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的城市里文化地标可与金融中心相提并论
时间:2013-03-30 10:14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路宽
|
|
广州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近来备受关注。前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其微博透露,红专厂将要被搬迁,今后全部规划成金融中心。据媒体报道,红专厂的确在金融城规划区域内,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位于金融城核心西区,规划目前还在研究之中,是否拆除尚未确定。尽管尚无定论,但红专厂何去何从俨然因此成了广州市民,尤其是文化精英不可回避的议题。
对于文艺青年而言,红专厂搬迁的消息难免有些意外,究其原因或在于,它塑造了广州本土重要的文化生活,其魅力早已为他们所耳濡目染,影响力与地位不言而喻。恰如“798”之于北京,很多年轻人对于红专厂也有特殊的情结。当然,这种情结不仅是个人的,甚至也不只是属于文化精英,它与广州这座发展中的国际化大都市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不谋而合,是城市规划对未来谋篇布局的重要单元。一座健全的广州城,红专厂的地位显然可与金融城相提并论。
所有这些推论都可解释红专厂存在的合理性。然而,在当前的城市发展思路面前,红专厂能否屹立不倒与金融城平起平坐,难免让人踌躇。放眼四周,因政府选择偏好而导致的拆迁血泪史俯拾皆是,红专厂之于金融城,前者俨然弱不禁风,毕竟,我们已看到象征着城市暴力的推土机,其主宰下的城市变迁,带来了太多的唏嘘与失落。
文化产业近年日渐受重视,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其发展过程原生态意味更为浓厚,文化人、艺术家偏好的影响较大。正因为如此,政府在该产业发展布局过程中,更应该顺势而为。恰如北京的“798艺术区”,红专厂的选址并非一时灵感的结果,其所操弄的不仅是艺术商业化布局,承载市民的文化消费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一座城市的记忆,甚至构筑了一座变迁中的城市的尊严。艺术家没有国界,但他一定有故乡,红专厂如今已成为许多艺术家的故乡,这个故乡不是简单地由玻璃与混凝土所构筑,恰如廖新波所言,“艺术不需要奢华,文化需要沉积。”红专厂可以再造,但文化注定因搬迁而流失。
由废弃工厂改造而来的文化创意园,如今已成为青年人的梦工厂,这是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特殊景观。活在中国城市中的人们,已对那种做大一座城市的决心司空见惯,也见证过一座城市的固有生态,在城市发展的“中心思想”影响之下,如何变得面目全非。广州打造金融城或有其规划的通盘考虑,但如何在谋求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力求城市多领域均衡发展,避免局部超强发育,也应该受到重视。
都市成为文化沙漠,类似的担忧愈演愈烈,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难免也要经受考验。文化人因为红专厂面临被搬迁的危险而看到了文化的式微,于决策层而言,如若肯定文化对一座城市的重要性,就有必要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根据其特殊性给予相应的尊重。红专厂搬迁的消息流传已久,规划方应该慎重考虑艺术家和市民的呼声。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