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城市符号 >

"文化自觉"理念与上海文化精神

时间:2009-12-17 12:5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2l世纪的中国,伴随着国内一些城市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步伐,新一轮城市文化建设的高潮正在掀起。从文化精神层面来分析,我认为上海与国内一些大城市最需要注入与倡导的是“文化自觉”的理念与精神。
  “文化自觉”与上海文化的魅力
  上海在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方面,已倾注了大量心血,也展示了它在世界上国际大都市中的风采与魅力。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上海已先后投入200亿元,建造大剧院、东方明珠、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上海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上海已成功举办了十几届旅游节和五届文化艺术节。
  上海在与世界最新文化频繁的交流、接触和对话中,不断展示出它对世界文化艺术所具有的敏锐反应,“海纳百川”的胸怀与能力,不断让世人感受到这座城市在文化艺术发展方面的勃勃生机;上海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开始把上海写进了世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历史,在世界上树立了上海、中国的文化品牌。
  但是,若以“文化自觉”的精神来评价和反思上海的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其不足也是明显的。国际文化大都市不仅要有一流的文化设施、一流的文化环境、一流的文化演出,更要有一流的科技、一流的文化艺术人才、一流的市民素质。
  “两千年历史看西安,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一百年历史看上海。”若把上海与巴黎、纽约、罗马、莫斯科、东京、渥太华、悉尼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比较,这些文化都市性格鲜明、特点突出,没有人怀疑它们的文化都市地位,与其相比,上海文化尚缺乏一种辉煌气势和大度,缺乏深厚的人文气质,少了一些传统性的凝重。
  巴黎、纽约、伦敦、东京、悉尼等城市作为国际大都市,都有其不同的个性和魅力,既是不同城市的历史记忆、历史文化的积淀、历史文脉的延续,也是不同城市的居民在千百年来的交往实践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在城市文化中的折射和聚焦,又是不同城市居民对自己喜爱的城市生活与文化样式的创造。正是这种历史文化、历史文脉和不同城市的文化样式,才向世界展示出不同城市的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
  弘扬上海的“文化自觉”精神
  当前,亟需倡导上海的“文化自觉”精神,并以这种“文化自觉”的精神反思与指导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建设。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上海都市文化的建设,既要着眼于世界文化的前沿,又要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凸显上海文化的个性与魅力。
  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首先直面的是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经济全球化不是单个人、单个地区、单个民族、单个国家的行动,而是全球无数个人、无数个单位、无数个民族、无数种制度在全球经济与社会交流和交往实践中的互动,这种互动的多元性、多维性、多层性,决定了文化的多元性。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从本质上折射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促进了人类文化的新繁荣。
  海派文化是不少上海人津津乐道的,但有些人对其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海派文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海纳百川,熔铸中西;一方面是殖民地时期所留下的媚洋习气。作为2l世纪的上海文化和文化产业,应大力弘扬海派文化中海纳百川、熔铸中西的气魄和精神。这是上海文化的灵魂和动力。
  第一,以“文化自觉”精神,促进“海派文化”的现代转型。
  上海开埠以来,就一直受西方文化影响,但上海从来没有简单地“西化”,而是融汇中西文化,形成独特的“海派文化”。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下,上海面对第二次西方文化的大规模传播,应以“文化自觉”的精神,融汇中西文化,实现“海派文化”的现代转型,即以“现代海派文化”来凸现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丰富内涵,使上海文化既具有国际化的时代性,又内涵上海自身的独特历史感。我们应该把“现代海派文化”作为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文化的特色。
  第二,重视挖掘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关系。
  江南文化是上海历史更为悠久、底蕴更为深远的遗产型文化。自晋室南渡,中国文化中心逐渐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特别是江南地区移动。至唐代,虽然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长安享誉世界,但南方的扬州、金陵、苏州、杭州及广州已十分繁荣,特别是苏杭一带。
  江南文化基本上是吴越文化。上海位于吴越两地交汇处,上海文化是吴越文化的融合。以天时、地利、人和讲,上海客观上是现代江南文化的代表,也是传统江南文化最具实力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开发者。可惜,上海好像对其代表身份并无应有的意识,对江南文化的弘扬、开发力度不够。
  第三,重视海派文化产业的高关联性。
  第一层面,是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高度关联。从总体上说,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关联,主要是强调海纳百川、熔铸中西的海派文化精神和江南文化的绵柔悠长的水文化特质的关联。
  第二层面,是江南文化内部各文化类别之间的高度关联。除了注意江南文化中各类别文化之间的关联外,还要高度注意江南文化中各类别文化与国内外同类别文化的关联。这样,可以在这种高关联性的观照中出思想、出创意。
  第三层面,是产业之间的高度关联。华东地区的影视、旅游等文化资源都可以通过产业联结的方式,实现制作、市场、营销、流通和消费等方面的相互融合。我们要特别重视文化产业之间的内在的关联性,将其组建成一个个文化产业链。惟其这样,才能将上海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不仅要全面规划、整体布局、重点建设,形成一流的文化设施、一流的文化环境、一流的文化艺术人才,而且要从国际大都市不同区域的实际出发,形成区域文化功能相区别、各具特色、多元文化形态纷呈的“文化圈”。
