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报刊亭是城市文化记忆 应重塑亮丽风景线
时间:2012-05-17 08:03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邵文杰 杨亮
|
|
街头林立的报刊亭是老百姓购买报刊杂志和书籍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城市文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近期,有关报刊亭拆除的消息频频进入公众视野:郑州计划拆除全市421个报刊亭,南京报刊亭消失近半,北京将清除闲置报刊亭……据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统计,2008年至2011年底,全国邮政报刊亭共被拆除9508个。到报刊亭购买报纸、杂志,是现代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居民,在上下班或者去晨练、买菜的路上,养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去报刊亭买报纸、杂志。一些市民反映,如今说拆就拆,让他们心里感觉空落落的。也有网友认为,报刊亭是市民消费信息、资讯和其他文化产品的一个主要渠道,报刊亭是城市文化记忆的一部分,如果拆掉了,这种记忆就没有了。
近年来,响应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邮政部门在报刊零售网点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采取加快报刊亭建设步伐,丰富销售报刊品种,规范报刊亭经营管理,安装信息化终端设备等措施,进一步建好、管好、用好报刊亭,搭建文化便民服务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邮政报刊亭在城市生活中承担起重要角色,发挥了独特作用。
“宣传亭”、“文化亭”
报刊亭是主流媒体贴近群众的最直接的渠道,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信息的有效途径。据统计,全国邮政报刊亭每日零售中央、省、地市三级党报党刊达16万份。报刊亭销售党报党刊,不仅增加了党报党刊的零售发行量,对增强党报党刊的“三贴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使基层干部群众更方便地购买到党报党刊,从而扩大党报党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主流文化,更好地筑牢舆论引导主阵地。
中国邮政通过报刊亭这一宣传阵地,全力抓好党报党刊的销售工作,在邮政报刊亭统一悬挂“党报党刊特约零售点”标识,《人民日报》、《求是》以及各级党报党刊全部摆放在亭内醒目位置销售。在全国很多省份,邮政部门积极推进党报进报刊亭零售的工作,方便市民更加直接地阅读到党报党刊。新疆的一位老干部很欣慰地告诉记者,党报进报刊亭、可以零售,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可以更好地了解党的方针政策。
如今,很多新型邮政报刊亭加载了LED显示屏,利用遍布大街小巷的亭点优势,积极主动地配合党政部门进行各项宣传,成为服务城市建设、传播城市文明、联系百姓的信息纽带。杭州市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就充分利用邮政报刊亭,向社会发布各种城市建设和文化活动信息,宣传机动车“错峰限行”措施和整治“四小车”活动,得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邮政作为我国报刊发行的国有主渠道,在邮政报刊亭销售畅销报刊达2700多种,为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进一步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中国邮政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报刊亭建设步伐。2010年至2012年,河南、四川、河北、浙江、广东、贵州、福建、辽宁、湖南、湖北、山东等省邮政公司在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共计投入4.47亿元,计划在三年内建设报刊亭10930个,届时全国邮政报刊亭总数将达到41220个,覆盖城市、县乡、社区、校园、车站等多种场所,不仅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延伸了党报党刊的发行触角,也缩短了读者购买报刊的距离。
重塑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对于一些地方已被拆除或正在拆除的报刊亭,各地管理部门都有一定的缘由。如何让报刊亭与城市发展更和谐,将其打造成政府满意、群众满意的文化设施?无论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还是邮政部门都应进行深度思考,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但绝不能出现“一拆了之”、“以罚代管”或搞“一刀切”的简单做法。
作为报刊亭经营管理的主要部门,中国邮政表示,将进一步规范报刊亭经营管理,严格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服务”准则,坚决杜绝报刊亭销售“黄、非”出版物。推进标准化管理,明确亭容亭貌、文明礼仪、经营户上岗资格、服务范围等要求,提升服务品质。加快开发一些老百姓欢迎、需求大、有影响力的叠加业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为社会提供更为广泛、便利的服务。加强对报刊亭经营者的培训和教育,经常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维护报刊亭的服务形象,使之依法经营、文明服务。
目前,全国共有邮政报刊亭30662个。上海东方书报刊亭、北京邮政书报刊亭、厦门邮政报刊亭、杭州邮政报刊亭、苏州邮政报刊亭……已经融入民生、融入社会,成为城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成为城市文明、进步的象征。
(编辑:刘堃茹)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