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这座2500多年的古城,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幸福新家园。 这个人口稠密的家园到哪里去找寻凝聚起“老苏州”、“新苏州”、“洋苏州”的那一股向心力,让所有人以主人翁意识投入到家园建设中,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融入、亲近这座城市? 我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倾力打造的“家在苏州”品牌,正给出越来越明朗的答案。 统领城市文化建设精气神“家在苏州”应时代而生 面对日益庞大的城市人口,苏州在提供良好的就业机遇、较高的工资待遇和悠闲安宁的生活环境的同时,能否也给予不断涌向她的人们从心底里认同的家一般的感觉?《苏州市流动人口发展2011监测报告》 中一连串数字的对比引发了深深的思考。 截至2011年12月,苏州市流动人口648万,占总人口50.2%,流动人口数量首次超过户籍人口,苏州已经成为仅次于深圳的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 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映衬出苏州由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而展现的城市魅力。然而同样在这份报告中也写到,在苏流动人口社会参与热情较低,参加过社区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的分别为17.5%、18.5%。参加过业主委员会活动、选举和评先进活动的分别仅为2.2%、4.0%,基本都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与较低的社会活动参与度相矛盾的是,九成以上流动人口表示喜欢自己居住的城市,关注城市的变化并且愿意融入本地人当中。 外来人员渴望融入苏州,老居民更是义不容辞的苏城主人。虽然现在人们都习惯上把苏州人划分为“老苏州”、“新苏州”、“洋苏州”三类人群,然而无论哪一类人都共同拥有着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家园,都是这座城市共同的主人。如何激发起他们对这座城市更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认同并融入城市文化,是摆在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前待破解的问题。 对一座城市最好的认同,是文化的认同,对一座城市最好的融入,是文化的融入。近年来,在苏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并不乏多种多样、形式丰富的主题项目、活动,不断引导“老苏州”、“新苏州”、“洋苏州”参与到苏城精神文化建设中来,凝聚全体苏州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激情与责任感。为了更有效地整合这些文化资源,更为了在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的当下提升人们对苏州城市文化的感知度和认同度,推出一个具有统领作用的苏州特色宣传思想文化品牌迫在眉睫。“家在苏州”由此应运而生。 今年4月,市委宣传部下发《关于实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家在苏州”品牌建设的意见》。 意见明确,要通过实施“家在苏州”宣传思想文化品牌战略,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感,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对人们精神的凝聚和激励作用,为建设宜居新苏州、创业新天堂、幸福新家园做出更大的贡献。根据意见,“家在苏州”这一品牌包括了文化兴盛之家、文明和谐之家、创新创业之家、开放融合之家、宜居幸福之家等,这五大内容则涵盖了文化服务、文明城市、文化产业、社会管理创新等方方面面。 纲举,才能目张。“家在苏州”就如同串起了一颗颗珍珠的金线,“拎”起了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的精气神。 最苏州也最创意“家在苏州”渐渐走近苏城百姓 评弹,是苏州人最传统的曲艺表演形式;“中国好人”,是苏州人这几年最津津乐道的身边榜样。用最传统的曲艺模式唱响最津津乐道的身边榜样,“道德评谈”这一主题活动给“家在苏州”品牌增添了最浓重的苏州特色。 近年来,苏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了以常德盛、钱月宝、韩惠民、陈祖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全国、江苏省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截至去年底,苏州有8人获全国、江苏省“道德模范”荣誉,“中国好人”已达54人之多。 榜样力量如何传播?凡人善举如何唱响?“道德评谈”在去年开展30多场次巡演的基础上,今年以来不仅在各类书场演出,更是在全市城乡建立起了200个“道德评谈”市级示范基地。“道德评谈”直接建到了省级以上文明单位、行业、村镇、社区,覆盖了机关、学校、部队、医院、社区、企业等各类单位。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受到了老苏州人的欢迎,同样也得到了新苏州人、洋苏州人的交口称赞。 除了创新模式传递榜样力量,“家在苏州·践行‘五好’”主题活动也在继续为这座城市寻找道德的高地和典型的风景。