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城市风采 >

珲春:在国际大航道上扬帆

时间:2012-05-29 11:10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陈海英 王法权

 

 

 

在国际大航道上扬帆

 

  千年商埠,百年沉寂。
  开发开放,激活了珲春这片热土。
  从1992年到2012年,二十载沧桑巨变,珲春华丽转身:
  4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吉林省珲春市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并印发了《关于支持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5月21日,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一时间,珲春再次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受关注的焦点。
  作为长吉图开发开放“窗口”城市的珲春,它承载着太多的希望与使命。毫无疑问,珲春必将以此为契机,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开边通海的国际大航道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开边通海,跨境运输——珲春在国际舞台上一枝独秀
  翻开中国地图,一只雄鸡傲立在世界的东方,珲春就位于雄鸡的“喙”部,地处图们江下游的中、俄、朝三国交界,是我国直接进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也是陆路经俄罗斯扎鲁比诺港和朝鲜罗津港,从水路到达韩国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乃至北欧的最近点。
  历史上,图们江地区与东北亚各国有着密切的交往,珲春曾是繁盛一时的“千年商埠”,还曾开辟了由珲春到日本海沿岸各国的航线,直到1938年日本与前苏联爆发张鼓峰战役,日本战败,图们江口被封锁……
  改革开放以后,边民贸易逐渐复苏,珲春这个祖国东方的“门户”才得以重新打开,让这片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相对滞后的边境地区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1991年10月24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将图们江地区列入联合国重点开发项目,确定了以珲春市为核心,建立跨国自由贸易区,推动区域间各国合作。
  1992年3月9日,国务院批准珲春市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边境城市,与黑河、绥芬河、满州里一起成为国家第一批沿边对外开放城市;同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为国家级开发区,使“内陆”省份吉林打造出了首个“近海”国际交流平台。
  从此,珲春脱颖而出,骤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成为国内外投资的热土;
  从此,珲春一枝独秀,成为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核心,成为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
  1993年4月,国务院又批准珲春口岸过客并允许第三国人入境;1995年9月,珲春圈河——朝鲜元汀里公务通道开通;1996年8月,珲春——俄罗斯克拉斯基诺口岸旅客通道开通,同年12月,国务院批准珲春圈河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
  2000年4月2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珲春出口加工区;2001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这里成为中国唯一的集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和互市贸易区“三区合一”的地区,拥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一个二类口岸。
  2000年5月,我国借助第三国港口通海的陆海联运航线——“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韩国束草”航线开通,打开了珲春“借港出海”的生命线。借助这条航线,延边州出口韩国的商品不用绕道大连装船,仅此一项就可节省运费近50%。2011年8月,“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日本新潟”航线开通,打通了环日本海航运通道,使中国东北到日本的海陆航期缩短了3/4。2011年6月,又开通了“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韩国釜山”陆海联运航线,与国际五大中转港之一的韩国釜山港实现联运,这意味着珲春联通了世界。
  今年5月11日,装载着1.4万件服装的集装箱货轮驶离珲春口岸运往俄罗斯扎鲁比诺港,利用“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日本新潟”航线抵达日本。揭开了珲春以实施“借港出海”战略,开辟陆海联运航线,加快国际通道建设的历史新篇章。
  作为图们江开发开放的核心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窗口”,珲春市委、市政府大胆寻求探索在对外通道建设上的新突破,特别是自《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努力开拓通往东北亚各国的重要门户和最便捷的国际通道。
  建设国际化交通枢纽,构建畅通的国际大通道。中朝圈河口岸对面的朝鲜元汀口岸至罗津港公路修复工程正紧张施工,现已完成工程的80%,今年可望全部竣工。修通后行车时间将由一个半小时缩短到45分钟。为将俄罗斯扎鲁比诺港建成具有现代化集装箱场地和装卸设备的国际港口,中方与扎鲁比诺港务局合作,投资2000万元更新改造了扎鲁比诺港的装卸设备、场地、库房等配套设施,目前,扎鲁比诺港改造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扎鲁比诺港改造项目竣工后,对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繁荣将起到积极作用。
  借港出海,珲春以开发联通世界;连线出境,珲春以开放畅通世界。在深入实施“借港出海”战略进程中,充分利用俄罗斯扎鲁比诺港走向外界的有利条件。目前,珲春经这一港口联通韩国束草、釜山,日本新潟的航线都已进入常态化运营。利用朝鲜罗津港实施“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处于繁忙的运营状态,对发挥珲春对朝鲜的地缘和经贸优势、拓展内贸物资北货南运渠道、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口岸通关环境不断改善。近年来,珲春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关过货能力。目前,珲春市四个口岸的总过货能力达220万吨,总过境人员能力达190万人次。完善的硬件设施与落地签证、无午休无假日通关、预约通关等良好的软环境建设,为保障珲春口岸人流物流的大进大出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珲春已形成了路接俄朝、海通日韩,公路、铁路和海上运输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内外通道的畅通直接带动了人流和物流。据统计,2011年,珲春市实现贸易进出口总额9亿美元,是开放之初的5倍;接待游客65.8万人次,是开放之初的26倍;旅游收入8亿元,是开放之初的667倍。
