”呢?所有这一切,无非秉承着一个观念:先来者、既得利益者制定规则,让后来者进入围城举步维艰。这种客观上的不公平会势必会导致城市固化,城市文明的提升要求人口流动、文化碰撞,反人口流动、反文化碰撞的既有户口捆绑办法难道就是城市化的应有之义吗? 户口捆绑学历,户口捆绑婚姻,户口捆绑经济水平,城市的文明开放已然被捆绑的近乎窒息,如今,户口还要捆绑考试?要知道多一个捆绑条件,意味着对多少人的不公平。难道我们要的城市文明排斥社会公平吗?说拿户口要考试的教授们必须先回答这个问题。 文/程振伟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