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城市符号 >

温州城市雕塑急切呼唤“温州味”

时间:2011-09-05 16:34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李 中
华盖山·工农兵
 
中山公园·白鹿衔花 
 
五马街·五马奔腾
 

    改革开放初期,南来北往的汽车通过瓯江大桥时,总会被屹立在桥南的“白鹿少女”雕塑所吸引。它是温州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座大型雕塑,形象地诠释温州人“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精神风貌,成为温州城市形象标志性建筑之一。

    如今行走在市区街头,不时会看到市民和游客在“五马奔腾”、“世纪之光”等城雕前合影留念。城市雕塑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作为千年历史古城的温州,城市雕塑现状如何?现有的瓶颈又该如何突破?

    □记者 李 中 文/摄

    华盖山“工农兵”,难以割舍的老城雕情结

    手握铁棒、铁犁和钢枪,昂首挺胸、英姿飒爽,历经半个多世纪洗礼,“工农兵”塑像仍屹立于市区华盖山山脚。

    闲暇之余,退休工人杨景洪老人喜欢在华盖山下散步,看看雕塑,这成了他晚年生活的一种习惯。说起这座城雕,会勾起很多往事。

    上世纪50年代,休闲娱乐的场所很少,很多年轻人见面都约在“工农兵”像下。“当时温州市区就这么一座大型雕塑,大家都觉得很新奇,整天有人来围观、来合影。”杨老伯说,“工农兵”俨然成为市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年华盖山前面的中山纪念堂前喷泉水池还有一处‘撒尿童子’的雕塑,憨态可掬和滑稽搞笑造型引来不少忍俊不禁的观众。不过也有人对这个小童有不同的声音。“当时年少喜欢绘画,经常以撒尿童子为样本,为此还受过家长伤风化这类的斥责。”70后李先生聊起记忆中的城雕时,仿佛穿越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他说那时大家拍照取景,多是“工农兵”、中山公园的“白鹿衔花”、“赵尔春”等城雕,围绕着城雕,不同年代的温州人留下了不同的人生记忆。

   “可惜当年有的城雕不复存在,有的破败不堪,如今新的城雕数量少,且文化内涵也不够深。”聊起现在的城市雕塑,李先生有些遗憾。

    现有城雕病症:脱离温州地域文化

   “现在的城市雕塑,声音最多的应该是新城的物华天宝吧。”市民周先生说,他眼拙,端详了几次没看出物华天宝什么特别文化涵义,但作为地标,它又很成功,很多人初到温州不知该怎么走,只要有人告诉他:你到了新城那个“大火锅”,往某某方向再走,方向基本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采访中不少市民持相同看法,他们认为时代在发展,城市雕塑也应与时俱进,但眼下能反映温州本土文化特色、展现温州之美的雕塑,太少了。喜欢旅游摄影的网友“岁月如歌”说,国外的城市重视雕塑不用说,国内一些城市雕像也颇有“量体裁衣”妙处,比如武汉步行街的挑水夫、郑州步行街的钟表修理匠、乌镇水塘边的洗衣女、绍兴城市中心的大毡帽等等,令人一看,这能和这座城市的历史人文、精神气质对上号。

   “温州市城雕的优秀作品较少,缺少对本土化、当代精神的关注,从而影响了温州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著名城市雕塑专家白一教授考察了温州城雕后指出,尽管近几年来温州城市雕塑数量有所增加,但大部分作品只是单纯表达某种艺术美,脱离了温州地域文化,与市民亲近不够。

    全市城雕63处,远落后于厦门烟台等同类城市

    那么,我市眼下的城雕“家底”到底如何呢?

    4年前,我市曾对中心区的雕塑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是,城雕总数只有63处,在市区若干个居住区内,几乎没有雕塑作品;在城市出入口和城市广场这两个重要的公共空间里,城雕也只有寥寥13处。这和厦门、烟台、汕头、威海等同类沿海城市相比,数量明显偏少,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明显偏弱。

    调查显示,我市现有的城雕中,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反映历史题材,如楠溪江大桥桥头的谢灵运雕塑,海坛山上的赵尔春像;第二类是主题性雕塑,如“工农兵”、“白鹿衔花”、江心屿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第三类是结合建筑绿化环境的装饰雕塑,街头小品。温州现有的雕塑第三者居多。

   “这是一座魅力四射的城市,可惜现有的城雕不能很好诠释这座城市的美和气质。”曾经参与我市城市雕塑设计的北京金磊雕塑艺术中心负责人认为,瓯越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一朵奇葩,当代温州人又是商行天下的重要代表群体,温州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海洋文化、商贸文化等等,可为城市雕塑创作提供不竭的源泉,作为城市管理者与文艺创作者,理应好好反思、好好挖掘。

    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城市雕塑迎来闪亮生机

    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访了市规划局。市规划局技术处处长黄唯中向记者透露,为了增加城市韵味,规划部门曾编制过《温州城市雕塑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当时仅作为一个课题研究,没有执行约束力。

    之所以四年来规划未付诸实施,黄唯中解释是当时温州缺乏良好的城市环境,时机并不成熟。

   “可以想象一下,在四周都是流动摊贩,违章建筑和乱扔的环境下搭建城市雕塑,这是一幅怎样的不和谐景象。”但黄唯中说,如今温州正大力拆违透绿,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选择地在城区建城雕,时机适当。

   “城市雕塑一定要和温州特色相结合,城市规划中不能少了这些文化元素。”履新不久的市规划局局长叶建辉对城雕话题相当感兴趣,认为这也是给他提了个醒,这是温州创建文化历史名城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在叶建辉眼中,优秀的城市雕塑是宝贵的城市艺术品,如“工农兵”、“白鹿衔花”、“五马奔腾”这些优秀的雕塑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正是遵循了城市雕塑与市民生活相连、与城市精神相连的准则。这条准则,也正是进行城市雕塑规划的本源。他认为,可以考虑从城市总体规划的高度、广度、深度,来对城市雕塑的设置、建设与管理进行通盘考虑,避免无序、杂乱的城雕建设,打造经典城市雕塑景观。

    他山之石:城雕建设管理应有个“娘家”

    城市雕塑正引起更多的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记者日前在市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里看到,在该办向市委市政府提交的工作计划实施细则中,城市雕塑作为独立一块内容名列其中。

    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办工作人员余求红告诉记者,市民对居住生活环境追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有品位、有内涵的城市中,而城市雕塑是城市品位的点睛之笔。眼下温州正在全力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创作一批有温州特色的雕塑,是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必不可少的步骤。据了解,该办正在开展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温州历史文化名人评选,之后着手准备在各大公园和街头设立雕塑,增加城市文化品味。

    不可否认,一个城市的城市雕塑,需要进行合理规划、与妥善的管理。然而记者在采访中遗憾地得知,我市城市雕塑在整体规划、管理体制建设上,出现大家都可以管、大家又都管不了的尴尬局面,缺乏一个真正的“娘家”。

   “温州缺的不是创作题材和主题,而是规划和管理。”参与我市城雕规划设计的全国城雕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内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雕塑规划实施的具体部门,例如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制订北京城雕远期、近期发展计划及管理工作等,许多城市甚至设有雕塑办。温州要想在城雕创作上有大手笔,可借鉴此类经验,让城雕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循序渐进,有章可循,让城市因雕塑而更加精彩。

    千年古城,写尽千年风流。当代温州需要什么样的城雕?你和城市雕塑又有什么样的独特故事?请发wh7407@126.com或上温州城网发表意见,与我们交流。中国规划网杭州9月5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