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记者就接到中国雕塑院青岛分院工作人员的电话:“刚开始布展我们就被围观了!”声音是激动而惊喜的。那时候“惊蛰·春风化雨”中国当代雕塑精品展的68件展品刚刚抵达雕塑园,而周边市民和游客的热情已经把这片多少显得有些沉静的海岸点燃了。 过去一年中,雕塑园的每一次展览都会让这里变得热闹起来,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对于真正的艺术从来不缺少热情。他们会去看顶级的话剧和交响乐演出,只要有真正意义上的名家现身,他们是不会心痛票价和时间的;他们不错过任何一个让孩子接受美育熏陶的机会,那些公共文化场馆的具有互动性的艺术培训从来都是家长与孩子的“包围战”……事实上,与这股强大的艺术热情形成对照的,却是青岛艺术普及设施与活动的匮乏。 雕塑园的“复兴”从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缺憾,尤其当它真正作为一处除了利欲熏心的商业色彩的公共文化空间来打造时。去年11月份的那次少年儿童看雕塑活动或许就是最好的证明,雕塑馆里的那间活动室的屋顶几乎都要被掀翻,工作人员最终不得不让孩子们自由散坐在地板上。在与艺术家的互动中,孩子们的艺术灵感超越了大人的想像…… 吴为山说,文化艺术只有惠及百姓,让大多数人获得体验,才是其价值的体现;身为中国雕塑院青岛分院院长的杜利华说,美育的普及,正是改善一个城市文化基因的过程。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