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酒吧遍布三大区域。儿童公园对面,果戈里大街一侧最为集中。马家沟两岸聚集了风格各异的数家酒吧。每当夜幕降临,酒吧彩灯初放,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道里区的酒吧主要分布在中央大街两侧,其余的则分布在地段街、友谊路附近……开发区酒吧在会展中心一带较为集中。
昏黄的老照片、低沉的音乐,让你不知不觉中沉入一种恬静的氛围。喜欢酒吧的氛围
追求酒吧的格调,或许是泡吧一族经常光顾酒吧的主要原因。午夜时分,窗外夜色如水,屋内灯光柔和,流泻的音乐在人的心头滑过,乐曲将光与影轻柔地融合在一起。点一杯冰镇啤酒,让淡淡的苦涩在口中萦绕。再细细地品味酒吧内的每一件小小的摆设、一张张独具匠心的装饰画,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在无声地向你倾诉。相识的人在热烈地交谈,素不相识的人自斟自酌,想着自己的心声,没有人会打扰你,你可以静静地整理自己的思路。人们的思绪开始变得漫无边际,想象着也许在某个酒吧的角落,就像《卡萨布兰卡》所表现的,一段凄美的恋情已经开始。
随着酒吧越来越个性化、主题化,酒吧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流行文化的招牌。
有人泡吧是为了寻找同道中人。这些人或者酷爱户外运动,或者喜欢摄影,经常在一个酒吧相聚,酒吧竟然因此而具有特色的文化。这种爱好或是与酒吧直接相连,或是与酒吧间接相连,反正,酒吧把大家密切在一起。我市个性酒吧有球迷吧、车迷吧,还有因为喜欢古典音乐而聚在酒吧的手机玩家,成就了酒吧的特色,还有人为了提高口语而专泡老外聚集的酒吧,酒吧因此成为英语爱好者沙龙……
也有人经常穿梭于酒吧,目的是追逐文化时尚。茶余饭后,朋友们谈论的中心经常围绕酒吧,与朋友们一起议论着酒吧的趣闻轶事,比较各个酒吧的异同,比如上海的酒吧格调如何高雅,北京人如何从一家酒吧串到另一家酒吧……在这种谈吐中,享受一种吧文化带来的乐趣。
与南方的城市相比,哈尔滨酒吧文化这个招牌,似乎粗具雏形。
主题酒吧各取所需
“五一”长假,如果你有心情,如果你有闲暇,去泡酒吧吧。我市的酒吧大体上可分为两种:静吧与闹吧。静吧并非没有音乐,只是乐曲声音很小,不会打扰客人谈话,音乐是作为一种背景,烘托气氛。而闹吧也不是喧闹的意思,而是指酒吧带有歌舞表演,给人们一种视听上的震撼。在此基础上,按照主打基调、顾客群体的不同,酒吧又带有不同的氛围,不同的风格。
带你回到过去露西亚是典型的静吧。餐厅的经理介绍说,光顾这里的人都是文化界的朋友和一些国外友人。比如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他们有时在离去之前会在留言簿上留言:“酒吧为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他们对哈尔滨的过去有了感性的认识”、“希望下次来哈尔滨还能旧地重游”……生意不好的时候,看看这些留言既感到一丝欣喜,也感到承担了一份责任。
推开酒吧的房门,伴随着一串清脆的风铃声,人们仿佛来到了过去俄罗斯人家中的大客厅。墙壁上挂满了照片,记录了一位俄罗斯老妇人的一生。壁炉下古旧的皮包仿佛在告诉人们:主人刚刚出远门回来。墙角的小桌上摆放着一家老式相机,相机的支架上缠绕着一簇簇盆景的藤蔓。干枯的藤蔓上点缀着几片新发的绿叶,过去与现实的界限已经变得很模糊。房间里细碎的钢琴声如同静静流淌的河水,不时翻卷出旧日的记忆。只有人们的视线移向窗外,看着街上闪亮的霓虹灯才发觉,自己还身处现代。
经理说,他是搞建筑的,哈尔滨的老建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一些老建筑的消失让他很痛心。他本人是中俄混血,对哈尔滨怀有特殊的感情。墙上照片的主人是一位叫尼娜的老妇人。老人生前是他母亲的朋友,过世后留下了这些遗物,他用这些遗物装饰了这间酒吧,希望酒吧能成为一个窗口,让人们了解哈尔滨的老建筑,了解哈尔滨的历史。
户外运动者的乐园坐在木制的桌椅旁,听酒吧老板介绍他和吧友旅行的经历,精神上已经开始了一次远途跋涉。前不久,酒吧老板携同26位吧友,个人筹资买了三辆越野车,远赴西藏探险,一路风尘仆仆,到了西藏后将车卖掉,整个旅行费用平均每人只有5,000元,这种经历是否给那些向往户外运动的人提供了一种思路?
