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陕西省乃至于全国科技领域,西安高新区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从1991年成立到现在,西安高新区在21年的发展历程中,探索出了一条在我国内陆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路子,成为陕西省、西安市最大的经济增长极,被国家确定为要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6个高新区之一。
2011年,西安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5222.23亿元,工业总产值3425.5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亿元;园区现有年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13家,过10亿元的企业64家,过亿元的企业265家,数量居全国高新区前列……创造出这样辉煌的成绩,西安高新区在近5年来竟没有出让一宗房地产用地,靠的是日益增强的科技创新力和产业实力。
坚持科技创新
增强园区内生增长力
高新区平均每个工作日成立企业16家、转化科技成果4项,平均每家企业拥有2项专利,有100多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产业化项目诞生在这里……在西安高新区,人们时常能听到园区管理者这样的介绍。
这一系列数字成为西安高新区创新活力与实力的生动印证。
建区21年来,西安高新区探索了孵化培育、军民融合、合作嫁接、院企分离、改造升级等科技企业创新模式,有效推动了本地科技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特别是2011年,园区新增知识产权申请2.6344万件,占陕西省的70%左右,其中专利申请首次突破1万件。如今,西安高新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兴贸工程试点基地,由园区企业参与制(修)订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386项。
在创新方面能够取得这些成绩,源于西安高新区管理者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西安高新区管理者充分认识到,人才是创新之本。近年来,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西安高新区启动了西部人才特区建设,通过特殊体制、特殊政策和特别服务,不断强化部门联动、资源共享、外引内培的人才工作机制,着力打造一流的创业平台和生活平台。西安高新区成为首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目前,西安高新区拥有各类人才28.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2600名,留学人员企业630家;园区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0家,占陕西省的33.5%;园区每年接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约占西安市的1/4;累计引进高端人才6000多人,其中11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26人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29人通过西安市“5211计划”评审,5人当选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获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西北海外智力引进专业委员会落户西安高新区。
2011年,西安高新区修订完善了《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重点增加了“奖励领军人才和为高新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鼓励海外人才机构(组织)为高新区输送高层次人才”以及“鼓励高层次人才培养”三项内容。其中最高奖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计划”的人才可给予100万元奖励,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家知名高校签署联合引进、培养博士后协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20个,占到陕西省的近1/3。
与此同时,西安高新区加强公共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孵化体系。西安高新区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方式,构建了低成本、高质量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园区建有各类工程与技术中心、产业公共服务平台100多个,其中国家级基地和中心30个、省级中心和平台48个。围绕主导产业,西安高新区与8所“211工程”高校和6个工研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成了孵化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的23个孵化器和面积71万平方米的11个“科技服务站点”,其中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荣获亚洲孵化器大奖,成为国内最好的孵化器之一。
此外,西安高新区拓宽融资渠道,推动科技金融创新。西安高新区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促进银企合作、引导创业投资、推进企业上市、创新融资产品等方式,实现了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的有效对接。截至目前,园区累计海内外上市、上柜企业50家,其中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21家,占到陕西省的60%以上;创业板上市企业4家,位居中西部高新区首位。2011年,西安高新区新增各类投资及咨询机构70家,3家小额贷款公司为园区内企业发放贷款420笔,担保公司为130余家企业贷款担保15亿元。西安高新区今年计划新增上市、上柜和备案企业20家,到2015年,西安高新区上市、上柜企业将达到100家。
2011年,西安高新区新增孵化企业 160家,新增留学人员企业50家;西安高新区企业获得国家、陕西省、西安市科技计划立项520多项,获得资金5.63亿元;新增知识产权申请26344件,同比增长39.3%,其中专利申请首次突破万件,达到15726件,占到陕西省一半。
2012年是西安高新区的“创新突破年”,园区将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有力措施,进一步推动园区工业及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合理规划产业
形成蓬勃发展态势
产业是园区实力的硬指标。在21年的发展中,西安高新区逐渐形成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和通信、光伏与LED、电子元器件、电力设备、汽车、生物医药、软件与服务外包、创新型服务业等八大产业集群。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惠政策,设立了每年7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新规划建设了新材料产业园、环保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11园区实现营业收入5222.33亿元,四大主导产业收入占园区总收入的80%以上。
