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们栖息繁衍的地方,是生产力诸要素集聚的场所。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生发和积淀了灿若星河的城市文化,彰显着城市个性特质,成为城市发展的灵魂和软实力中最重要的基因。 武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资源大市,孕育了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这是城市发展极其宝贵的财富。人是一切文化活动与创造的主体,尤其是那些成就卓著、富于创新精神,并对城市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甚至人类文明都有杰出贡献的名家大师们。他们在文化领域的创造性劳动,不仅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构成这座城市最具魅力的人文景观,也是我们探寻一座城市精神内涵、文化气质、人文底蕴的津要所在。本书所推介的这50位武汉历史文化名人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品牌和最珍贵的资源。 江城武汉自古以来即为河山形胜之地,曾吸引历朝历代无数文人墨客留连于此,留下大量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和名人轶事。古时的武汉是因武而昌、因商而兴的城镇。由于横贯东西的长江、纵接南北的汉水交汇于此,其交通便捷畅达闻名于世,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称。历代来往的文人墨客虽然不少,但多被历史的尘沙所掩没。明清交替之际,资本主义萌芽曾给这个城市带来新的辉煌,成为“天下四大名镇”之首。19世纪60年代汉口对外开埠,西方列强依靠坚船利炮,强取豪夺,武汉饱浸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辛酸历史,也促成了这座江城古镇向近现代城市的快速演变。随着张之洞督鄂,开实业,办洋务,练新军,创新学,举新政,在武汉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对外开放及早期现代化的先河,使之无论在商业、近代工业、交通、教育及社会生活各领域,处处得风气之先,成为“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中国内陆最大都会。城市的转型与崛起,使武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数度成为全国的中心。大武汉城市的崛起为文化人一伸抱负,一展才华搭建起宏阔的舞台,孕育了武汉近现代丰厚的城市文化。西风东渐的洋务运动和随之而来的文化启蒙、思想解放、变革运动、革命斗争、民族抗战,源远流长的荆楚文化影响,都为武汉城市文化的滋生繁衍提供了适应的土壤与环境。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武汉的文化事业、市民文化生活及各类文化活动,迅速由封闭的中式古典形态向开放的中西融合的现代形态演变,呈现出勃然而兴、空前繁盛的局面。一时间,一大批武汉文化才俊孕育而生,各路文人才子纷纷际会于此。他们或关怀民生民漠,或寄情大好河山,或引入先进思想,或投身革命洪流,或探索教育革命,或致力文化改革,在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文艺领域和学术、教育、新闻、图书、文博等更为广泛的文化领域,纵横捭阖,各擅胜场,造就了近百年武汉城市文化空前繁荣的盛景。这场富于革命性的近现代文化运动,催生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文化创造人才,这就是我们今天仍津津乐道并引以为荣的近现代文化名人。 武汉作为华中文化名城,自古就是物华天宝,山水相彰,人杰地灵之地。打开武汉近现代文化历史画卷,近距离观察这个文化人群体,我们仿佛进入一座丰采多姿、让人高山仰止的文化殿堂。 主政湖北18年的晚清重臣张之洞,在办洋务,兴实业的同时,办新学,劝学术,引人才,对武汉近现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率先引进开放先进的文教理念,兴办了一批具有现代特征的书院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新型科学文化人才;大力倡导务实重学的人文风尚,广泛培养引进各类人才,使武汉成为名家大师层出不穷之都。在这浓浓的重文兴教氛围下,近现代武汉诞生了一批又一批文化先驱和大师。新儒学开山祖师熊十力,“章黄学派”代表人物黄侃,国学大师梁鼎芬、王葆心,方志学家朱士嘉,学贯中西的哲学家韦卓民,中国第一个图书馆学博士桂质柏等,皆成为海内外公认的学术界领军人物。杰出的教育家王士杰、王星拱、杨端六、陈时、余家菊,地质学家李四光,开普通话教育推广之先声的张继煦等,无不成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先驱和杰出代表。更有一大批文化仁人志士,他们怀着对这片土地无限的钟爱,吸吮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养分,以放眼世界的开放胸襟,在新文化思想和科学民主精神的引领下,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近现代文化作品。富有盛名的“珞珈三女杰”,堪称中国近现代文化女性写作的杰出代表,其作品至今仍作为范文列入教材;为珞珈山起名的闻一多,出生黄陂的七月派诗人绿原,则是中国新诗创作的领军人物;把安徒生童话引入中国的叶君健,儿童文学大师严文井,其作品滋润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心灵;不屈的革命文学斗士胡风,在新文化论战中显现爱国本色的胡秋原等以文学追求真理,“虽九死其犹未悔”。还有以唐义精、唐一禾、张肇铭、蒋兰圃、张振铎等为代表的湖北现代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先驱们,无论在民国初创的多事之秋,还是在民族危亡的战乱之时,始终坚贞不渝于艺术理想,推陈出新,勤奋作画,倾心育人,耕耘出湖北现代美术的满园春色。而最具荆楚地域文化特色、又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艺术形式汉剧,正是由于余洪元、吴天保、董瑶阶、李春森、傅心一等一代代汉剧艺人的辛勤努力,才使之流传于汉水流域四百多年的古老剧种成熟、辉煌于武汉,傲立于中华民族经典剧种之林;楚剧的诞生,也因为有了民间艺人的不懈奋斗,产生了高月楼、沈云陔、关啸彬等为广大戏剧观众所追捧的艺术名家,成就了这个活跃于田间地头、连戏剧名称都没有的乡村小调,提升为武汉城市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出生江夏的谭鑫培,以汉调投身京剧表演,创立京剧谭派艺术,终成“无腔不学谭”的一代国剧宗师,谭鑫培及江夏谭门京剧七代人代代名家辈出的传奇,不仅使汉剧成为京剧之源,而且创新了京剧的艺术特色。而高盛麟、高百岁等京剧名家,则将武汉的京剧艺术推向了与北京、上海并称中国京剧“三鼎甲”的巅峰。