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城市生活 >

以先进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建设

时间:2009-12-17 16:1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对于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把城市文化建设摆到极其重要的位置
    在当代,文化作为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正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已成为各国相互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不同文化在交流中相互激荡的趋势也日渐增强。对于城市来说,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加快城市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们在满足对物质产品需求的同时,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导向、调适、保障功能越来越重要。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已成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
    我国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的文明进步,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上。在当代中国,推动文化建设,就是要发展先进文化,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文化建设提高到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高度来加以阐述,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这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及其特征的深刻把握。
    加快城市文化建设,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的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和民族素质。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城市以文化论输赢。重视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品位,以文化品位来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以文化氛围来凝聚人心,推动城市发展,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范畴,任何一个城市的建设都应继承历史,立足当代,展望未来。成功的城市一定是在保持自己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城市。城市特征可以分为三个系统:一是自然景观(及其利用),二是人工环境、道路、房屋、人工绿化等,三是文化传统及设施。这三个系统除第一个系统是天然之外,其他两个系统特别是第三个系统跟城市文化紧密相关。综观当今世界的现代化城市,其文化建设都比较发达,有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他文化事业团体,汇集了大批专业人才,拥有大量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剧院、报刊传媒和文化标志建筑物,文化氛围浓厚,文化设施完善。这些城市大型的国际会议和各类国际活动频繁,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形成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化中心。与城市文化的发展相适应,市民的文化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城市进步的推动力,是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性标志。城市文化的发达,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最终将转化为巨大的创新能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竞争力。城市间的比较和竞争,不能单纯依靠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更要依靠城市环境、城市文化,依靠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城市发展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
    加快城市文化建设,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是城市赢得发展先机的重要途径。当今时代,一个以微电子、光纤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以空前迅猛的势头席卷全球,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多个领域,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文化建设与信息技术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信息的生产、交流、吸收、传播、利用等,不仅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智力支持,也需要有高层次的文化水准来接纳。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使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以往的文化生产方式和文化消费方式。在信息时代,由于空间和时间距离被最大限度地压缩,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更加容易。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信息化浪潮,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处理好信息化与文化建设的关系,赢得发展的先机,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建设具有强大集聚力和辐射力的现代化文化中心
    城市是文明的结晶、文明的标志。富于时代气息和民族风格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城市文化建设是塑造城市形象的系统工程。新的世纪,我国的城市文化建设应面向世界,以建设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为主题,以挖掘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增强文化中心功能为主线,全面推进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建设。
    立足本地、面向世界,建设区域性的文化艺术中心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般地说,我国的城市文化是在长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兼容性。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更加开放的环境和日益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将为我国城市文化走向世界提供良好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城市文化资源,建设一批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培育支柱文化产业,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文化为人类所特有,人类文化发展得益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应充分考虑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开放对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影响。要加强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学术研究的繁荣。
    全面构建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文化体系,不断增强城市文化中心的功能。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只有随着时代前进而不断扬弃、改造和更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反映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并给现实生活提供不竭的动力。文化走向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演进以至变革的过程,永无止境。所以,我们要按照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努力构建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文化体系。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文化体系建设应当做到:一是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以构成现代化文化体系的“底色”;二是体现时代特色,以现代精神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改造和更新;三是既不妄自尊大、唯我独尊,也不妄自菲薄,以开放的气度和精神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建立起符合世界潮流又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文化体系。
    建设完善的文化设施,发挥文化中心的功能和作用。作为文化中心,城市必须具备一大批资源丰富、独具特色、格调和谐、功能完善、美观实用的文化设施。文化设施反映了城市的经济文化水平,代表着城市的现代文明和建设成就,是城市整体形象的一部分。应加快建设一批与现代化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并加强历史人文景观和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实现文化设施的规模和积聚效应。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地理条件与历史人文资源,建设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交融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营造整洁、绿色、美丽、现代、文明、友好、祥和、活泼、有序的氛围,使人们不仅能看到别具一格的、现代化的设施和建筑,更能深切地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和力和历史人文的感染力。
    全面推进新世纪初的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文化建设,包括城市文化空间的布局和建设,涉及城市精神文明的养成、城市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市民文化素质的培育等内容。因此,搞好城市文化建设需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充分吸收国际大城市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明确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文化发展战略。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都有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都有系统配套的文化发展战略和城市文化建设的指标体系。我们在确定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著名大城市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对城市文化的内容组成、活动形态、空间布局等进行周密的规划。
    以深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优化文化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改革,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合理和灵活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与文化产品生产经营运行机制,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的主体队伍,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报刊业、出版发行业、广播电视业、文化娱乐业等文化产业,形成以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为龙头、各类中小文化企业为互补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加强和改善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共同开创文化建设的新局面。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党的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领导和团结广大文化工作者,跟上时代步伐,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完善和落实国家关于文化事业发展的各项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利用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把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市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倡导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有利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文化环境。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