酒吧老板介绍说,酒吧应有自己的风格。为了突出自己的风格,酒吧内的每一件装饰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苦心搜罗得来的,而且一旦发现不满意,立刻换掉。但遗憾的是,有些顾客对于装饰品的了解不是很深入,为此,他打算再附加一些文字说明,许多南方的酒吧也是这样做的,这是酒吧文化的一种宣誓。
推开阿尔卑斯酒吧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辆越野吉普车车头,左侧墙壁上立着车门,还有墙壁上悬挂的登山器具,鲜明地揭示了这家酒吧的一个主题:户外运动。经过精心打磨的车头告诉人们:尽管陈旧,但依旧耐用,仿佛随时准备冲出家门,踏上征程。墙壁上悬挂的登山器具更是别具风格,一把专用的登山镐,暗绿色的通讯工具,登山靴,还有一支废弃的氧气瓶被摆在了墙上最显眼的位置,氧气瓶上有许多签名。根据店主介绍,这只氧气瓶虽然已经废弃,来头却不小,这是一只来自珠峰的氧气瓶,上面的签名来自登上珠峰的著名的登山运动员。
老外的音乐沙龙布鲁斯属于闹吧,即歌舞吧。经理阿龙介绍说,布鲁斯客人中外国人特别多,说到这里,阿龙显得很自豪,哈尔滨的外国留学生几乎没有不知道布鲁斯的,外国人有个习惯,在去一个地方之前一定会打听那个地方的情况,这也是人之常情。听外国朋友介绍,许多外国朋友在来哈尔滨之前就知道布鲁斯了。他们来这里奔的是布鲁斯的音乐。有人说布鲁斯是以蓝调音乐出名,我倒觉得,这里音乐更像是一个“大杂烩”。这里有hip-pop、house、blues,有欧美沙滩音乐、摇滚乐,有美洲风格的、拉丁风格的……
阿龙说,他本身就是搞音乐的,以前做过DJ。当初成立酒吧的时候,也没想得如何赚钱,只是想同大家分享好的音乐,每个酒吧都有自己的风格,布鲁斯酒吧的风格就是前卫、时尚的音乐,他要让老外找到回家的感觉。
酒吧的开场演出是一段歌手的自弹自唱。昏黄的灯光下,歌手倾吐着离别的思绪,那只拨弄琴弦的手,仿佛也在抚慰着听众的心。感伤的音乐让人们紧张的神经慢慢变得放松,渐渐远离城市的喧嚣。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酒吧灯光开始剧烈地抖动,人们的情绪慢慢变得兴奋,激烈的鼓点让人们按捺不住冲向舞池。人们开始“放肆”地挥舞手臂,扭动腰肢。DJ熟练地调节着音乐的节奏,把酒吧的气氛不断推向高潮。俄罗斯女郎高挑的身材、优美的舞姿,在舞池中显得极为惹眼,周围的顾客自发地将她们围在圈儿里,看到有人捧场,俄罗斯女郎的舞姿变得更为热情、奔放。舞池里,人们已经浑然忘我,扣着节拍疯狂地扭动,宣泄着内心的烦恼与快乐。
吧文化折射经济与人文状态
一位酒吧老板对记者说,很多酒吧经营者都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他们在创办酒吧的时候,大都会以自己的嗜好作为酒吧的主打基调,希望以此为核心,聚拢一批志同道合的吧友。但主题鲜明的酒吧往往顾客人数较少,营业额上不去,酒吧的酒水看似价格较高,但一分摊到成本中,常常使得经营者捉襟见肘。酒吧毕竟是以赢利为首要目标,利润上的问题迫使经营者在理想与现实中作出艰难的选择。为了赢利,只能一种风格为主,同时兼容其它风格。从这个角度讲,我市还缺少纯粹的主题酒吧。
虽然从整体上讲,光顾酒吧的人越来越多,但到酒吧纯粹是为了泡文化,感受氛围的消费者毕竟为数不多。我市曾有一家以摄影为主题的酒吧,经营者是摄影发烧友,酒吧成立初期,的确聚拢了一批摄影爱好者,生意红红火火。但经营时间一长,老板发现消费者人数不见增长。一来二去,共同的爱好让顾客同老板打得火热,老板也不好意思收取费用了,苦苦维持一段时期,最后以关门告终。
再有,消费者的经济收入成为制约酒吧发展的瓶颈。我市的白领阶层收入偏低,这部分人很喜欢主题酒吧,讲求格调,但他们的收入又使得他们没有能力经常光顾酒吧。一位经营者举上海的例子作了说明。上海的一些高档酒吧投资成本高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比如一家苏格兰酒吧所有的装饰材料都来自苏格兰,但上海经济发达,高收入人群的人数很多,即使酒吧消费昂贵,但顾客的消费能力足以让酒吧正常运转。
我市消费者的观念相对落后,也阻碍了酒吧人群的迅速增长。比如阳朔,由于是旅游城市,光顾酒吧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大家在气质上都比较开放,眼界开阔。到了酒吧,人们不论相识与否,都会互相搭腔,经常是谈着谈着就成了朋友。有些酒吧里有留言板,很多人在上面留言:本人要去西双版纳,有同行者请回话。这种开放的氛围吸引了大批人群光顾酒吧。而在我市,陌生人之间很少搭话,如果有人跨越雷池,那么后果很可能就是一场争斗。
从这个角度看,小小酒吧已经成为地域人文状态的投影。随着人们眼界的开阔,心胸的包容,城市文化进一步的提高,哈尔滨的酒吧会进一步树起城市文化的旗帜,成为哈尔滨一道独特的风景。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