还有书法大师宗彝、张裕钊,现代音乐家夏之秋,在民众乐园成长起来的京剧关派创始人关肃霜等,其盛誉超出了国门而留芳海外。一批面向大众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新闻界人士,如报人詹大悲、胡石庵、蔡寄欧,他们以报纸这一新兴的思想文化传播手段作阵地,立志革命,引领舆论,维护公正,启迪新知,“一支笔胜十万兵”,推动武汉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文化转型。 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丰硕的创作成果和巨大的人格力量,代表了武汉的一种城市精神,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和独特的人文魅力。这种城市精神,既是武汉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结晶,也是弘扬武汉城市精神的重要支撑。正是他们牵系着武汉千百年的缕缕文脉,为武汉的文明史写下了绚丽多彩的华章,培育了深厚的都市文化底蕴,为我们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财富和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他们奏响了武汉近现代文化的交响曲,造就了武汉文化的辉煌历史,奠定了武汉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地位。武汉因他们的丰功伟业和横溢才华而闻名中外。他们是武汉近现代文化的优秀代表,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精英。如果没有他们的杰出贡献,武汉的文化积淀不会如此丰厚,武汉的文化辉煌不会如此灿烂夺目。我们不能对城市的历史文化失忆,不能淡漠这些文化名人创造的辉煌伟业。 挖掘、整理、记载、弘扬城市历史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品读武汉文化名人》编纂者细心拂去历史的尘烟,经过悉心挖掘、整理、编纂,用翔实的史料、栩栩如生的图片,生动形象地把50位武汉历史文化名人及其经典作品展现在读者面前。她为我们展示了武汉文化名人的成长足迹与精神风貌,勾勒出我们城市历史文化的精华,丰富着我们城市的文化神韵,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武汉文化名人精神,使武汉的文化名人资源得以丰富,城市的文化灵魂得以慰藉和延续,城市的文化与历史底蕴得以展现。《品读武汉文化名人》既为广大读者系统了解武汉文化名人提供了较为详实的文本,为深入研究这些历史人物和武汉近现代文化提供了入门路径,更为我们建设现代文化名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将武汉近现代文化史比喻为一座丰富多彩的殿堂,那么《品读武汉文化名人》的编著出版,犹如为近现代文化名人塑像,使他们的形象映入我们的眼帘,萦绕于心际,激发我们创新,为转型的城市铸魂。这无疑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文化建设是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当今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它要求文化与快速增长的经济相适应,与政治、社会发展相协调。殷实的文化底蕴是城市发展的凭借。从这个意义讲,文化是城市的制高点,是城市形体的脊梁,是城市的精、气、神,是城市命脉所在。文化灵魂是由人孕育的,文化名人则是其中最闪光的因子,是一个城市不可忽视的文化资源,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者。文化名人之于城市,留下的不仅仅是名声、荣耀、历史,还有不朽的精神文化财富。文化名人在现代城市形象中的彰显,不仅可以丰富城市的文化神韵,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品位,增加城市的人文魅力,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无论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文化教化人的角度来看,文化名人都是一个城市最宝贵的名片,更是新时期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源泉。在文化产品走向市场的趋势下,我们应该发挥武汉历史名人文化的优势,为城市的文化建设乃至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今天,我们回顾、梳理这段城市历史文化,既为她曾经的灿烂而倍感骄傲,更深感延续丰富城市文脉的责任重大。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是延续不断的。现在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是先辈留下的精华,每个武汉人都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其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其为现代城市增添魅力。如何挖掘和利用好武汉丰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家底,让前人之薪火相传于当下,光大于后世,再创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辉煌,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武汉人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市、树立城市精神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视,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城市的发展之中,形成城市发展的新的文化魅力,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意。《品读武汉文化名人》开了一个好头。我们要结合城市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面地加强对历史文化杰出人物、名人文化、重大文化事件的资料搜集、整理、挖掘、编著、研究和保护。努力创造具有城市个性的文化产品、文化品牌,积极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文化影响,树立城市新的形象。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属于我们这座城市的独具魅力的名人文化殿堂,让城市的文化名人和名人文化永久传颂,发扬光大,并产生更多的新的文化名人,为城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谱写新的华章。中国规划网武汉12月15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