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城市风采 >

迎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大城之美 北京描绘

时间:2012-06-08 17:46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王萍 陈琳

 

 

 

8200万人次

 

  首都机场T3航站楼投入使用后,滑行道由71条增为137条,停机位由164个增为314个。第三条跑道可供空中客车A380等新一代大型客机在首都机场起降。旅客年吞吐设计总量达到8200万人次。

  1万个

  目前,北京市的建设工程规模形成了奥运会之后的大高潮,全市工地数量达1万多个。

  1.5亿人次

  北京南站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主站房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建筑地上两层、地下三层。预计到2015年,北京南站的年运量将超过1.5亿人次,2020年超过1.9亿人次。

  1500万平方米

  北京市今年将针对1990年以前建成的建设标准不高、设施设备落后、功能配套不齐的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整治。市政府拿出150亿元,要在年内完成15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楼体的整治任务。

  50个

  全市50个重点村的旧村拆除任务已基本完成,共拆除各类建筑面积2290万平方米。农民回迁安置楼正在加紧施工,已建成114万平方米,在建511万平方米,已有7个村的村民陆续回迁。

  科学发展辉煌五年

  迎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

  从上世纪50年代诞生的北京站、工人体育场等老十大建筑到2009年“新鲜出炉”的以T3航站楼、国家体育场“鸟巢”为代表的新十大建筑,从“内九外七皇城四”的旧城到日新月异、配套完善的11座新城,从过去简单的1号线、2号线到如今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路网……引用一位建筑师对5年间北京城市建设的评价――北京已经成为全球顶尖建筑的竞技场。北京这个传统的东方古都,一时间极速蜕变,成为超速发展、方便快捷的现代化大都市。

  ■ 更高 彰显建筑奇迹

  说起北京的建筑之“高”,CBD地区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是人们的第一反应。除了高度之“高”被频频刷新外,国际顶级建筑大师亲自操刀、工程质量水平过硬、建筑节能标准与国际接轨也成为北京建筑的趋势……这些硬指标让北京的建筑不再停滞于比“身高”的阶段,一批完全可以跻身于国际舞台的经典建筑在5年间拔地而起。

  236米的北京电视中心、249.9米的银泰大厦、330米的国贸三期……北京建筑的高度在5年间已经一次次被刷新,国贸三期目前以330米的高度傲视群雄。2016年其B段工程完工后,这里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贸易中心。

  北京从申奥成功的一刻起,就开始为打造能够登上国际舞台的经典建筑展开了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的城市建设。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的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北京就独占三处。

  ■ 更美 重现古都风貌

  旧城保护、风貌恢复,原汁原味儿的老北京景观、建筑和生活在全市范围内的重现和新生,这是5年间北京城市建设朝着国际化发展的同时,一直念念不忘的大事。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府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投入资金将近200亿元,用于旧城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保护等方面。

  2009年,修缮改造后的前门大街全面开市,原生地老字号全部回归,有轨电车“当当车”旧景重现;去年,消失了半个世纪的玉河北段河道“重见天日”,恢复了700年前“水穿街巷”的历史景观。今年年初,北京在恢复古都方面又传出好消息:左安门角楼、右安门角楼等这些新中国成立后被拆毁的城楼旧址,将按照原来的建筑形制建起新的标志性建筑,让人们对北京原有的“凸”字形城廓形成一定的直观感知。

  ■ 更新 构架城区布局

  北京新城的规划是在2007年提出的,去年年底,市规划委正式对外公布:北京11座新城规划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在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中心城功能、聚集新产业的新城中,医疗卫生、教育等设施均以高于中心城的标准,对公共服务、交通市政、公共安全三大设施进行重点考虑和布局安排。

  今年3月,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点新城建设实施规划》, 规划明确,通州新城将强化“城业联动”,实现通州新城由“居住型”向“综合型”转变;顺义新城强化“港城联动”;亦庄-大兴新城强化“双区联动”。规划的提出,主要就是针对“有城无业”的现状造成许多城市新城沦为“睡城”、交通拥堵等诸多方面的“大城市病”,使新城的高端产业发展、本地居住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实现基本同步。

  ■ 更快 完善交通网络

  2009年北京评选出的“新十大建筑”中,首都机场T3航站楼和北京南站的最终入选,体现了市民在关注北京近5年的城市建设时,“惠民”成为重要的砝码。

  相信不少住在北京的人都体会得到“地铁改变生活”的含义。2008年,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为200公里。时隔4年,北京轨道交通总里程为372公里。年底将再开通4条地铁线路,轨道交通总长度将达到447公里。预计到2020年,北京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将达到1000公里,并覆盖所有远郊区县。同时改善目前线网结构中的“断头线路”问题。

