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首都的规划工作,道路漫长,历尽艰辛,其中曲折复杂、千变万化的协调、决策过程鲜为人知。在这里我们请老一辈规划工作者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把精彩纷呈的历史事实写下来,作为正史的补充和解读,以帮助后人进一步深人理解首都的规划建设实践。 本文选自“首都城市规划事业60年纪事”征文。谨以此篇向王东前辈表示崇高的敬意。 1949年建国以后直到文化大革命,有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应对严峻的国际、国内斗争环境的需要,规划图纸是从不对外公开的,“保密工作,慎之又慎”。各种图纸都分别印有“机密”、“秘密”、“绝密”字样,不要说外国人,就是本单位与此工作无关的人员,也要受到保密的限制。为了国家建设的利益,必须守保密规定。记得1962年,我刚参加规划局工作时,我们每人发过一张测绘处编印的“北京市区街道图”,免费赠送,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就是因为采用的比例尺太接近真实的地形图而不能对外发行,改为单位职工“内部用图”。 七十年代初,情况开始发生变化,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土秘密访问北京,1971年10月联合国以压倒多数通过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成为联合国的一员。封闭了我们22年后,联合国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的大门也要开放,国际交往、交流活动也会逐步多起来。1972年2月,美国尼克松总统来华访问,受到毛主席接见,中美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大门打开。中外交往增多,来华访问的人士都想了解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你越是保密、他就感到越“神秘”,就越想“探密”,有一个由法国大巴黎地区官员率领的“旅游观光团”,成员由巴黎新城、巴黎周边小城市市长组成,他们带来了巴黎新城建设,小城市建设的大批资料,很明显它有宣传、交流的意图,要求和北京规划部门接触,竟然两次吃了“闭门羹”,在访问了西安、洛阳、上海等城市后又回到北京,他们再次要求访问北京市规划局,最后还是北京市外事办出面接待,派我去介绍规划才得以解决。 面对不断开放的形势,1974年2月,金瓯卜局长、周永源局长等领导同志提出《关于外事接待工作意见》,确定要画两张可以对外公开的北京市城市规划图。一张是市区,另一张是地区,我有幸参加了这项工作,要求月底就拿出方案,由局领导统一审查,三月中上报市领导。 接到任务后,我们觉得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境外、国外(特别是美国)对北京城市建设的信息了解到什么程度?另一个是我们如何表现、编绘一张可以“对外开放”的规划图? ![]() 领导确定编图的原则: 1、保密。宁可少点,也不要失密; 2、政治上不能出差错; 3、宣传我们的成绩要留有余地; 4、突出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城乡结合,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5、市内、局内上下左右对外口径要一致; 6、国外对中国、北京感兴趣的是古建筑、人民公社、三废治理、住宅建设、城市交通等问题。 规划图上要表现的内容有:河湖绿化、城市道路、铁路、住宅和生活福利设施;城乡居住、工业的总布局、1949年城市旧状等。 我们决定先搞调査研究,记得当时我们和测绘院董忻国(测绘处制印厂领导)等人,调査访问了中国地图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善本部,看到了1971年11月美国中央情报局为尼克松访华准备的一分中国资料集。 在地图出版社,我们看到了美国根据卫星遥感绘制的1/100万比尺的世界地图(1967年航拍,1969年出版),最突出的是标明北京地区“垂直障碍物”的高度,(如首钢的高炉群、月坛的电视塔、石景山等等)显然是为民航航线服务的,图上标有铁路、公路和平原地区主要的地名。 在北京图书馆(文津街)我们看了伦敦版的世界地图集和东京版的世界地图集,在这些图集上的北京城图象资料陈旧,有些还是1949年时的资料,这使我们有些失望。 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材料上,看到他们收集的资料信息量比较大,如北京市区和郊区铁路(单轨、双轨)公路、河流、水库、各种机场的位置,地下铁道的走向、等等,使我们惊讶的是,当年年中才确定的京秦铁路的走向和单、双轨情况都能及时准确地标在图上,美国中央情报局还在这本册子的前言中说明,这些材料的取得是空中和地面信息相结合而成的。 经过一番“消化”、“理解”,我们很快作出了草图,连同了解的情况,三月中一并向局领导作了汇报,记得当时有金瓯ト局长、周永源局长、军代表张潜同志、梁凡初主任等领导参加,经讨论原则同意,可以正式画图,同时明确: 1、用彩色手工绘制,底图市区采用1/5万、地区采用1/20万比例尺,不注比例尺,可略作变形。 2、不标注坐标、不显示地形、铁路、公路以现状为主,山区、平原以不同颜色表示。 3、除首都机场外,其他军用机场、地铁等仍不表示。(记得我曾汇报说美国情报已了解我们的机场、地铁情况时,周永源局长还表示,“他们掌握了的,如果我们画出来,不正好证明他们的情报准确吗?”谨慎之心,可见一斑)。 图纸精心绘成后,没有印刷、复制,凡有接待任务,就是用原图,也不装裱。外宾们也都懂得“规矩”,中国有保密制度。往往图纸一打开,大家蜂涌而上。几乎异口同声地问:“可以照相吗?”这时我们很大方的回答:“请随意”,话音刚落,闪光灯、快门启动声响成一片。从此,我们在对外接待、业务交流中,终于有了两张可以对外、也可以“任意照相”的规划图了。图虽任人拍照,但我自己却没有留下资料,甚感可惜。此图使用“频率”颇高,日久失修,后竟不知所终。好在1982年版总体规划批准后,即印制了一批可供对外彩色图。现在如果还想见到当时的对外开放规划图,只能到外国朋友们的相册里去寻找了。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