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城市风采 >

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必需要素

时间:2010-08-31 11:35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刘丽丽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出台,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举措,这对推动我市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近日,市社科联组织我市专家学者对如何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进行了讨论,特别对我市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定位、对文化基础设施的利用和建设等,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文化是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素

    王春旭(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主要观点:文化不能仅仅被看作是经济资源,文化建设也不能仅仅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发展经济,其更重要的应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正常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正常形态要求等综合的、系统的角度进行建设。
    文化建设更重要的不在于功利性目的。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山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当下一些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却是空虚的,并且追求财富行为本身也发生异化。这种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精神文化生活的缺失或匮乏的矛盾日益严重。文化作为人的需要、人的正常生活方式和作为社会的必需要素还没有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
    作为一个地区,中山要在新一轮综合竞争中继续领先,创造出更多的发展奇迹,就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同时,对中山的文化建设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清晰的定位。文化是经济竞争的核心因素,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手段,这只是文化功能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文化是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素,尤其是先进文化,是引导人们健康生活、社会健康发展、和谐存在的必需要件。因此,我们的文化建设必须从这个意义上去思考、去确定目标。文化不能仅仅被看作经济资源,文化建设也不能仅仅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发展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从社会的角度看,也只是文化建设综合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不应把文化建设的目的只定位在功利性或营利性方面,而更重要的应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正常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正常形态要求等综合的、系统的角度进行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山的文化建设已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近年实施文化名城建设战略以来,已具备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有利的文化建设基础和条件。
    首先,中山市本身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既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文化资源,也有共产党革命的文化资源;民风民俗文化资源典型淳朴;民间艺术资源丰富且颇具特色;商业文化资源如买办文化、创业文化等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华侨文化资源和早期中西方交往的文化资源是其他地区不多的。其次,在文化建设方面,中山早有重视,对文化和文化建设已有一定的思想认识基础和自觉意识,同时在实践中也已取得大量的成果,得到理论界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普遍认同。再次,在中山,已初步形成一支热衷中山文化和建设中山文化的人才队伍,有一批对文化建设颇有思想的有识之士。

    ◆重塑城市人文精神

    元维社(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理论科科长)
    ★主要观点:城市文化建设的“六注重”:重价值,重塑城市人文精神;重特色,打造城市品牌形象;重民生,赢取社会广泛参与;重规划,保证文化科学发展;重突破,让软实力建设见成效;重措施,保证规划得以落实。
    贯彻《规划纲要》精神,形成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强、文化形象好的文化优势,就要坚持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文化与社会融合、文化与环境融合的原则。在具体操作层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六注重”,从而实现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取得新突破。
    重价值,重塑城市人文精神。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运行模式是以人文精神作为内在规导的。贯彻《规划纲要》就要坚持以先进文化为指引,以城市深厚文化传统为内生土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把城市人文精神的重塑作为长远的战略,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奠定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人文精神。
    重特色,打造城市品牌形象。在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下大力挖掘、总结、提炼我们的文化特色,形成鲜明的城市文化符号,打好伟人文化牌、特色产业牌、人居环境牌等,在城市建设趋同的今天,树立自己的文化形象。
    重民生,赢取社会广泛参与。文化名城建设的落脚点在于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只有尽可能地建设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做到文化惠民,才能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文化强省的建设中来。
    重规划,保证文化科学发展。在宏观上,借助“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将文化发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一同规划。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将文化元素、文化设施、文化景观融入城市发展的空间,实现文化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
    重突破,让软实力建设见成效。以发展硬实力的胆略、气魄和手笔,在最能彰显城市特色的孙中山故居“5A”文化旅游景区、最能反映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图书馆等硬件建设上尽快取得突破,带动城市文化建设上档次和水平。
    重措施,保证规划得以落实。发展软实力,尤其需要硬措施。规划制定后关键是能促进文化强省和文化名城建设见成效的强有力的措施,从组织、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应有的支持和保证。

    ◆借现代传播手段让中山走向全国

    韩丽萍(市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高级讲师)
    ★主要观点:中山有很多文化建设的好题材,这些题材一方面需要专家学者去挖掘研究,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电影、电视剧等走进千家万户的通俗艺术形式来进行宣传。
    关于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具体措施:(1)进一步深化对历史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对孙中山、郑观应等中山名人、中山企业创业发展史等等的研究。(2)进一步强化对本土文化的宣传推广。中山有很多文化建设的好题材,这些题材一方面需要专家学者去挖掘研究,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电影、电视剧等走进千家万户的通俗艺术形式来进行宣传。(3)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4)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