  在道路交通方面,从去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将每年的疏堵经费从8000万元追加到2亿元,优化平交路口、环路出入口、建设公交港湾、完善非机动车道路系统。

  ■重磅观点

  奥运助推北京现代化进程

  点评人: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委员、新闻发言人秦海翔

  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委员、新闻发言人秦海翔说,过去的五年,首都住房城乡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路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首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促进首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北京、人文北京、科技北京和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不仅勇挑重担,还经受住了各种严峻考验。”秦海翔说,“突出的方面包括:出色地完成奥运工程建设、平安国庆保障的任务,此外还承担了抗震救灾、对口援建以及扩内需保增长任务。”

  谈到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秦海翔表示,北京在近几年紧紧抓住了奥运机遇,加快推动了城市现代化进程。“例如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T3航站楼的建成使首都国际机场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三座航站楼以及双塔台、三条跑道同时运营的机场。机场滑行道由原来的71条增加到137条,停机位由原来164个增为314个。北京南站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客运特等站,客流量位列世界第三,被誉为‘亚洲第一站’。已经运营的15条轨道交通线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同时,鸟巢、水立方、国贸三期等一批代表世界城市水准的标志性建筑,使北京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民生方面,秦海翔告诉记者,除了日趋完善的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建设外,北京正在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老旧小区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和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已经全面展开。“目前已经启动实施了15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882栋简易住宅楼改造,这项工作将惠及百万居民”。

  ■我这五年

  在南站,见证双城生活

  讲述人:张春林 北京南站副站长

  张春林,一位不折不扣的老南站人。1979年他参加工作时年仅22岁,那时北京南站还称永定门车站,在南站这块地界上一待就是33年。

  2005年,老北京南站停止作业,次年的5月10日正式进行封站改造。作为当时分管运输安全的副站长,尽管车站没了,这条线路还担负着繁忙的运输任务,每天有上百列客货列车从这里通过。“新北京南站从挖下第一铲土开始,我就一直跟着工程建设。”张春林说,尽管没有为南站的建设砌下一砖一瓦,但要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铁路运输不能耽误,他需要各方协调。

  2008年8月1日,伴随着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北京南站正式运营,同时开始为京沪高铁站房开通做准备。张春林依然分管运输安全,但他的工作场地已经从一个北京铁路局管内专走慢车的小车站,转换成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国际化大车站。

  去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北京南站开行的列车数也成倍增长,从初期高峰开行81对到如今最高开行180对以上,10余万人每天通过高铁往返在城市之间。“白天在浦东的金茂大厦上班,晚上在东直门簋街吃麻辣小龙虾”。同城效应,这个概念已在过着京沪“双城生活”的人群中津津乐道。沿途济南、青岛、南京等地旅客的拉动也较为明显。让张春林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趁着一天的休会时间去南京走了个亲戚,打个来回还能吃顿饭,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在T3,感受布鞋传说

  讲述人:吴琼 T3航站楼东区管理部党群工作部主任

  它被誉为“第一国门”,每天迎来送往旅客超过11万人次,有超过26万多架次航班起降;建成之初,它就有了一个响亮的标签――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它的外观被形容为一条巨龙,与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一同腾飞。它就是首都机场T3航站楼,这座与北京奥运同时代的“健儿”至今已从容走过五个年头。

  T3航站楼流传着一个关于布鞋的故事:运营之初,一位员工为了确保机场运营安全、无故障,每天在航站楼检查、巡逻,走破了好几双布鞋。时间过去五年,布鞋的“传说”依然激励着在这里工作的每一个人。布鞋也多了些同伴儿,如运动鞋、休闲鞋、女士平跟鞋等等。

  在吴琼的办公室里就摆放着一双平跟鞋,别看它不起眼儿,却是吴琼的“工作伙伴”。吴琼所在的部门是航站楼东区管理部,每天需要在楼内巡视,为旅客和机场员工、航空公司服务。T3航站楼太大,穿着高跟鞋在航站楼里走一圈实在是一件遭罪的事,所以航站楼的女员工们平时大多在单位备一双平跟鞋,每当遇上“走”的活儿,平跟鞋就“走马上任”。吴琼笑着说:“开会时一般穿职业装、高跟鞋,但遇上紧急情况,职业装配运动鞋的时候多了去了,女士们完全顾不得形象,只想着赶紧到达现场。”

  站在航站楼抬头望天,十分钟以内,你就能看到各色飞机起飞或者降落。吴琼说:“能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内工作是我们的骄傲。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所以我们更加珍惜这份工作,加倍努力。”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