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城市符号 >

城市“老物件” 风光不再成“鸡肋”

时间:2012-05-09 08:15来源:千华网 作者:吴迪迪

逐渐被人遗忘的邮筒 吴迪迪 摄
 

  昔日遍布钢城街头巷尾的黄色IC卡电话机现已破损严重,乏人问津;以前满满的绿色信筒现在每天“饥肠辘辘”;曾被广泛使用的废旧资源回收站现已闲置多时……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曾经受人追捧的城市公共设施正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成为城市发展的“鸡肋”。

  IC卡电话 破损严重乏人问津

  昨日,记者走访了站前地区的几个电话亭,发现一个电话亭内的电话话筒上沾满灰尘;一个电话亭内的电话机已无话筒,显示屏也已经坏了;一个电话亭内的电话线已经折断……据了解,拿IC电话话筒出气重摔、破坏磁卡卡槽、卸电话亭上的有机玻璃外壳等情况屡有发生。面对破坏严重,落满灰尘的IC卡电话,市民们渐渐对其说“拜拜”。另外,IC卡电话的使用率低也是被闲置的原因之一。即使是人流密集的火车站附近,IC卡电话机使用率也极低。记者在火车站附近的一个电话亭旁站了一个多小时,只发现了一位女士使用电话,她说:“现在大家都有手机,我也仅剩一张卡了,这张用完了就再也不用了。”

  老式邮筒 渐成路边怀旧风景

  曾伫立在街头巷尾的邮筒同样日渐没落。记者在安乐街、工农街、中华南路等路段几乎看不到邮筒的身影。在文化街上发现一个邮筒,但邮筒内只有几封信。“现在写信的人太少了,一般一个邮筒每天也就十几封信,经常会出现空筒。”做了8年邮递员的王某称。市民张女士说,现在手机、网络这么便捷,谁还用写信这样原始的方式传递信息呀!很多人都和张女士有着同样的想法,写信这种温馨浪漫的联络方式,已渐行渐远。与之相伴的邮筒也不再风光,陷入了“鸡肋”尴尬,已经成为城市路边的一个摆设。市民刘先生说,邮筒已是一道怀旧风景。

  废旧资源回收站 成空架子

  为方便社区居民处理可回收的废品,三年前,铁西部分社区安装了废旧资源回收站,但有些社区的废旧资源回收站已被人为破坏,无法使用。昨日上午,记者在九道街450栋楼东侧发现一个已被破坏的废旧资源回收站,这个长约3.5米、宽为2米的回收站只剩下一扇铁门和半米宽的铁皮,其余墙体均被拆除。附近一居民称,原本是个废旧资源回收站,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被人恶意拆除了。现在,回收站没了,有些收废品的商贩就随意在居民楼的墙角或便道上收集废品,使得小区卫生变差,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这些昔日风光的城市“亮点”,如今风光不再,是继续留用还是彻底退出公众视野,还需根据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需求而定,但作为普通市民需爱护这些公共设施,使其更好地为有需要的市民服务。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