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城市符号 >

雪中古老的北京钟鼓楼与胡同

时间:2010-12-05 15:29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沙罗双树

 

    胡同——这贯穿于北京这座古老而美丽城市的几千条特殊音符,记录了百年的风雨沧桑、美好与沉重,承载了几个世纪的历史见证,同时,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它独有的京味文化。


 

    而我们——一群已经走入人生朝气的青年人的童年,也就是伴随在胡同中度过的,那一座座古老的四合院的长草的门洞、那些慈祥的老爷爷老奶奶、那一座座胡同特有的公共厕所、那从窗户上烟囱中冒出的青烟、那一声声熟悉的“吃了吗”、那些走街串巷的小贩与收废品的三轮车、那永远令我们熟悉的“油条、豆汁、豆腐脑、冰糖葫芦”——还有最最宝贵的财富:我童年那些“发小”长大的永远善良无邪的小伙伴!


 

    那时的时光总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天那么蓝,我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在胡同中奔跑、跳跃、唱着、玩着——扔包、爬树、上房、捉迷藏都成了我们最快乐的游戏。还有那难忘的什刹海的滑冰、一起逛那卖有帖画、小手枪的摊位、如同艾敬歌中唱到的一样:一起坐在门前暖洋洋的台阶上畅想明天的、长大的故事……——“记得当时年纪小,随波逐浪没烦恼,天空就是乐园心中白云飘”,那一条条或蜿蜒或笔直或宽阔或窄小的胡同如同我们童年的见证人,又像我们童年的日记本,记录了我们快乐的纯真年代!


 

    伴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相继长大,走入社会的我们似乎都适应了都市节奏的游戏规则,变得“聪明”——抛掉了很多纯真的东西而换来了一些对周遭生存空间的世故。而永恒不变的还是那一条条永远最美的胡同、一排排或高或低的平房,我们的影子、声音被深深的记录在那砖瓦间!


 

    随着一个个写在文物般围墙上的“拆”字、随着推土机的轰鸣声,“现代文明”的高楼大厦正在把这个古老城市的胡同、平房一条条、一座座无情的吞噬,我们悲哀的发现,他们也同时吞噬掉我们心中最宝贵的、最纯真的东西!


 

   “我的家就在二环路的里边,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他们正在看着你掏出什么牌子的烟。小饭馆里面辛勤的是外地的老乡们,他们的脸色和我一样。单车踏着落叶看着夕阳不见,银锭桥再也望不清那西山,水中的荷花它的叶子已残,倒影中的月亮在和路灯谈判,说着明儿早晨是谁生火作饭,说着明儿早晨是吃油条饼干。钟鼓楼吸着那尘烟,任你们画着他的脸,你的声音我听不见,现在太吵太乱,你已经看了那么长的时间,你怎么还不发言,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我的家就在二环路的里边,我的家就在钟鼓楼的这边,我的家就在这个大院的里边,我的家就在这个地球的上边”


 

    胡同,这个本应是每个在北京长大的孩子最熟悉的文化,正在被黄毛绿毛的“高丽棒子”文化所取代,没有人为之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倒是老外们却对我们自己本应重视的文化而情有独忠。我们自己的青年人,都在干些什么呢?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民族文化正被一点一滴的抛弃掉。


 

    然而我欣喜的看到我的很多童年的小伙伴们正用行动、用互联网来呼唤一种传统文化的复苏,更重要的,是对童年的一种纪念和对人性本源的一种呼唤,毕竟,那美丽的童年只有一次,却是那么的迷人与五光十色!——纪念我们胡同中的童年!


 

    是的,我们是一群曾经的“胡同串子”,然而这个词在今天却是褒义的,在这个物质与金钱占领一切的时代,是否太缺少这样呼唤传统文化与淳朴人性的“胡同串子”了?


 

    其实,还有太多的话要说,只是篇幅和一些原因所现无法阐释了,那么就让我们打开这多姿多彩的胡同画卷,来一起感受那历史与淳朴的复苏,那古老围墙下的故事!



最后,感谢你打开这些画卷,因为你正参与一个回归自我的开始!


砖瓦街巷——我们永远的情思!

一片白雪茫茫的景象。

    中国规划网北京12月5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