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城市风采 >

一块“城砖”叩开世界大门

时间:2012-06-29 14:01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赵李红

记北京申报全球“设计之都”报告书设计者邵新

 

一块“城砖”叩开世界大门

记北京申报全球“设计之都”报告书设计者邵新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向北京授予“设计之都”的批准函,这标志着北京正式成为继柏林、蒙特利尔、名古屋、深圳和上海等城市之后的全球第十二个“设计之都”。至此,历时两年的“申都”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北京继2008年奥运会之后,文化艺术领域再次获得国际殊荣。而这两次成功申办的背后,都可以找到同一个名字书籍设计艺术家邵新。
  “申都报告”化身“古城砖”
  当“设计之都”报告书设计者邵新和他的作品一起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记者脑海里倏然冒出了一个活脱脱的概念:敲门砖的制造人。
  那个别具设计感的“申都”报告,经邵新心血磨砺,变成了一块大气磅礴的“古城砖”。轻轻掀开灰色“古城砖”的包装盒,“设计之都北京二零一一年”铭文镌刻和报告书红色封面上的三颗门钉,让人眼前一亮。邵新介绍说,它们象征着中国的三个“设计之都”北京、上海和深圳。封面上还以九宫之形排列着篆字书写的北京设计九大领域,分别是建筑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可持续设计、电脑动漫设计、服装设计、家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规划设计。在其金黄色的封面上,则艺术地展示了老北京棋盘形的街道,喻示着北京城本身,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设计之都”。
  邵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生于设计世家,父母是设计界知名的邮票设计和书籍装帧专家。在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下,他年轻时就在设计领域展示了过人的天赋和勤奋。
  二十多岁,他先后当过农民、插过队,又当过工人,开过长途大卡车。艰苦的环境磨练了邵新顽强的意志,更加坚定了他对艺术的追求。他从未放下过手中的画笔和写生本。三十岁时,他已成为出版社美编室主任。在这样的积淀下,早在80年代中期,邵新的封面设计就获得了当时书籍装帧领域的最高荣誉全国金奖。之后,他的另一作品又获得了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设计大奖。怀着对设计的执着和热爱以及青年时期的丰厚积累,邵新在1992年“下海”创办了北京理想创意艺术设计公司。时隔二十年,邵新和他的团队的设计已经遍及中国的金融、航空、文化艺术等多个行业。他的设计作品,很多都已深入人心,如绿色邮车上的“鸿雁传书”中国邮政标志,代表着科技和协作的中国移动标志,深圳航空他亲手喷涂在飞机尾翼上的“大鹏”标志……而在他的专业书籍装帧领域,尤其是画册、年报和宣传册的设计方面,更是取得了非凡成就。
  40年前往事成就“申都”杰作
  邵新和他的团队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的独家设计者。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获得成功之后,邵新在博客中写到:“一生做一件事足矣,我却做了两件,此生无憾!”这两件事,正是他担纲设计并为之自豪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与故宫博物院院徽设计。
  2010年底,北京申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工作启动,又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在平面设计家邵新和他的团队肩头。
  如何助力北京这座古老而创新的城市登上世界“设计之都”的殿堂,向国际舞台展示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创意产业成就?通过与具体负责“申都”工作的北京市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陈冬亮反复沟通,邵新愈发感到责任重大。作为“设计之都”的申请报告书,除了内容需要全面体现北京的设计产业发展之外在装帧形式和封面设计上,也必须能代表中国平面设计的水平。
  作为一名地道的北京人,自小生活在充满传统文化元素的胡同里,他对于北京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然而一开始接连几个初稿都不太满意,他把目光投向了北京城本身。