  目前,很多外国商人携带家眷,不仅在珲春做生意,而且“落地生根”在珲春购房,把家安在了珲春。今日的珲春已从十几年前人口不足2万人的小城镇,发展成为拥有25万人口的“窗口”城市。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珲春出口加工区实现进出口额5697万美元,同比增长16%;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实现俄边民入区25192人次,同比增长21.9%;互市贸易进出口额8269.8万美元,同比增长29.6%。
  站在建设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新起点上,一个口岸畅通、物流兴旺、游客汇集、商贸繁荣的崭新珲春,正以昂扬的姿态,迎接新一轮大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大潮的到来。
  打造生态城,建设大都会——珲春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珲春,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说它古老,因为它有1000多年的历史,素有“渤海国千年商埠”的美誉;说它年轻,因为它于1988年才撤县建市。
  “珲春的变化太大了!”一提起珲春近年来的变化,珲春土生土长的老人们显得格外激动。
  上个世纪90年代,穿城而过的车大人沟河因无力疏浚多处被阻断,河内污泥淤积,两岸蒿草丛生,影响了城市环境与沿河两岸居民的正常生活。如今,经过珲春建设者们的努力,车大人沟河两岸树木成荫,花团锦簇,夜晚霓虹闪烁,已经成为城市中心的绿色长廊,来过珲春的人,无不对珲春车大人沟河绿化美化之秀丽啧啧赞叹。
  这仅仅是珲春巨变的一个小小缩影。开发开放以来,珲春市着眼于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结合地理、气候特点,以“科学规划、设施配套、服务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原则,坚定地走经济与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举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工程,不断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珲春市提出了构建珲春河生态景观带、河北生活服务区、河南工业集中区“一带两区”大城市战略构想,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目前,全市已建设廉租房103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53.2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55.59万平方米、“暖房子工程”91.5万平方米。与此同时,不断加大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了日处理能力为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通过实施“见缝插绿”等增绿工程,开展住宅小区、单位庭院的绿化美化,形成了“树在城中、城在绿中”的人居生态景观和“三季有花、四季见绿”人与自然相得益彰的绿化格局。截至2011年末,全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0%,绿地率达33.47%,人均公园绿地达9.6平方米,与开放之初相比,均呈现几何式增长。
  如今,珲春市先后荣获了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一个山水相融、生态宜居的新珲春正向世人展示着独特的魅力。
  如今,这座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的边陲小城,正日渐焕发出青春的气息:一条条宽阔整洁的街道、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其间镶嵌着一颗颗充满绿意的“宝石”;“推窗见景,低头拾绿”,珲春人深切感受着这座小城日新月异的变化。勇于创新,不断求索的珲春市正着手谋划生态文化新城开发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争取经过五到十年的规划建设,把珲春打造成为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城市。
  “占地6公顷的森林客厅,健康环保的自行车森林绿道,集商业、景观、生活、乡间等不同特色的街巷空间,把生态文化新城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据新城开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介绍,珲春市的生态文化新城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开发建设,在老城区1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采取“东扩、南延、西优、北控”的方式,科学有序地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构建“三区三带三镇”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按照实施城区“东延、西展、南拓”工程,积极推进人口、生产要素向城区集聚,将珲春生态文化新城建设成集优美的自然生态、高端的文化创意产业、先进的环保体系、智能的城市设施、完善的生活配套、和谐的人文环境、充满活力的创新体制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的宜居新城。谋划建设现代商业中心、金融中心、行政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会展会议中心、综合体育中心、图们江博物馆等高端公共服务设施,使生态新城区成为有效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示范区和先行区。到2030年城市用地规模将达到6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65万人的城市格局。
  同时,珲春市在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新起点上,加大项目及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掀起了城市建设的新热潮。目前,已修编完成了《珲春市城市总体规划》,区内的办公楼、商场、街道等基础设施业已开工建设。今年已开工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4个,计划总投资15.93亿元。同时,将加快国家级“五城联创”步伐,加快老城区改造,推进新城区建设,全力构建城市外环交通网络,着力打造生态环保、宜居宜业的国际化人居环境。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珲春必将成为吉林省东部一个充满商机、令创业者向往的国际新都。
  升级合作区,构建大格局———珲春在国际舞台上独领风骚
