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青羊区将百姓故事会、太极健身操、经典坝坝电影融为一体,打造出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周末文化休闲方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群众文体活动新模式。 截至目前,“百姓故事会·青羊龙门阵”活动在青羊区14个街道、75个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和各大文化广场全面铺开,共开展“百姓故事会”150余场,参与人数近10万人,“青羊百姓故事会”专辑汇集历史、人物、红色、民俗、智慧、世相、励志7方面70余篇8万余字的双月刊《琴台文艺·故事版》也已隆重推出。 十二桥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青羊的城市变迁史,身边好人“法官妈妈”何丽……青羊区坚持用故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利民、便民、悦民”的基础上,以小故事传播大智慧(601519,股吧),以主流价值取向打造文化精品、铸造城市精神、提升文化品质。 结合“民事、民议、民定、民管、民受益”的群众主体工作法,青羊区充分发挥文化阵地和文艺骨干队伍的作用,通过绘制连环画、编辑图片故事、拍摄动态DV、录制光盘等多种形式,将好故事传递到百姓身边。 故事会中诉真情,龙门阵里品文化。今年3月以来,“百姓故事会”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乡村社区广泛开展,吸引了无数市民热情参与。在各区(市)县举办的众多“百姓故事会”活动中,由青羊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局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街道共同推动实施的“百姓故事会·青羊龙门阵”活动独树一帜。该区率先将百姓故事会、太极健身操、经典坝坝电影等文化休闲方式融为一体,以“百姓故事会”活动引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群众文体活动新形态,通过多方探索、创新机制、引领示范,成功创造了单场百姓故事会参与人数超过2000人的新纪录。随着“百姓故事会·青羊龙门阵”活动的深入开展,坝坝电影映前故事会、“太极要练天天练、故事好听周周听”、红色系列故事巡讲等众多特色活动逐渐深入老百姓的生活,成为备受青羊区城乡居民喜爱的周末文化休闲活动新方式。 创新机制 太极、故事会、坝坝电影融为一体 引领青羊公共文化服务新风尚 青羊区委领导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需要,坚持群众主体工作法,既“送”文化又“种”文化,确保“百姓故事会”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长效文化活动机制。青羊区又提出了“百姓故事会”利民、便民、悦民的三大特色:故事的主题要积极健康,故事会的场所要便于百姓参与,故事传播方式要让百姓喜闻乐见。在此基础上,该区充分利用文化、体育、广电等综合资源,在康庄社区广场、青羊文化艺术中心广场、石人北路社区广场、八宝社区广场等率先试点,将太极、故事会、坝坝电影等多项文艺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参与人数迅速突破以往举办故事会活动的瓶颈,实现了单次参与人数破2000人的新纪录。 4月13日晚,石人公园中心广场拉起了电影幕布,居民早早吃了晚饭就搬着凳子来占位子。原来,一场特别的“百姓故事会”即将在这里举行。和其他故事会不同,这场故事会将讲故事与看电影结合在一起。故事摆的是三国关云长的故事,讲故事的是武侯祠博物馆金牌解说员、被誉为“成都易中天”的李志。当晚7点,故事会正式开始,李志走上舞台,讲述了经整理的三国英雄关羽的故事。李志的讲述运用了相声“抖包袱”的方法,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悬念,居民听得十分过瘾。 听了关羽的故事,大伙还意犹未尽,这时坝坝电影又开始放了。当电影幕布上打出电影《关云长》几个字后,现场响起了欢呼声。“刚刚好,听了关二哥的故事,接下来看大片《关云长》,这种方式很好,特别吸引人。”居民周先生说,当晚他一直待到了坝坝电影结束。 “讲故事的人好找,听故事的人有时不好找。”青羊区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故事会的好处是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社区院落可以广泛开展,但往往因为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吸引更为广泛的受众。而青羊区作为中心城区,各项文化资源相对丰富,完全有条件将太极健身、百姓故事、坝坝电影,甚至其他一些特色文艺活动结合起来开展。整合后的“青羊百姓故事会”不但大大增强了参与性、趣味性和感染力,进一步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而且吸引到不同层面的群众广泛参与,使“百姓故事会”真正做到了青羊辖区内的全域覆盖。 多头并进 编故事、讲故事、听故事、比故事 搭建青羊市民互动新平台 “讲故事就好像唱歌一样,要随时注意把握情感和节奏,把握受众的特点。”在2012青羊区“百姓故事会”宣讲员培训活动现场,著名作家林文询亲身示范,帮助故事宣讲员学习选材,掌握讲故事的语言技巧。台下的“文艺骨干”被他的热情感染,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 怎样根据受众特点灵活变通,更好地在基层一线开展工作?一个多小时绘声绘色的讲授,令宣讲员受益匪浅。