通信领域,西安高新区围绕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终端服务、运营开发等领域,重点支持中兴、华为、宇龙通信、研祥科技等企业加快发展,不断提升高新区通信产业的研发实力、产业规模和集聚度。园区内现有通信类企业1000余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650亿元,同比增长29%。计划到“十二五”末,园区通信产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建成国内继深圳之后第二大通信产业基地。
光伏与LED领域,西安高新区近几年陆续引进了特变电工、应用材料、华新丽华、陕西电子集团、陕西光伏、黄河光伏、新通智能、华芯半导体、中为光电、立明电子等30多个重大项目。目前,园区拥有光伏与LED企业近70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2011年光伏与LED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38%。未来,西安高新区将实施光伏电站工程和光伏装备产业带动战略,全力打造我国西部地区光伏与LED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核心基地。计划到2015年,西安高新区光伏与LED产业实现产值800亿元。
先进制造领域,西安高新区近期联合汽车电子增加资金3亿元搬厂扩产,预计新厂建成后第一年营业收入即可达23亿元,拉开了西安高新区先进制造业大发展的帷幕。加上以往增长快速的比亚迪、法士特等龙头企业,聚集能力不断加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产业集群;以西电集团为依托,紧抓国家发展智能电网和新能源产业的机遇,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亿元产业带上的脊梁。引进了美光公司增资建设的存贮芯片测试线项目、韩国SIMMTECH印刷电路板生产项目、陕汽与比亚迪合作的兰德新能源汽车项目、荷兰亨特集团西部区域制造中心项目等。目前,西安高新区已聚集了先进制造类企业2000余家,实现营业收入1070.48亿元。
生物医药领域,西安高新区先后被列为国家级医药出口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拥有陕药集团、金花、力邦、华海、康拓等生物医药企业300多家,其中GMP认证企业43家。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317亿元。今年2月,陕药集团投资22亿元建设陕药集团医药产业园,西安正大制药投资8.45亿元建设全新的GMP工厂,让西安高新区医药产业再添有生力量。依托陕药集团、西安杨森等龙头企业,西安高新区积极整合陕西省医药企业,加强与国际医药企业的合作对接,重点发展生物技术、化学制药、医疗器械和医药服务外包等。预计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可超过600亿元。
新材料领域,西安高新区依托陕西有色、西部材料等企业,重点发展了稀有金属、电子信息、光伏新能源等特种功能材料及纳米吸波、碳纤维、陶瓷基等高性能复合材料,成为我国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领域重要的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现有新材料企业47家,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59.8亿元,同比增长近60%。预计到2015年,西安高新区新材料产业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
软件与服务外包领域,西安高新区现有NEC、SAP、神州数码、炎兴科技等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9.8万人。2011年实现总收入583.5亿元,同比增长35.7%;实现出口2.91亿美元,同比增长35.35%。西安软件园综合排名上升至全国第六位。“十二五”期间,西安高新区将重点发展物联网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产业,计划到2015年实现产值1600亿元。
现代服务业领域,西安高新区实施“多点开花”,全面竞速。以推进国家科技服务体系试点为契机,以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技术交易为重点,强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建设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西安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为重点,推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以金融、物流、仓储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总部经济。2011年现代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919.41亿元,同比增长33.48%。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35.87%提升到2011年的36.91%。
今天的西安高新区,其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日益完备,产业聚集更加明显,主导产业集群迅速崛起,使西安高新区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统筹科技资源
发挥辐射作用
众所周知,西安市聚集着我国数量众多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资源丰富,这是西安高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资源。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政策是,陕西省要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示范基地。
西安高新区作为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先改先试区和核心承载区,紧紧抓住国家赋予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历史机遇,加大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促进科技资源的统筹转化,形成了较强的要素聚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能力,营造了一个有利于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科技成果交易转化、科技企业孵化成长的体制机制与环境。
为有效解决科技资源分散、分隔、分离问题,西安高新区全面启动“统筹科技资源十大工程”建设,积极推动科技与产业、科技与文化、科技与金融、军工与民用四大体系的融合发展,实现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的加速转化。
西安高新区与西安市科技局合作建设了西安科技大市场,搭建了科技资源供需双方交易共享、合作交流的平台。2011年,西安科技大市场实现技术交易额达到100亿元,促进西安市技术交易量跃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上海。截至今年4月底,西安科技大市场共引进加盟服务机构180家,举办各类产学研对接交流活动220余次,服务企业9300余家,汇集共享大型仪器设备2064台(套)、科技成果6368项、科技专家4201人、科技组织6608家。
西安高新区与沣东新城合作共建10平方公里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了“现代制造服务产业创新示范基地”,首批12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入驻。