  山花烂漫、草长莺飞时节,当你漫步在珲春街头,那一栋栋别致有序的欧式建筑令人大开眼界,随处可见金发碧眼的“老外”们,中、俄、朝三国语言文字同时出现在挂满大街小巷的牌匾上……“窗口”珲春到处充满着异国风情……
  走进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记者看到,标准工业厂房、海关监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保税仓库、边贸市场、污水处理厂等设施一应俱全,为入区企业提供了完善的综合配套服务。
  2007年—2008年,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内先后设立了珲春俄罗斯工业园和吉林省日本、韩国、香港工业园。目前,日、韩、俄国际工业园详规设计已经完成,现已投入1.2亿元用于工业园1平方公里土地征用及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已形成了集“三区四园”于一体的全新开发开放格局。
  20年间,日本、韩国、朝鲜、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和项目,在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安营扎寨”。据统计,1992年至2011年底,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共引进项目393个,到位资金286亿元;引进企业954家,其中内资企业580家、“三资”企业374家。20年来,合作区的产业集群犹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并不断集聚,逐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木材加工、能源矿产、高新电子、食品海产品加工、新型材料等六大主导产业。数据显示,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亿元,同比增长26.3%。建成面积由“十五”末期的2.28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5.6平方公里,新一轮10平方公里扩区工程已经启动。
  珲春出口加工区是全国15个首批出口加工区试点之一。2011年,实现进出口额2.69亿美元,同比增长23%。2011年,中俄互市贸易区全年实现俄边民入区12万人次,同比增长41.18%;互市贸易交易额18亿元,同比增长20%。
  二十年沧桑巨变,二十年化茧成蝶。
  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长吉图”区域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犹如东风劲吹,给珲春带来了加快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为珲春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搭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
  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又逢重大的历史机遇。珲春上下群情激昂,以敢为人先的理念,全力实施开放带动、跨境合作、民生优先、和谐保障等战略,以加快中朝、中俄跨境合作为发力点,着眼于发展方式转变及结构调整,以实施“五位一体”工作落实机制为点“睛”之笔,提出了打造国际性能源矿产、现代化外向型加工、图们江地区国际物流和东北亚跨境旅游“四大基地”目标,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工业经济新突破和大发展,开创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新局面。
  伴着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机制的不断健全、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宽、合作方式的不断创新,在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春风中,珲春开启了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率先示范的新征程。
  延边州州长李龙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这是我国第一个冠以“中国”名称的国际合作示范区。国务院作出的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令延边各族干部群众备受鼓舞。我们认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更是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亲切关怀与厚爱。我们将高起点大手笔建设好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他表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设立,必将为我国沿边地区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更好地促进沿边地区人民富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与边疆稳定,进一步增创我国对外开放的新优势,保持和发展与周边国家及毗邻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良好势头。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设立,更将给延边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带来难得的重大机遇。
  珲春市委书记王景友表示:“珲春的发展,关乎延边、关乎吉林、关乎东北、关乎整个东北亚的开发开放。”珲春将在国家各部委及省、州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率先试验、率先突破、率先发展、率先示范”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潜在优势和后发优势,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努力把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及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设立后,珲春市将加快国际通道建设,依托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发展边境贸易、转口贸易和服务贸易;依托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出口加工区,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农畜产品和海产品加工、新材料与矿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如今的珲春,正借着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设立的强劲东风,在国际大航道上,扬帆踏上新的征程……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