据介绍,青羊区将“百姓故事会”作为全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典范区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要载体,以“传播主流价值、丰富文化生活、提升文明素养、展示成都精神”为基本定位,讲述红色故事、励志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成都故事、青羊故事、百姓自己的故事,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改革开放,歌颂孝廉等人性真善美,讲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积极将“青羊百姓故事会”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成为激励干部群众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五新青羊”的重要手段。 “我们希望把"百姓故事会"作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种创新形式。”在青羊区,许多参与其中的干部群众都有这样一种共识:通过百姓故事会增强主流价值观的亲和力、说服力、感染力,使其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促进人们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青羊百姓故事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区一直遵循来源于百姓、植根于百姓、服务于百姓的指导思想,结合“民事、民议、民定、民管、民受益”的群众主体工作法,积极搭建市民互动新平台。 据介绍,青羊区从3月起全面启动了“百姓故事会·青羊龙门阵”系列活动,依托区文化馆、图书馆、全区14个街道、75个社区基层文化阵地,组织老百姓讲述身边的故事,社区每周举办1次故事会,街道每月开展1次特色“百姓故事会”,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则利用金沙讲坛等平台,每月组织1次精品故事会;利用《琴台文艺》、《青羊文体社区》、《青羊文博旅游》等宣传平台,面向全市开展故事征集;每个街道推选2—4名故事员,文化信使全员参与,由区文化馆进行集中培训,并从2012年6月起组织故事巡讲每个街道推荐3人,每人每月到其他街道进行1次故事巡讲;分3大片区(中心城区、一环路周边片区、二环路以外片区),举行基层“百姓故事会”赛事,评选“星级故事员”;同时,“青羊百姓故事会”专辑汇集历史、人物、红色、民俗、智慧、世相、励志七方面70余篇8万余字的双月刊《琴台文艺·故事版》已隆重推出。 深挖特色 街巷故事、红色故事、古蜀故事源远流长 培育青羊群众文化新品牌 近日,在府南街道同德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国学馆里,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袁庭栋老师为辖区居民举办了“青羊百姓故事会暨成都地名故事讲座”。现场听众有80岁高龄的老者,也有20岁出头的年轻人,每个人都准备了笔记本,边听讲故事边做记录。袁老师把老成都的街巷故事讲得绘声绘色,现场不时爆发出笑声和掌声。大家纷纷表示,成都地名的故事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希望能多开展这样的活动,把老成都的故事一代一代讲述下去。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最重要的软实力。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青羊,从来就不缺乏好的故事题材;这里的大街小巷乡村院坝,也从来不缺乏摆龙门阵的人才。从祠堂街到杜甫草堂,从人民公园到金沙遗址和非遗博览园,红色文化、诗词文化、三国文化、川渝抗战文化、川西民俗文化、金沙文化、非遗文化交相辉映;老成都街巷故事、文博故事、红色故事、三国故事、古蜀故事等源远流长。各个街道社区的百姓故事会活动精彩纷呈:东坡街道清水河社区以“诚”开篇,通过讲述《冒死进谏的赵盾》、《华元实话退楚师》等古代诚信故事,引起居民对生活中“诚信”问题的热议;西御河街道在四川科技馆举办了谍战故事会;新华西路街道将故事会活动搬到了府南河畔,邀请来自军营的故事员为通锦桥小学的同学们讲述红色励志故事;宁夏街社区则在家门口的社区文化活动室讲述了汶川大地震期间“驴友”团和山区百姓之间互助互爱的感人故事…… 这一切无不让记者感到震撼而惊喜。青羊区立足中心城区优势资源,围绕精品城区建设和打造,深挖历史文化特色,文物工作者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街道、社区文化专干努力捕捉身边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发现好故事,寻找百姓故事大王;作家、文艺创作者多方征集故事题材从中提炼、编写好故事,并将故事转化成多种形态,通过绘制连环画、编辑图片故事、拍摄动态DV、录制光盘等形式,将经典、幽默、真情、智慧的好故事传递到百姓身边。 以“百姓故事会·青羊龙门阵”系列活动为基础,青羊区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培育关系民生福祉的群众文化活动新品牌,为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加快打造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李自强)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