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城市符号 >

中国适合怎样发展的特色小镇?

时间:2017-04-13 11:29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周鸣岐
    说一下笔者的一些粗浅观点:
    1、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方向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城市溢出效应和逆城市化较为有限,特色小镇自身必须有强大吸引力。
    在中国当前的国情下,全国人力和产业资源必然向发达地区集中、向大城市集中,而不是逆向小城镇化。说小城镇环境好所以能吸引溢出人群是有偏颇的观点,农村和山区环境更好,为啥这么多人往污染严重的大城市挤呢?
    产业集聚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获取人力、链接渠道、整合资源等。城市越大,交通越便捷,集聚作用就越强,这是基本经济规律。对于个人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可以赚钱养家。
    外部力量必须有足够的能量才能把城市内部的一些原有产业和人口吸引过去,不然只能接纳一些被大城市淘汰的产业,否则就是自己被大城市核心区域吸附。集聚和吸附很容易,溢出却很难。
    2、中国的特色小镇目前较适宜在大城市周边,至少是二线主要经济中心城市。
    中国目前只有在大城市周边才有可能获得发展特色产业所必须的专业人才,还可利用中心城市的纽带作用与其他相关产业良好衔接。欠发达地区搞特色小镇的成功率接近于零,小镇是无法用来扶贫的。
    我们看目前国内的示范性案例,如杭州的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湖云栖小镇、余杭梦想小镇,无一例外都是背靠着大城市核心来发展。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可以在培育期使小镇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但小镇能否长期保持经济活力和成长,最终还是要靠其自身特色产业与大城市的结合。
    3、特色小镇核心必须是特色产业,不是文化,不是旅游,更不能是房地产!
    特色小镇应以高科技产业或高端制造业为主,部分有当地独特资源的地区可以搞特色产业,并结合金融资源、教育资源,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物流体系和服务业态,进行系统性的打造。特色是小镇产业的竞争力所在,吸引力所在,只有特色产业才能给小镇带来稳定的岗位需求,稳定的人口基础,形成一个有机协同运作的整体。
    现在很多创建小镇提出的文化特色其实只能作为佐料。工作和居住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在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中位于最基本的最底层,而文化等精神需求等级要高得多。人们会为了感受文化而去旅行,但绝不会为了文化而定居。
    旅游虽然也是产业,但这种产业在中国受季节和节假日影响太大,很难支撑小镇持续的生机。现在到处搞旅游特色小镇,除了旅游地产换个马甲圈地造房外,看不出有何新意。在鸟不拉屎的地方造一堆房地产,最终真的会有多少人会长期居住?对当地除了带来短暂的GDP外,还有什么呢?
    4、特色小镇在突出特色产业的同时,也需注重顶层设计和统筹兼顾,强化小镇整体生态的建设。
    大都市的“职住分离”趋势,造成生产性服务业越来越集中于市中心,居民住得离市中心越来越远,通勤时间越来越长(目前已远大于欧美),道路越来越堵,城市宜居性越来越差。这对特色小镇来说是一个竞争优势。

    特色小镇除了做好“特”的文章,培育特色产业,得到政策和经济支持外,也应注意顶层设计和统筹兼顾工作。打造特色小镇是综合性很强的重体力重智商重运营的工作,需要以经济规律为指导,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民生等要素进行综合考量、统筹兼顾。
    将特色小镇整体生态的建立和融合,使之成为一个宜居的小镇。建造人才公寓(限制交易)、完善社区功能、商业和娱乐设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打造“产城”一体的新型空间,也是特色小镇与产业园的主要区别。
    特色小镇要不要配房地产开发?
    目前万科、恒大、万达、华夏幸福、碧桂园、绿城、蓝城、华侨城、鲁能、丰盛等几乎所有主要房地产企业都开始涉足特色小镇建设。大量资本的涌入,各地都兴起了风风火火的造镇运动。
    甚至有一些公司以旅游开发、特色小镇的名义,利用人脉关系以各种手段大肆圈地、搞用地指标,或自行融资开发、或转卖大型房企,大发其财。各种套路层出不穷。
    现在相信很多人已意识到这样疯狂发展下去不行,一部好经会被念歪。中央原本用于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会变成地产商的盛宴,最后剩下一地鸡毛、一堆鬼镇。中央已多次重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中央提出培育特色小镇的思路,其根本出发点是希望回归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给实体经济创造更多的空间。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如果让房地产利润远远凌驾于任何创新产业之上,那经济只会越来越黯淡。资本永远是功利的,地产商只会以房地产模式把特色小镇开发成地产综合体。且房地产开发必然会拉高产业进入成本,抑制特色产业的发展,使原本培育产业的目的落空,最终演变为房地产“一业独大”。
    笔者认为政府在建立小镇前的前期调研和策划非常重要,必须从顶层设计上,坚决摒弃房地产开发,让小镇的房子真正变成产业人才居住之所,让特色小镇成为宜居之地。人才是产业的关键,特色小镇模式成功的希望!

