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城市风采 >

也谈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

时间:2010-05-24 10:49来源:未知 作者:陈小洁

蚌埠市委党校   陈小洁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鲜明的个性和表现符号,以及因之而散发出来的浑然气象和精神特质。这种气象和特质,会从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每一幢建筑,或是每一处景观、甚至是一排大树身上体现出来,是这座城市一道最赏心悦目的风韵和气度。城市精神就是城市面貌、社会风气、市民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城市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生动展现,它是城市之魂,是一个城市的精、气、神。
    一、城市文化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更多的具有地理、行政、区域、经济单位概念的意义,文化,则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气质,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和人们综合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人造城市,城市造人。城市和人共同造就城市文化。宏观上看,城市文化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区域、一个国家的文化范式,与城市对于社会、人类的意义相吻合,标志着一种社会体制下的文化语境。具体地看,城市文化又因城而异,城市和城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和差异。
    城市文化是构建城市精神的基础,涵盖了精神的内容。城市文化应包括的内容:道德观、世界观、价值观、生活哲学、民族精神、群体人格、文化习俗、社会结构、伦理亲情关系、宗教信仰、日常生活、符号系统等各个方面。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地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变迁、功能地位、社会结构、人口构成、文化产品、精神风气,还有市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人格类型、价值准则及其人际间的交流和交叉作用等都归入文化。
   (一)城市文化构成因素
    1.空间特征——不可替代地成为城市第一层文化底色,使城市具有自己与生俱来、与众不同的地域特色。
    2.时间维度——城市文化的第二特征,城市独有的历史背景和人文传统给城市留下抹不去的文化烙印;
    3.制度、规章——直接影响着城市文化的属性、形态和发展,规定着城市文化发展的机制与走向;
    4.物态环境——直观而立体地凸显着城市的气质、形象,是城市文化品位的显性标记和感性认知对象;
    5.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和精神文化产品的产出,是城市文化发育、发展的标识,直接从数量和质量上反映城市文化的状态;
    6.经济发达程度决定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从根本上规定和制约着城市文化发展的潜力和未来高度,也制约着人们的文化消费心理和水平;
    7.同时构建着城市文化的还有城市人口结构,市民素质、精神面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风俗人情、价值观念、行为特征、人格心理、婚姻家庭、闲暇生活、消费心理、饮食习惯……等等,难以穷尽。
   (二)城市文化形态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隐含在城市的方方面面,造就着扑面而来、鲜明可感的印象、感受、记忆,赋予城市特有的风骨和气质,折射出城市人的价值共识、生活态度、审美水准。
    城市文化形态的构成:城市的“物态环境”(硬件因素),城市的“人文环境”(软件因素)物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二者之间关系:互为依存、双向互动。
    “硬件因素”是指城市物态的、人造的、直觉可感的城市外在形式,是物质文明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组合,是人类为自身的生存和社会活动提供的舞台,是人类聪明才智创造的文明成果的“物态存在”。 “硬件因素”包括城市建筑、道路、交通、雕塑、广场、绿地、社区、教育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公益设施以及城市公共空间(包括文化活动场所)等。硬件因素既是构成城市文化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决定城市品位的外在显性标识。
    “软性因素”是指城市内在的、非物质化的、可间接感知和体认的人文环境,它包括历史遗传、文化传统、民情风俗、文化理念、道德水准、文化活动、市民素质、教育水平、舆论风气、人际关系、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城市智能化水平、信息化程度、文化辐射能力等。
    由这些软性因素构成了城市的内在品格、气质、韵味和能量,是城市文化的隐性标识,也是决定城市文化品位重要因素。
    二、蚌埠市民文化精神特征解析
   (一)鲜活灵动的“淮河文化”特征
