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比较典型的大城市连绵区,主要以美国东北海岸大城市连绵区、英国东南部大城市连绵区、德国鲁尔大城市连绵区、日本东海道大城市连绵区等为代表。
美国东北海岸大城市连绵区:提出“精明增长”理念,划定“城市服务边界”
美国东北海岸大城市连绵区是指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海地区的一个狭长区域,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大都市区为核心,跨越12个州和1个特区,南北绵延的距离长达800公里。该区域土地面积不到全国的2%(18万平方公里),但集聚了全国近18%的人口(5200万)和25%以上的GDP(3.2万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占据6%的份额。当前,该区域己经形成了以金融、保险、房地产、教育、医疗、信息、专业和技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当前,该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郊区无序蔓延引起的生态系统退化、上地资源浪费和交通拥堵加剧。从1982-1997年,在人口只增长7%的情况下,城镇建设用地却增长了39%。2004年,该地区因高速公路拥堵造成损失149亿美元。郊区化还引起机动车行驶里程增加,造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人均汽油消费来看,美国是欧洲的4倍,是亚洲城市的9倍,严重影响国际能源安全和政治格局。
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美国开始重视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提出“精明增长”(SmartGrowth)发展理念,对土地开发数量、时机、区位和性质进行调控,通过划定“城市服务边界”来约束郊区无序蔓延。在“城市服务边界”以外,州政府不再负担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费用。以民间团体为主体的非官方联盟组织,为不同主体提供协商的平台,将联邦、州、地方等下同层面的规划、政策协调和衔接起来。近年来,以特定问题为导向的地方政府间合作越来越普遍,如针对交通拥堵、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特定问题进行非正式的合作,针对跨区域的公共机构和基础设施进行统筹等。
英国东南部大城市连绵区:根据条件变化,调整规划体系
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东南部大城市连绵区,总面积为2.73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898万,是英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其GDP占据全英国15%%的分额,也是公司总部的主要聚集地。这里集聚了全国约四分之一的研发活动,有24所大学,71所学院和再教育机构,有11处“国家杰出自然景观保护区”。该地区还是英国与欧洲联系的桥头堡,座落在欧洲最主要的经济发展地区——“蓝色香蕉”范围内,是英国通往欧洲的主要商务通道和英法海峡的主要联系走廊。
英国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发源地,具有重视发挥规划作用的长期传统。其利用规划手段来引导产业布局、促进萧条地区的发展,采用绿带控制大城市的郊区蔓延、通过新城开发缓解老城压力等做法,对世界的影响非常深远。近年来,政府开始重视区域规划。2004年,“区域空间战略”具有了法定地位,对区域层面的指导作用开始强化。英格兰东南部区域议会(theSouthEastEnglandRegionalAssembly)于2006年3月组织编制完成了“区域空间战略(2006-2026)”,在各个次区域层面和经济发展、住房、交通、旅游、文化等领域提出规划对策,住房问题是其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该战略还重视了该地区与相邻区域在经济、住房、交通、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联系与合作。
与中国目前高速的城镇化进程不同,英国的城市已经进入成熟的发展阶段,变化并不剧烈。但是英国的规划体系包括法规一直处于反思、改革、创新之中,并根据条件变化不断做出调整。
德国鲁尔大城市连绵区:改变区域规划割裂局面,探索地区深入合作机制
德国鲁尔大城市连绵区包括20个市,11个地区,总面积0.71万平方公里。2004年,该地区人口1150万,占全国的13%%。鲁尔大城市连绵区以莱茵河、鲁尔河为纽带,主要经济中心城市有多特蒙德、波鸿、埃森、杜伊斯堡、科隆和波恩等。这个区域早在中世纪时期就形成了比较密集的居民点,现在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地区之一。鲁尔是世界上最大和开发最早的煤矿之一,依托煤炭资源发展的钢铁、化工等重工业曾在世界举足轻重,影响力长达百年以上。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重工业持续衰退,整个区域进入艰难的转型并取得卓有成效的复兴。
鲁尔大城市连绵区的区域规划与管制历经多轮变迁。1966年,鲁尔矿区住区联盟(SVR)编制了联邦德国区域规划史上第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区域性总体规划———鲁尔区的地区发展规划(GEP)。该规划主要宗旨是发展新兴工业,改善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和扩建交通运输网,控制核心城市的工业和人口增长,在具有全区意义的中心地区增设服务性部门,在工业中心和城镇间营造绿地或保持开敞的空间,在利伯河以北和鲁尔河谷地及其周围丘陵地带开辟旅游和休憩地,为人们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鲁尔区的地区发展规划在交通规划的实施和绿地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04年,鲁尔区域协会(RVR)成立。这个组织的职能是统筹管理鲁尔区的市场,管理环境和休憩设施的设置,制定空间秩序规划,负责地区的地理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管理。鲁尔区域协会希望将鲁尔区变成一个统一的行政管区,行使统一的区域规划和管理权。尽管对这样一个设想还存在很多争议,但其意义在于:改变该地区被四个“管区”的区域规划所割裂的局面,有效整合地区资源,并且探索地区的深入合作机制,为未来的区域管理改革做好准备工作。
日本东海道大城市连绵区:基本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建“生活圈”振兴经济
日本东海道大城市连绵区指“从东京到大阪”的太平洋沿岸带状地域,包括京叶、京琦、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岐阜、京都、大阪等地区。该区域面积7.14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全国的20%,人口超过6000万,占全国的50%以上。集中了全国2/3的工业企业、3/4的工业产值、2/3的国民收入、80%以上的金融、教育、出版、信息和研究机构。全国12个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城市中的11个分布在该区域。
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该地区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是东京商务功能不断集聚,迫使居住功能转向城市远郊地区;二是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东京、大阪等大城市,造成人满为患,穷人居住环境恶劣。农村人口的流失导致农村生活困难,村落社会大量解体;三是高速工业化时期片面追求经济高增长,导致环境迅速恶化。进入上世纪80年代,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理念引导下,生活垃圾规模越来越大,新的污染现象不断出现;四是产业与人口大量集中,使区域抵抗自然及人为灾害的能力显著降低。
为此,日本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一是通过国土综合开发,实施人口和产业疏散,解决过度集中导致的地价飞涨和功能单一问题。在大城市连绵区内部,以首都圈规划为代表,强调分散东京都的功能,形成水平网络型的城市结构关系。二是以提高用地效率(容积率),并配合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来解决住房和交通问题。日本较早认识到小汽车无法解决大城市连绵区的交通问题,很早就提出城市交通以公共交通为主,大城市交通又以轨道交通为主的方针和策略,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区域的交通问题。三是认真解决生态与环境问题。自1967年颁布《环境污染控制基本法》以来,日本先后颁布了近30部相关的法律法规,基本解决了生态与环境问题。四是通过建立国土开发新结构和大规模的产业开发项目来解决地区差异问题,通过“生活圈”的建设来振兴地方经济,控制人口和产业向大城市集中,推进国土的均衡发展。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