    ◆知识经济实质上就是文化经济

    刘秀莲(市政协港澳台侨和文史工委主任、高级经济师)
    ★主要观点:在后工业社会,人们消费的客体主要是文化,物质消费将与文化消费日益融为一体,文化要素成为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文化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将越来越重要,中山在建设文化强省背景下,经济竞争将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竞争,经济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和人才素质提高。
    随着中山步入后工业社会,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文化活动和人文精神会越来越多地渗透于经济活动之中,推动经济获得新的发展平台和动力。
    知识经济实质上就是文化经济。在经济竞争群雄并起的背后,将是文化竞争的百舸争流。从发展趋势上看,社会财富将越来越向拥有文化优势和文化底蕴的地区聚集;科技、信息、人才等文化因素将迅速取代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成为决定经济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的最重要因素。
    在后工业社会,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后工业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消费的客体主要是文化。物质消费将与文化消费日益融为一体,文化要素成为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只有那些能够提供具有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文化个性产品的厂商,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产品成为文化的载体和结晶,多数消费者为购买文化而购买产品;产品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品牌文化含量越高,产品附加值将越高,竞争力越强,市场占有率越高。
    文化优势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环境优势。文化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本、资源、生产力和竞争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政府动员社会的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等,都将越来越取决于文化发展的综合水平。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底蕴、文化氛围和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将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文化软环境越好,越有利于产业层次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山文化缺乏整体包装与推荐梁士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
    ★主要观点:中山急需对现行的文化体制"大动手术",系统地、全面地进行大刀阔斧的文化体制改革,摒弃固步自封的文化发展思维模式,打破顺应常规的文化发展模式,理顺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新矛盾的关系。
    一座城市发展的最终竞争力是文化,而不是GDP。以孙中山命名的这座城市极具文化韵味,但纵观整个城市,中山文化缺乏了整体包装、宣传及品牌打造,种种原因导致了本地文化资源的浪费。此外,市民对文化的敬畏感也是当前文化建设的一大障碍。
    《规划纲要》的提出意味着中山急需对现行的文化体制"大动手术",系统地、全面地进行大刀阔斧的文化体制改革,摒弃固步自封的文化发展思维模式,打破顺应常规的文化发展模式,理顺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新矛盾的关系。如,巧妙运用媒介的宣传力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广泛宣传中山文化;多措并举地将中山文化消费节、旅游文化节、中山书展等进行文化串线,挖掘项目中的文化内涵;借辛亥革命百年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打造"八大文化工程",增加伟人故里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强与港澳台的学术交流,重视华侨文化、港澳文化等品牌的保护和开发;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全力打造文化产业集群;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建立文化建设人才培养机制等。
    总而言之,要建设文化强省,中山人应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不断扩大本土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让孙中山的故乡如其名,响彻全国大地。

    ◆产业升级亦需文化层面的升级张延杰(咀香园董事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
    ★主要观点:产业的升级除在技术层面的升级,还需要有文化层面的升级,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层面的升级更加重要。
    产业与文化。中山经济发展的特色是产业集群度高。一段时间以来创造了良好业绩,但是当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集群的发展遇到瓶颈,解决之道就是产业引入文化,最好的例子就是意大利的皮鞋和服装,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大的产业集群,但是引入设计文化,使意大利的皮鞋和服装的制造业,上升为以文化产业为庞大根基的不老产业。中山的产业集群普遍都缺乏文化的渗透,包括最需要文化设计的红木家具,真正靠设计取胜的寥寥无几,灯饰、五金、服装、电器都是如此。产业的升级除在技术层面的升级,还需要有文化层面的升级,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层面的升级更加重要!希望有关部门及产业自身重视这个问题,为中山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好的条件。
    企业与文化。企业文化是热门话题,但多数是停留在说说而已,没有几个企业真正将企业文化作为实效来抓,因为太多的企业只是看重眼前的利益。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是企业文化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政府可以出台有关政策扶持企业文化的建设。做百年企业必须从企业文化开始。
    个人与文化。城市、产业、企业与文化的关系最终都是通过人来实现。必须把培育个人的文化修养作为基础,运用各种途径,各种方式提升和培养,把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贯穿到各个层面。
    经济与文化。以GDP 为目标的导向下,会把文化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的工具。经常会说利用文化来发展经济,这实在是本末倒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才是人类追求的最重要目标,文化的发展不仅能让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而是使人得到更好层次的生活。中国规划网广州8月31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