  对国际大都市的文化,人们一般从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建筑、文化景点、历史文化遗迹、市民文化素养来认知与判断,很少涉及城市的“文化圈”。随着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保持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体现世界性。如上海虹桥“功能文化圈”的崛起,正是顺应了上海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需要。在“文化圈”里聚集着高水平、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上海还在打造人民广场文化圈、环豫园文化圈、环多伦路文化圈、环汽车城文化圈、环五角场文化圈、环徐家汇文化圈、环朱家角文化圈等等。这些“文化圈”的兴起,如蔚蓝天幕上银河横空,星座璀璨,遥相呼应,共同构筑起上海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新形态、新格局。
  国际大都市“文化圈”的形成,对上海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意义显著:(1)有利于形成特色鲜明、多元文化并存的良好生态空间,培育区域文化竞争力。21世纪,文化竞争力日益成为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个关键的要素。(2)有利于挖掘城区的文化内涵,整合城区文化资源,提高城区的文化品位。上海大都市“文化圈”的兴起,不仅有利于各大城区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区域文化资源,而且有利于协调各方共同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理念、灵活的运作,全方位加强城区的文化建设,形成区域文化竞争力,促进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建设。(3)有利于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提升城区文明。文化本身具有于“润物细无声”中影响人、陶冶人、凝聚人心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上海国际大都市“文化圈”的建设,能使市民在各具特色的“文化圈”中增进对本社区、本城区的认同感、归宿感,增强凝聚力,同时为国际大都市在新形势下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提升城区文明,找到一条新的途径和方法。
  “文化自觉”与上海都市文化形象
  城市都有其外在形象,从民居、建筑、街道到城市文化景观,都是城市的一张张名片,是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但城市文化形象是其文化内涵的外在显现。我国的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旅游、观光的首选,在于其特色鲜明、令人难忘的文化内涵。
  北京的城市文化形象是经典的历史文化建筑(文物)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北京的胡同也具有文化特色。
  杭州则是个柔情似水的城市。它有钱塘江的江水、大运河的河水、西湖的湖水,有山上流下来的泉水,有天上落下的雨水;还有地下冒的井水;甚至还有钱江潮带上来的海水。
  如果说武汉是一颗珍珠,长江便是那根串珠之绳,从武汉穿心而过。是长江使这座城市充满了一股天然的雄浑大气,这股大气使得生长于此的武汉人豪放而直爽,颇有北方人的气韵。
  显然,在上述城市各具风采的文化形态中,渗透着浓浓的人文文化。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既要重视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形态”,更要重视国际大都市的文化精神,要使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形态”与文化“神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城市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近年来,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对优秀传统艺术品种的保护和继承,2000年上海启动了“整理、抢救优秀表演艺术资料”的跨世纪工程,在3年内,投入1500万元专用经费,录制200台优秀传统剧目;上海从去年起实施了以演出为中心,抓好精品、优品、新品创作的新举措,希望借此催生更多精品力作。从2004年到2007年间,上海将建成100个标准化的、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教育、体育、科技等多功能服务的公益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同时,上海在大力推进城市“公共艺术、城市雕塑及城市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对上海的城市雕塑从整体上重新规划,试图从“精、气、神”上辐射这座城市强烈的时代精神与文化特征。
  上海文化发展的种种努力,表明它正在展示其魅力和文化精神:(1)上海文化的世界性和特色性。上海文化要具有世界文化和中国特色文化的双重特色,以世界文化的包容性来发展中国、上海自身的特色文化,以特色文化促进中国与世界文化的相互融合;(2)上海文化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上海文化在弘扬尊崇科学与人文相互融合的现代海派文化内涵,构建世界科学文化信息发布的前沿阵地,并善于通过人文精神的灌注,来解决数字化、信息化等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人文和社会问题;(3)上海文化的引领性和时尚性。上海文化要引领风气之先,在全国塑造引领时尚文化的前沿阵地,凸现出上海文化始终与世界同步的魅力;(4)上海文化的辐射性和聚合性。上海文化要形成强烈的文化辐射和聚合功能,要使上海文化成为中国“生产文化”、传播文化的中心,营造世界文化人必须经历“上海舞台”以验证自身知名度的文化聚合和文化传播效应;(5)上海文化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上海文化在努力培育“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文化精神,以涵盖和容纳世界所有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塑造文化生态多元共生的文化机制。今天,上海的文化正伴随着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以“文化自觉”精神关注城市的人文特色,关注人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人文素养;在追求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国际大都市的风采。
                                                                                           (作者为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