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城市生活 >

把握城市个性 推动文化发展

时间:2013-06-26 18:01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朱东亮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的作用也日愈为人们所认识。当今时代是一个竞相标榜文化,挖掘文化,重构文化的时代,恐怕再没有什么能像文化这样,让众多国家和城市趋之若骛。有人在深山老宅中寻找历史底蕴,有人在高楼林立中塑造人文,更多的是想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当然也有人想起用文化来提升城市品位??????

漳州这座千年文明古城,文化是这个城市的历史底气。市委市政府明确将城市定位为建成“文化强市”,凸显了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我市独特人文资源优势,彰显城市个性,丰富和发展城市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人文个性与特质。漳州地方文化的个性和特质是什么呢?对此,本人不得不求教于书本,求教于良师益友、社会贤达。在林林总总的关于“文化”二字的解读中,我找到一个比较适合地方文化的说法是:“文化是作为一定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下人们生存方式的反映……”。“地理”、“历史”、“人文”三个要素构成了一个地方文化的主要内涵,应当说这与人们熟悉的民间说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吻合。

漳州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比较优越,有山有海、土壤肥沃、气候宜人、一年四季如春。人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享有鱼米、花果之乡的美誉。历史上也没有出现过太多的兵荒马乱,天灾人祸。在这样一个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生活环境下,地地道道的漳州人过着一个与世无争,怡然自得,比较闲适的生活。

在漳州城里,人们可以发现,这里的街头巷尾吃喝玩乐的东西特别多。风味小吃点、茶店、歌舞厅满街都是;文化氛围尤为浓厚,各类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应有尽有。玩古玩玩到全省第一,斗鸡斗到全国有名,有人称之玩出花样,玩出水平,甚至是发烧的程度。

漳州老乡,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在其《生活的艺术》中说到:“我认为,文化本来就是空闲的产物,所以文化的艺术就是悠闲的艺术”。不愁吃不愁穿、温饱基本没有问题,有了空闲才有玩和乐,才有文化的东西,这或许是漳州城市文化的显著特征吧。漳州文化如果要用“生活舒适、文化城市”这几个字来概括的话,想必是不会遭到多少人反对吧。理解和把握城市人文个性,有助于增加人们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和文化凝聚力。

漳州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文化个性已为大家所公认。然而、与其它先进城市和地区相比较,在城市文化发展上仍存在差距,主要有:一、文化基础设施还有待于提升;二、文化市场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还不够高,三、文化与旅游互动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等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那么、漳州文化及产业如何发展,从何下手?我想不妨可从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抓住一个特点。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漳州城市人文特色,充分发挥优势,引导人们注重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漳州特色文化为推动力,开发各类文化资源,努力把更多的优秀文化基因融入到城市文化中去,增强地方文化的活力及影响力,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推动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好二个场。 市场和戏场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生存与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在文化市场建设上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要建好市场、为众多的具有漳州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商品提供一个展示、交流、交易的空间和活动场所、交易平台。第二、要建好戏场,针对市区几个影剧院过于陈旧的现状,要加大投资改造的力度,拆旧建新,让剧团有戏院可演,百姓有戏可看。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做好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所在。要更多地引导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鼓励专业人员创作更多的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产品,尤其要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村镇文化等,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在文化活动的投入上既要“锦上添花”,又要“雪中送炭”,尤其要给尚存活在民间的一些传统优秀文化活动以经费上的支持,鼓励地方文化的多元、多样发展,实现“百花齐放”。

四、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政府投入与市场化运作。文化发展既要有政策支持,法律保障,也要靠资金的投入;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提供稳定的经费保障,确保对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逐年增长;另一方面也要发动和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文化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企业化运作,力争在市区的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项目投融资上有较大的突破。

第二、继承与创新。党中央提出必须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我们要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对丰厚的漳州地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的梳理,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要善于运用科技手段增强文化的表现力,不断创新文化样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大力扶持文化产业。

第三、文化与旅游。文化与旅游关系十分密切,可以相互依存,互动发展。漳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发展好文化旅游产业,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完全具备,关键在于寻找到文化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从文化层面看,一,要增强品牌意识,加大城市文化的宣传力度,二、建好市场与戏场;从旅游业层面看,一、要围绕旅游业产业链的构建和完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深度挖掘各景区景点文化内涵,围绕现有旅游资源,突出品牌做好规划,加强协调与整合,提高旅游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第四、资源与人才。漳州虽然文化资源丰富,但是在资源、资本,人才三者中最关键的还是人才。有人才,才有可能出好点子,好创意;有了创意,没有资本,也能够吸纳资本;没有资源,可以开发利用别人的资源。一句话,文化产业发展关键在人才。

总之、要把握好城市个性,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批文化及产业精品,逐步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者:朱东亮 福建省漳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