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青岛城市文化具有突变性
时间:2013-06-18 15:35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
|
6月9下午,由青岛红树林度假世界 (论坛)主办,搜狐焦点网、半岛都市报协办的“寻找中国最具价值的度假与投资方式暨大青岛城市文化沙龙”在青岛红树林度假世界营销中心举行。此次活动邀请岛城地产、文史、金融等知名业士参加,大家从自身所处行业出发,各抒己见,对岛城文化及其红树林模式投资价值与潜力所在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让在场各位嘉宾对青岛以及青岛红树林度假酒店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时间:2013年6月9日
地点:黄岛区灵山卫滨海大道1366号青岛红树林度假世界营销中心
嘉宾:金典集团领导、搜狐焦点网领导、半岛都市报领导、青岛房地产经理人俱乐部领导、青岛文史专家、大学教授、知名地产商、知名地产代理公司、财富投资公司
此次文化沙龙邀请了青岛文史学家李明,他从三个部分为大家梳理了青岛城市史的进程以及青岛发展过程中中间相对比较休闲的轻松的、运动样式的、阳光样式的文化给大家做了介绍。三部分,第一部分青岛城市化的基本的信息提供;第二部分就是青岛的休闲文化的基本状况;第三就是青岛都市文化的一些特性。
1981年并不是青岛城市化的开端。青岛城市化的真正开端实际上是1898年,青岛历史城市史实际上是从1898年3月6号开始的,3月6号这一天清政府跟德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又名《胶澳租界条约》),从1898年3月6号开始青岛就进入了租借地时代。两国政府通过外交文件的形式确定了青岛作为租借地的法律地位,这个租借地包括崂山的一部分和黄岛的一部分薛家岛和现在传统意义上的青岛主城区。
1898年的3月6号签订条约之后,下半年开始确定租借,然后政府开始在租借地的核心区域范围内从地主手中收买土地,1899年开始大量出售核心区土地,青岛城市化历程就此开始。这个时间持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日英联军从夏天开始围攻青岛到11月份占领青岛,德军投降,青岛租借地时期结束。
1915年—1922年是日本占领时期,1923—1929年是北洋政府管理时期,1930—1937年是国民政府管理时期,1938—1945年是二战的日本战争状态,1945—1949年是国民政府离开大陆前的最后管制时期,1949年到今天就是通常称的被解放时期一直到现在。
这个中间有两个特别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青岛一开始不是一个中国城市,是一个德国建在胶州湾的德国城市,所以对青岛的开端来说不存在国际化的问题。它从规划、主流文化、法律都是依据德国流行的基本法律文化状况制订。随后日本管制时期延续了部分的租借地时期的管理模式和法律规范,包括城市建筑风格。北洋政府时期相对比较保守,国民政府时期主要从事了崂山旅游开发和沿海旅游的一些开发的建设,日本第二次占领跟战后时期由于各自管理所处特殊地位和战争状况特别是1945年时期的不稳定,青岛没有特别明显发展。49年之后到20世纪的晚期,前17年青岛相对是处在比较保守建设的状况,主要改造向西镇的平民区,改革开放之后开始进行东部开发,改造八大关区域的开发,这是一个基本的历史沿革。
谈到青岛城市休闲文化的兴时,李明谈到青岛的水兵俱乐部,里面提供了阅读、娱乐、休闲,还有电影院,这栋建筑物礼堂是青岛最早放映电影的地方,从这个门进的礼堂,这个位置会定期有一些戏剧、音乐会的演出。除了水兵俱乐部,还有中山路一号的青岛俱乐部、水族馆、鲁迅公园等地方,成为青岛休闲文化发展的见证。
对于青岛都市文化的一些特性,李明表示,青岛城市文化具有突变性,所有的主流文化来源都是突然出现的,所以它的突变性是特别明显的特征。
另外,青岛城市文化有它明显的输入性特征,这种输入性主要来源就是欧洲文化,无论从司法制度、政府管理体制、邮政和卫生制度等等都具有明显的特征。
在整个城市化中间现代性特征也是非常明显,当时中山路南段的一些行业出版社、洋行、时装店、医药商店、汉堡船运公司、写字楼、照相馆、银行,在功能上已经分布非常完备。
青岛的文化是欧洲文化直接的产物,但是中间存在什么问题?欧洲人在最多的时候,不过是六千人,而华人是五万人,所以这个过程中间文化实际上是一直存在交流的,并不是欧洲文化是1914年之前的唯一文化,大量生活在租借区域的中国人还是用本土的传统文化,随着商品经济和准商品经济的涌入,新的建筑价值样式、生活样式涌入就发生了很大的一些变化,它的相互包容性、相互交流产生新文化的可能性也在这个时期完成。
青岛的文化还是有连续性的,民俗文化还是有比较多的连续性,包括方言,包括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包括娱乐方式,尽管它不是特别职业化也不是特别高尚,因为49年之后所有的高尚生活都不再成为一种可以公共化的生活了,但是它在一部分的交往习惯、语音表达等还是留存下来。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