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城市生活 >

八闽千姿 “新泉州人”的幸福生活

时间:2012-06-05 14:37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为之

    连日来,“儿童节”组织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费游泉州、为民营企业优秀人才保障住房竞购摇号……从吃穿住行,到精神诉求,在中国民营经济大市福建泉州,两百多万“新泉州人”正从方方面面体会这个城市对他们的欢迎和接纳。

  2012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和工众网联合发布的调研成果显示,在全国20个主要用工城市中,无论是整体农民工评比,还是新生代农民工评比,在泉州的幸福感均高居榜首。而在泉务工人员普遍感觉“最幸福的事”,是在泉州学习和发展机会多。
  在泉州,遍地开花的民营企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以年增10万的速度吸纳了200多万名外来务工人员,也因此带来了为数不少的适龄就学少年儿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泉州就读的外来工子女已有20多万,其中大部分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占泉州在校生总数的近三成。
  “不让一名在泉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是泉州对免除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后顾之忧”的承诺,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投入。近年来,泉州市落实“同城同等待遇”,来泉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市民一样同等接受义务教育,90%以上的来泉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于公办学校,他们在泉州不仅“有书读”,还能“读好书”。
  为此,泉州各级政府除了保障校园用地、校舍建设、设备设施添置和维护等硬件方面的大量投入外,财政每年还投入巨额的教育事业费,今年义务教育的投入将达到15.5亿元人民币。
  民营经济氛围浓厚的泉州,其既鼓励竞争,又不乏人情味的城市特性,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外来工加入“新泉州人”行列。
  来自四川广安的许帆2012年刚满20岁,但来到泉州已经有十年之久,从小跟着在泉务工的父母远离家乡,但他却一直感受着如家乡般温暖的生活。
  “刚到泉州时虽然会因为语言问题觉得不安,然而学校里老师与同学的帮助,我也渐渐地融入了这座新的城市。”从小学开始就在泉州读书的他告诉记者,“等我毕业后,还会留在泉州工作。”
  拉近来泉务工人员的距离感,并为他们创造足够的发展空间,是泉州营造良好用工环境的秘诀。在泉州民营企业中,善待员工的创新之举比比皆是,配备夫妻房、有空调电视卫生间的宿舍、有网吧健身房的娱乐场所、为员工子女办幼儿园、开设地方风味餐厅……这些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除了提高待遇,企业们更多的采取了人情关怀的方式让外来务工人员们安心、窝心、放心。福建晋江奥金针织服装有限公司首开先河,拿出企业总资产的大约10%,约人民币500万元的股份,根据员工的技能高低和贡献大小,无偿送给全体一线员工;让员工共享企业的发展成果。该公司董事长丁明权表示,“让员工和我共享企业的发展成果,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致富,这才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意义。”
  企业为吸纳人才费劲心思,政府部门也不断努力营造“留人、留心、留幸福”的良好环境。近年来,泉州先后出台了多项保护外来工权益的政策。
  2011年7月,晋江在泉州市率先试行由“居住证”代替“暂住证”,拿着这本“居住证”就可在当地享受参加事业单位招考、子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22个方面的本地户籍市民待遇。目前,这一制度陆续在泉州各县市区推广,所有在泉州的外来务工人员,满足一定条件,领取居住证,就可享有当地同等的公共服务,成为泉州的一分子。尤其是今年泉州试行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范畴,正酝酿在全市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等措施。
此外,泉州市政府还公开作出《关于加强企业用工服务的17点公开承诺》,以期切实提高外来工的政治、经济、社会待遇,维护外来工的合法权益,让外来工像市民一样在城市“体面地生活”,“新泉州人”的幸福感还将延续。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