这高地和风景是三次冲入火海解救被困人员的消防战士孙茂珲,是为乞丐撑伞的最美女孩和在闹市区跪地救人的白衣天使,是在苏州勇救溺水少年的西班牙“驴友”。正是这样的主题活动在苏城营造了“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得好报、扬好德”的浓厚氛围。也正是通过“家在苏州”的品牌活动宣传,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全年度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中来,自觉践行着“五好”的活动主题。 今年4月,首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在博览中心拉开帷幕。这个国内首个创意设计行业的专业博览会,同样也是“家在苏州”品牌的主题活动。 首届“创博会”吸引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企业通过特展形式参加了展览。“创博会”集中展示了国内外优秀的创意设计理念、产品和服务,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当代文化创意行业的水平。此次展会也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交易的平台,现场签约项目超过180个,签约金额近10亿元。 通过“创博会”,“家在苏州”向每一个居住在苏州和来到苏州的人,传递着苏州城市文化蓬勃活力的一面,是创意苏州和创业苏州相结合的“苏州梦”。 不论是像寻访好人、唱响道德模范此类已经开展多年的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还是像“创博会”这样刚刚诞生就颇受好评和瞩目的新品牌新活动,随着它们的不断深入开展,“家在苏州”这一品牌,也正在逐步走近苏城百姓,逐步成为城市文化里无处不在的烙印。 爱、融入、亲近“家在苏州”要让更多人恋上这座城市 就在5月31日,市委宣传部刚刚结束“家在苏州”文化标识征集活动。评选后产生的统一文化标识,将用在“家在苏州”这一品牌的所有主题活动中。随着统一标识的诞生,“家在苏州”的品牌形象也将更加形象和立体,成为苏州城市文化最有力的“代言人”。“家在苏州”,就是要让老苏州人更爱苏州,让新苏州人更融入苏州,让洋苏州人更亲近苏州。《关于实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家在苏州”品牌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实施“家在苏州”宣传思想文化品牌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研究“老苏州”、“新苏州”、“洋苏州”文化生活的实际需求,引导“老苏州”、“新苏州”、“洋苏州”的向心融合,激发三个不同群体对这座城市的主人翁意识。 让老苏州人更爱苏州,就要留存住他们心底的文化根源。“家在苏州”保护吴地方言,传承吴门文化物质、非物质遗产,流传姑苏名人佳话。“家在苏州”想要打造老苏州人的文化“朝圣地”,不论身在姑苏或远在千里之外,只要提及便是千年未变的精神家园,是维系所有“老苏州”的纽带。身在别处,心却总在一起。这一点在今年4月开放的苏州名人馆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名人馆内447位苏州历史名人、状元宰相和两院院士。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是苏城千年文脉绵延、文化传承的最好写照,也是每一个家在苏州或远离故土的老苏州人内心深处久远而清晰的城市烙印。 让新苏州人更融入苏州,就要增加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家在苏州”品牌中为新苏州人量身定做了“小戏小品”创作展演,反映新苏州人和农民工生活,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为了让他们尽快融入苏城生活节奏,新苏州人关爱行动也为他们送上了技能培训、权益维护、情感关怀、文化服务等全方位的志愿服务。“第二故乡展才艺”系列活动也给了新苏州人在新家园展示风采的舞台。 让洋苏州人更亲近苏州,就要拉近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心距离”。“灯下亮工程”让外籍人士体验到苏城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日常社区生活,还能在网络虚拟社区找到真正的家的感觉。 同样,“家在苏州”既是推进苏州城乡文明一体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群的基础工程,更是建设“三区三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凝心聚力的重要抓手。所以,它的品牌内涵包括了城市文明程度指数监测、城市文明环境和素养的培育,包括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和文化创新人才的集聚,也包括了社会管理创新和便民利民服务。“家在苏州”的品牌打造才刚刚起步。随着“文化兴盛之家、文明和谐之家、创新创业之家、开放融合之家、宜居幸福之家”这五大内容中各项活动的持续开展,随着品牌形象与内涵的丰满立体,“家在苏州”必定会让更多人恋上这座古老而年轻、开放又融和的城市,为她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编辑:刘堃茹)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