西安高新区通过孵化培育、军民融合、合作嫁接、校企分离、改造升级等不同的发展模式,围绕主导产业,建成了孵化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的23个孵化器和面积71万平方米的11 个“科技服务站点”;建成了覆盖园区1.4万家企业的高新区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了“基地管理员+项目经理+创业导师+专家咨询”的四级服务体系,加强对科技企业分类指导,提升实力和能力,逐步将企业培育成为科技创新和科技资源转化利用的主体。目前,园区创新活跃的科技企业已超过3000家。
西安高新区与曲江新区合作,成功获批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积极建设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为陕西文化产业大发展和大繁荣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西安高新区组建了石油服务、卫星应用、软件外包、生物医药、高功率激光器、移动互联网等16家产业联盟,通过产业联盟的建设,搭建起了产业集群的技术链、市场链、服务链和供应链,有效促进了企业间的信息共享、配套合作和市场拓展,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西安高新区以国家军民融合通信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科技服务体系试点园区建设为契机,探索军民融合的创新机制,加快推动军工科技与地方产业的对接合作,开创科技资源领域军民互用、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目前,西安高新区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8家,有10家企业成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3家企业列入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22家企业成为陕西省创新型(试点)企业。
软硬环境皆优
实现和谐发展
2012年4月1日起,西安高新区对工商、税务均在西安高新区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实行行政审批和政府服务“零收费”,旨在打造西部首家“零收费”园区。第一批免缴收费项目共计包括20项,初步测算,西安高新区每年将为“零收费”项目补贴近2000万元。
这一政策的颁布实施,再次使投资环境优越的西安高新区成为全球企业的首选。
事实上,从建区的第一天开始,西安高新区始终致力于完善园区环境。经过21年的发展,西安高新区作为西安市重点建设的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水电气供应充沛,价格低廉。园区投融资、中介服务体系健全,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200多家,银行机构80多家,投资公司350多家,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中国证监会陕西监管局等重要经济机构均设在西安高新区。
西安高新区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和部分社会事务管理权,采取“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管理体制、“小机构、大服务、高效率、快节奏”的运行机制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实现了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营造了重一线、讲效率的服务环境,建设了西部一流的政务服务中心。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行的“一对一”的服务机制成为陕西省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
为降低企业负担,西安高新区一直贯彻“少收钱多办事”的原则,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近年来,西安高新区不断创新行政审批体制机制,精简和优化行政审批流程。2009年9月1日,西安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投入运行,集中办理25个部门、180多项审批和服务事项,并建立了受理、承诺、监督、问责、奖惩相互联动的一整套完善的运行管理体系,实现承诺件按期办结率100%的骄人业绩。
“西安高新区办事效率非常高,管理方式和理念很先进,可以让我们这些投资企业在内陆就能享受到与沿海城市一样的产业环境。选择高新区,更是希望通过与高新区的亲密合作,为西安的通信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宇龙计算机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裁蒋超在签约时,对西安高新区投资环境表示肯定。
“西安高新区将为入区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帮助企业打造国内著名品牌,也在西安这块沃土上迅速成长为国际知名品牌,实现双赢、多赢、共赢。”西安市委常委,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红专说。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积极营造优越的创业环境、优化的发展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还结合“零收费园区”建设,积极营造优越的创业环境、优化的发展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大力引导和支持各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西安高新区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市场配置等措施,积极鼓励企业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优势资源;通过发展创业风险投资、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以及在境内外上市融资等措施,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
据了解,西安高新区今年将修订《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继续设立2亿元的企业扶持资金,对小微企业、中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龙头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和综合扶持,为各类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和定制化服务。新建30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和标准厂房,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未来,西安高新区还将出台一系列政策和举措,通过“组合拳”营造更加适宜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环境。
在西安高新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的同时,其独特的园区文化也在不断积淀。经过多年创新与实践,西安高新区逐步形成了管理就是服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理念,形成了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激励创新、鼓励创业、容忍失败,服务为上、诚信为本为核心,具有浓郁创新特色和现代意识的园区文化,创造了新的西安精神。