  设计的第一要素是色彩。北京城的色彩,体现在紫禁城灿烂的红色和金黄色,也体现在以皇城为中心向外绵延的灰色屋脊,那极富老北京神韵的“古城灰调”。于是这三种颜色,分别构成了“设计之都”申请报告书的外包装、正文封面和附录封面。紧接着是装帧形式。这也是整本申请报告书设计中最大的难点,也是最大的亮点。邵新想起了一件往事:上世纪70年代末,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应邀前往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将两块北京的古城砖作为礼品赠送给美方……于是,一块“城砖”的概念就诞生了。
  为了使“城砖”获得最真实的效果,邵新冒着零下13摄氏度的严寒到慕田峪长城为城砖拍照取材。又费尽周折,在故宫找到了一块刻有完美铭文的明代城砖。设计家的天才灵感,经过无数次的设计加工和反复研究,最终令盛放报告书的包装盒,化身为一块凝集着智慧和艺术的“北京古城砖”。
  至于报告书内的图片,因时间紧张、资料不足,邵新和团队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向全北京市的设计院、设计公司及设计师征集设计作品,从浩如烟海的5000多张图片中,最终甄选出了最能代表北京设计综合实力的300张图片。
  此后,为了达到完美的成品效果,邵新又带领团队反复进行选材及打样实验,亲自下印刷厂监督调色和印制,最终将报告书做到了极致。
  父子联手打造“北京古城砖”
  正是这样一块记录着北京设计辉煌成就的“城砖”,满载着各界的期冀,铺就了北京通往世界“设计之都”的成功之路,也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人士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申请报告中英文书名是由邵新的父亲,年逾八十高龄的著名邮票设计家、80版猴票设计者邵柏林亲自设计书写的。当年,80版猴票是由著名画家黄永玉创作,设计者就是邵新的父亲邵柏林。可以说报告书本身,凝聚了两代设计艺术家对北京设计走向世界的美好祝愿和梦想。
  “成功之后,您有没有为自己和父亲‘设计’一个别致的庆贺方式?”
  “当然,当然”。邵新回答,我的名字叫邵新,1956年我出生那年父母希望我今后从事艺术设计工作,而这项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我父母从事设计工作各六十年,我也从事设计工作30年了,两代人设计年龄加起来共150年。他们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北京获得设计之都。这一称号是我们设计艺术工作者的节日,而我们又能用我们的设计来参与北京申报,激动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6月15日这一天将是中国和北京设计师的节日。所以,自己做了精心准备,将父亲八十高龄手写的美术字“北京设计之都”装裱起来。编入父亲从艺六十年一书。而父亲的这本图书封面将由自己来设计完成。
  记者请邵新总结一下关于“城砖”设计成功的体会。
  邵新说,一切好的设计都是创作者从心灵里歌唱出来的。而自己素来欣赏塞万提斯的这句话:“笔尖乃心灵的舌头”,因为只有心灵自由,笔尖才能灵动,而缺乏自由心境的舌头,注定是会结结巴巴的。“通过设计这本申请报告,更加深了我们对于博大精深的北京文化和设计产业的理解。北京是我的家,作为一名设计师,能够为北京成为世界设计之都作出贡献,我深感荣幸。”
  邵新的语气中,漫溢着对故乡北京的深情以及身为一名设计家的喜悦与自豪。 文图 X017
  新闻链接
  “设计之都”设立于2004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办的“创意城市网络”中的一部分。入选城市需符合多项标准,如形成一定规模和水平的设计产业;具有成功举办国际级设计交易会、活动和展览的经验;具有设计特色的城市形象等。
  北京具有建设“设计之都”的深厚文化基础。这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拥有故宫、天坛、长城等6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北大、清华等80多所高校,并且最早开设设计专业教学,是中国的文化教育中心。北京还是全球前10名的国际会议城市,每年举办的国际会议5000余个,国际展览超过240个,是国际交往频繁的大都市。
  目前,北京拥有各类设计企业2万余家,设计从业人员近25万人,拥有798艺术区、二通厂动漫游戏城等30个设计产业集聚区,涌现出绿色制版印刷、北京牌电动汽车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2011年,北京还成功举办了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北京服装周等420余场设计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参与。而这些都成为了北京“申都”最大的优势。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