    新闻回放

    编者按: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规划网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知名学者乾泉教授,是当时联合国评审组成员,在2007年联合国评出的首批世界十佳和谐乡村中,滕头村占据了一席。十年前的联合国评选活动,让乾泉教授无意中“成为最早在国际舞台推动习总书记当年主政浙江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成功典范第一人……”
   《系辞》云:可大则贤人之德,可久则贤人之业。
    著名学者乾泉十多年前就提出《城镇生命全息基因理论》学说。他认为,城镇是有生命的,决定城生命长短和生命价值的是城镇的基因密码,因此新型城镇化与特色小镇建设,首先要厘清和重塑这些决定城镇生命特征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人文历史要素。乾泉先生指出,整个人类文明史,是以城镇化进程为主要标志的建设史,人居文明承载着这个星球上所有人的共同梦想。定位是小镇的未来,特色是小镇的生命,文化是小镇的“基因”,人是小镇的"灵魂",建筑是小镇的"骨胳",产业是小镇的"血液",项目是小镇的"肌肉",企业是小镇的"肾脏",治理是小镇的"心脏",生态是小镇的“肺",旅居是小镇的"脾胃",品牌是小镇的“五官”,投资是小镇的“荷尔蒙”……

    中国滕头村:和谐发展正在这里实现

    新华网杭州10月11日电(记者 李亚彪 郑黎)“你们的村庄太美了,村民生活这样幸福,不亚于世界上很多国家最好的乡村。”面对中国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联合国副秘书长阿莎罗斯·米基罗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在看到滕头村画册与影像资料前,尽管联合国的同事与环境规划署的官员多次向阿莎罗斯·米基罗介绍滕头村的美丽与迷人,可这位联合国官员对于这个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中国小村庄的发展还有些不信。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眼中,中国的农村还很落后。滕头村却在前不久联合国评出的首批世界十佳和谐乡村中占据了一席。
   “和谐发展也是联合国追求的目标,这次评选活动是今年联合国第七届全球论坛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国清华大学教授、世界和谐活动评审专家组成员乾泉说。
    在乾泉的评审组成员同事中,除中、美、英、法、俄等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外,还有日本、德国等10个国家中具有国际声望的一流学者。
    同这次参选的其他1200多个乡村相比,滕头村的和谐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评审委员会的评语是:公共服务与管理上的创新,对生态保护的超前意识与极强的社会责任心,一个有鲜明特色,在环境、工业化和科技普及上综合发展的中国村庄。
    滕头村隶属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地处中国东海之畔的重要港口城市宁波以南30公里。
   “这是一座任何人看第一眼就会喜欢上的小村庄。”来过滕头村的外国朋友与联合国官员们都这样说。整齐干净的街道、满眼的绿色、村广场中心的音乐喷泉,构成他们对滕头村的第一印象。
    可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美丽村庄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是一个粮食产量很低的贫困村。
    面对非旱即涝的土地,滕头村当年的负责人傅嘉良带着几百名村民开始改土造田,这个过程历时15年。改土造田不仅优化了土地,而且村民们还种下了数千株果树,滕头村在一片绿色中踏上致富路。
   “评选十佳和谐乡村共有8大指标,不少指标同环境相关,村里在20多年前就超前具备了环保意识。”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说,在许多地方还不懂环保时,滕头村就学会了在规划中实施雨污分流工程。
    事实上,靠工业和生态旅游服务业富裕起来的滕头村没有放弃农业,但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中国传统农耕业在这块土地上已杳无踪影。
    在村里,可以看到为数不多的农具已被浓缩进滕头公园的农家博物馆中,取而代之的是国家级高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滕头农民也不再戴草帽,而是穿白大褂;庄稼种在试管里,这些高科技的试管种苗远销法国、荷兰等国家。