    水的基本特征是“随物赋形”,顺应时势,柔和温润,柔中有韧,涨落有序,盈枯有时,流转不已……。水的这些特征孕育、滋养了蚌埠人的文化性格。蚌埠的发展,得益于淮河的穿城而过,使得和淮河相关的国家管理机构水利部淮河委员会以及省内的淮河管理机构淮河河道局等都常驻在蚌埠。正是这些才使得蚌埠有别于淮河流域的其它地市!蚌埠人的聪慧灵活,求变进取,机智善变,掌握分寸,审时度势,懂得进退,都生动地昭示着水的气质和品格。同时,风调雨顺的气候、温和的淮河水造就了鱼米之乡,丰富的水产富裕了人民的生活,细风小浪的淮河水也滋生了人们追求安逸的性格。
   (二)南北通达的“铁路文化”特征
蚌埠作为一个城市,历史并不算长,只有不足百年的历史。她起于铁路,兴于商贸。在多数关于蚌埠的描述中最多见的词汇那就是铁路和淮河了!一条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使得蚌埠在安徽的铁路交通史上举足轻重,直至2006年铁路分局撤销时,蚌埠一直是安徽的铁路运输中心和行政中心!
   (三)勇立潮头、舍小为大的“大禹精神”
作为一个城市的历史虽然不长,可是蚌埠这块土地上蕴育过的文明却名震华夏。大禹治水的故事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近日在蚌埠禹会村开展的禹墟考古挖掘便是这一重要历史的有力佐证。如果考古有重大发现,那么大禹治水的故事将可能由传说蜕变为中国的正史而载入史册!其它地方关于大禹涂山的说法将不攻自破!这无疑是对蚌埠城市文化的一次重大提升!所以探讨蚌埠城市精神就不能不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十三年治水锲而不舍的职业操守,疏而不堵开山导淮的创新意识!敬业、韧性、创新是大禹赋予我们新蚌埠人的三大精神财富,这便提炼出四个字:我们新蚌埠人要象大禹一样——禹立潮头!象大禹一样——永立潮头、不畏艰险、舍小为大、开拓创新的内涵正是我们要弘扬的城市精神。
    三、“蚌埠城市精神”提炼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从外到内显示出的一种地域性的群体精神。外在地看,城市精神表现为一种风貌、气氛、印象;内在地看,城市精神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市民精神,是这个城市民众群体集体性所拥有的气质和禀赋的体现,这种气质和禀赋体现着市民群体的价值共识、审美追求、信仰操守。
       城市精神在城市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烙印着清晰的地域特点,真实地反映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而且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和演进产生很大的影响,对社会未来发展具有某种牵引、推动作用,所以城市精神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发展催化剂和推动力量。
   (一)提炼城市精神表述语基本要求:植根历史 体现传统 反映当前 引领未来
   (二)城市精神的提炼原则
    1.前瞻性原则。城市精神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既不可脱离实际,又应比现存状态有明显提升,有明确的目标感,有可以追求和努力的空间。这种前瞻性所关注的不仅有城市本身的因素,还要考虑城市所在的区域位置、作用,以及时代潮流、文化走向等因素,并具有一种广阔的全球化的视野。
    2.本土化原则。城市精神不是空中楼阁,不能脱离该城市的历史遗传和地域特色,更不能脱离目前的城市现状,而应该是构筑在原有基础上的改造和出新,若全盘摒弃原有的地域精神痕迹,也就丧失了其本身的特色,所谓城市精神也就变得“千城一貌”,毫无意义。
    3.以人为本原则。城市精神必须一切从人本身出发,体现以人为本原则。一切服从于唤醒人的自知、提升人的素质的需要,关心人的长远发展的全过程,侧重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4.柔性原则。文化的魅力在于以柔克刚,城市精神以柔软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改造人。与法律和制度的“刚性”相反,城市精神原则应该属于软文化的范畴,应该遵循一种柔性的原则,更多通过内心情感的调动、环境氛围的营造、文化活动的感染以及榜样的力量等文化的手段而达至。
    5.全民参与原则。城市精神大讨论应引起全民关注,争取全民参与,不能沦为一种浮于表面的“文化活动”,而应沉淀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建设”。要让市民意识到自己对城市负有的义务和责任,使之充分享受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时,同时也是一个精神文化的参与者和维护者。
    城市精神大讨论和城市精神的提炼确立,是城市历史上值得记忆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是浩大的精神文化建设工程。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通过市民的精神气质、道德素质、生活方式以及规章制度、城市风貌所体现出来的公共价值,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核心价值和灵魂。我们相信,源于历史文化传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创新发展的蚌埠城市精神,经过全体市民和专家学者的培育和提炼,最终将形成特定内涵的概括准确的表述,成为蚌埠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