云集知名企业
向一流园区进军
今年4月,总投资约为300亿美元的韩国三星电子公司闪存芯片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一时间,引得各界注目。
据介绍,三星电子项目落户西安是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的结果,同时也是陕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推动的结果。前不久,韩国三星集团副会长崔志成在陕西省省长赵乐际的陪同下,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我国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如今,三星电子西安高新区项目既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也符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西安市的战略发展定位,三星电子公司闪存芯片项目建设已成为西安的大局、陕西的大局,已上升到陕西省和国家的战略层面。三星电子公司闪存芯片项目落户西安后,在国内外引起了高度关注和很大震动,使西安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热点城市,吸引了一大批相关企业慕名而来,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事实上,西安高新区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世界知名大企业的青睐:全球市值最大的工业基础设施提供商新加坡普洛斯、澳大利亚最大的钢铁制造商博思格等四大行业领军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中航工业美国汉胜携手进驻、“IBM智慧城市中国解决方案中心”、渣打银行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纷纷进驻西安高新区……
西安高新区经过21年快速发展,形成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的配套设施、良好的投资环境、优质的贴心服务,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而面向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于是,西安高新区立足自身、放眼未来,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并确立了“科技与产业齐飞、新城共山水一色”的理念,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商贸等园区配套设施,提升发展生态环境,深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商业聚集区、总部经济聚集区、生活居住区、生态休闲区等功能区域规划。
如今的西安高新区,按照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这一目标,在产业形态上,重点发展研发及处于价值链高端、技术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创新型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在产业类别上,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尤其要培育通讯、光伏与LED、新型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力设备、能源技术、软件与服务外包、创新型服务业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近年来,随着西安高新区区域发展水平和配套环境的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大规模落户,优良的基础设施与精干高效的服务,以及完善的投融资和产业推进体系,使得西安高新区开始了创新招商模式的探索,并明确六大招商重点方向。即: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定向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招商;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机遇实施产业承接招商;培育税源吸引总部经济招商;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占用资源少的创新型服务业招商;以完善园区环境进行配套类项目的针对性招商。
“西安高新区已经具备了大项目的承载能力,因此要把精力着重放在招大引强上,围绕产业布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功夫。”西安市委常委,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红专上任伊始就提出了要在招商模式和理念上突破。他认为,今日的西安高新区,在招商引资时的重点突出、定位明确,与创业初期“拾到篮子都是菜”的被动局面不可同日而语。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围绕产业链高端招大引强”的思路,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成为客商投资的首选区域。2011年,西安高新区实际引进内资317.03亿元,同比增长33.04%;实际利用外资6.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占陕西省的30%以上。截至目前,西安高新区已吸引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全球知名跨国公司投资落户。
今年的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西安高新区“招大引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共签约61个合同项目,总引资550.35亿元,创历届西洽会之最。世界500强企业项目再创新高,有8家世界500强企业项目签约。
招商引资业绩以及所积聚的产业优势,使得西安的城市竞争力成为投资环境的精髓。近百家世界500强集聚西安高新区,西安高新区产业迅速转型升级,成为颇具话语权的高新经济体,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也在逐步攀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与日俱增。
如今,落户西安高新区的项目涉及光伏、LED、金融、新材料、区域总部、创新性服务业等领域,掀起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滩高新区的新高潮,也充分体现了西安高新区转变发展方式,围绕新兴产业“招大引强”、“做大做强”的发展策略。
目前,西安高新区已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30个国家和地区创办外商投资企业累计971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2家、著名跨国公司上百家。
未来,西安高新区将根据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战略目标要求,发挥自身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带动力强、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现代科技产业新城,踏着坚实的步伐,一步步迈向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宏大目标。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