    相关报道
 
    建设中国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面向国内外诚征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中国文旅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
    全球特色小镇联盟(北京)科技股份公司

    一、产业背景
    虽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旅游业却逆势增长。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国内旅游22.3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47%;出入境旅游1.27亿人次,增长4.1%;上半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5万亿元,增长12.4%;在巨大的消费市场推动下及有利的宏观政策引领下,通过积极实施“515战略”、“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绿色旅游发展行动、公共服务和目的地建设行动、旅游产业促进行动、旅游促进创业创新行动等若干强力举措,旅游产业正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政策依据
    为迎接2017国际可持续旅游发展年,通过发展共享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智力资本等政策资源,更好地贯彻中央关于供给侧改革、十三五规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决策,积极配合我国各地区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为落实2016年2月,中央《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成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落实2016年7月住建部等三部委《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竭力推动特色小城镇开发建设和重点项目投资;更面向战略合作城市文化旅游、小微创新企业和创客,积极打造和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普惠文旅科技众创空间、园区和特色小城镇。
    三、合作平台
    1、中国文旅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新华社)中国文化旅游杂志社、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中国城市双创推进工程办公室、中国海外控股集团、中国企业家投融资俱乐部,协同中国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的核心成员单位,如中国海外控股集团、泛华集团、中投集团、中交集团、中建集团、国家体育总局中体工程公司、清大国际科教园有限公司等央企国企,以及有实力的知名上市公司。
    2、智库与PPP平台: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由(新华社)中国文化旅游杂志社、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院、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频道、中央数字电视城市建设频道、泛华集团、中国城市双创推进工程办公室联合主发起的,协同(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国家旅游局)第一旅游网、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清华大学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协会PPP中心、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优化投资工作委员会、中国书院联盟、中国通用航空(救援)产业联盟、中国商协会合作联盟、中美教育研究院、京师智库、奥体中心(北京)国际体育股份等战略合作伙伴机构,积极搭建“全国文化旅游小城镇PPP投资平台”,系统开展文化旅游产业、智慧小镇、通用航空业和特色小城镇项目的战略规划、双创投资、开发建设,商业模式,国学文化旅游书院开发等。
    3、运营主体:全球文旅城镇联盟(北京)经济技术股份公司
    四、产融合作
    1、产业整合:新型城镇化新政下的一带一路、产城产镇融合、供给侧改革、国学、养生、文体、旅游、通航、物流、电子商务、双创、互联网+、人工智能+……
    2、融资方式:搭建产城产镇融资平台、PPP融资模式、PE/VC与股权融资、产权市场挂牌融资、资本运营与并购重组、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发债权融资、BOT、BLT、项目对接、商业模式……
    五、合作对象
    合作对象:各地市区县人民政府,各类产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各特色镇以上政府部门,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和科研单位,投资银行、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
    欢迎各地政府与投资合作机构,通过联合体平台,借助特色小城镇开发的历史机遇,串起经济新常态之粒粒珍珠,共享共荣,协同发展!
    六、合作流程
    1、由项目单位协同县级以上政府,委托我院提供专业咨询,并组成项目领导小组;
    2、我们院安排专家咨询团队,协同项目领导小组开展前期调研;
    3、我们院专家咨询团队负责编制项目战略与总体规划草案;
    4、项目领导小组经研究并验收《草案》;
    5、由我们院方拟定文化旅游小镇或专题项目开发建议书;
    6、向委托方政府发改委(局)或上一级主管部门,或国家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报备
    7、与项目方或政府、我们院方及文旅联合体进入项目正式招商开发阶段,我们联合体密切合作。
    七、联系方式
    总召集人:乾泉、杜宝义、胡健宏、华敬友
    秘书处干事:樊效、董承孝、汪志民、毕明荣
    合作热线:18911166578、18911189318、13801007396、010-52409816
    电子邮件:522638684@qq.com18911166578@163.com
    官方网站:www.zgghw.org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