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8月26日讯(记者 欧阳倩 通讯员 罗炯炯) 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这是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今天下午在长沙作题为《城市文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报告时的观点。
单霁翔用了大量的图片和生动的例子,纵论了文化遗产保护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打动了在场千余名听众。他谈到,当前,中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展开,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特色保护处于最紧迫、最关键的历史阶段。面对种种问题和挑战,每座城市都必须从文化入手,从全局和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期得出正确的创新理念。
(故宫博物馆院长单霁翔作主题报告。罗炯炯 摄) 在谈到文化城市的建设时,他表示,城市记忆消失、城市面貌趋同、城市建设失调、城市形象低俗、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精神衰落、城市管理错位和城市文化沉沦是应当避免八大的误区。“在城市形象建设上,一些中小城市盲目模仿大城市,追求高层、超高层建筑,使得城市形象显得生硬、浅薄和单调。每座城市都必须以文化战略的眼光进行审视,逐步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 他表示,城市文化建设要注重拓展文化遗产保护的外延。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素方面,要从重视单一文化要素的保护,向同时重视由文化要素与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混合遗产”、“文化景观”保护的方向发展;在文化遗产的保护类型方面,要从重视“静态遗产”的保护,向同时重视“动态遗产”和“活态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在文化遗产的保护空间尺度方面,要从重视文化遗产“点”、“面”的保护,向同时重视“大型文化遗产”和“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间尺度方面,要从重视“古代文物”、“近代史迹”的保护,向同时重视“20世纪遗产”、“当代遗产”的保护方向发展;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质方面,要从重视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保护,向同时重视反映普通民众生活方式的“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形态方面,从重视“物质要素”的文化遗产保护,向同时重视由“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结合而形成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
讲座最后,单霁翔先生对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自己的三点意见:一是,新时期文化遗产应拥有自己的尊严;二是,文化遗产事业应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应惠及广大民众。“比如长沙铜官窑遗址公园,长沙对铜官窑的保护、研究、展览,是文物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体现,对全国考古文物遗址建设具有启发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